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而不死,是为贼,出于《论语》,当是孔子说的。 这句话其实只是孔子语录的半句,现在 (其实在古时候,比如元明时代)已经通俗理解为责骂老不死的不敬语了。 断章取义也好,牵强附会也罢,语言这东西很多时候就俗称了,当初究竟什么原意倒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这句话实在有点太狠,打击面太大。孔夫子要说也是个厚道了,不至于那么恶毒吧。
原文是: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各家解释不同,大意是说有那么一个叫原壤的,是孔子的发小(北京胡同话,穿开裆裤时的朋友,当然,孔夫子时代小孩子如何穿戴,就不敢说了),行为比较放浪,比如朱熹就说他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这老小子见了孔子,也还是那副嬉皮德行,蹲坐着,不行礼打招呼。老孔就骂他说:你这斯,(陕西话说,你这怂),年轻时就无大无小,无老无少,长大了,也没个成个正经事儿,老了还腆着脸活着,真是个祸害也。孔老夫子这番话想必不像后人解释得那样,是在破口大骂人家。设身处地想,倒有些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老朋友间的啧怪。所以,老孔才小孩子似的”以杖叩其胫“,就是敲人家的小腿,嘴里说,老不死的,还没个正型儿,起来起来。
上面的一堆解释无非想给”老而不死是为贼“ 减点分量,也是为下面点出的几个老人的破事儿铺垫一下,啧一下,万没有骂人老不死的意思。比他们该死的人青年壮年多了去了。
这些老人的作为都是最近从媒体听到。
一是北大的季羡林老先生,收了个教授做徒弟,受了叩头大礼。有人不以为然,都什么年代了,还弄这些”国粹“现眼,况且还在央视张扬。要说季羡老也是受了那么多的现代文明教育,也算是新文化运动熏陶出来的,居然还受这种顶礼膜拜的东西,好像还很受用。咱就不说什么封建余孽什么的上纲上线的了,不过,像是瞥到了一尊佛像肚子里的杂碎一样,不是味道。季羡老,您老,糊涂了?还是您,老糊涂了?
季羡老近二十年来是红遍了天,桂冠是一顶又一顶,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等。前两年看到季羡老谦虚说,三顶帽子,一顶都不敢,私下还竖了大母指,心想这才叫大家风范,大智若愚,大音如希也。现在都被这叩头打了折扣。不但帽子要戴,还要人膜拜。台湾的大嘴李敖曾不屑季羡林头顶的光环,说他除了语文好一些,哪里够什么大师?只不过是大师都死了,他活得够老而已。话是损了些,倒是有些道理。想想季羡老这三十多年来,除了老过了许多人,就是坐享一把年纪了,学术上的贡献似乎没多少,可糊涂话糊涂事儿却有一箩筐。比如说什么东方文明优越论啊,奥运开幕式应该请来孔夫子什么的。
还听说最近国内的高校评什么四等18级教授,据说文科类的一级也就评了季羡老一人。要说季羡老您都上神坛了,还在乎个什么一级教授?去添这份乱?难道您老还真为天下第一而沾沾自喜乎?有点见小了。
还有一个钱伟长老先生,要说也算是个大科学家了,如果不用泰斗这个词的话。可老先生逢人就唠叨自己当年如何放弃了8万年薪,回到了祖国,挣一个暖水瓶都买不到的工资。当时一大批爱国科学家是放弃了在国外的待遇,怀抱理想,回到祖国,这个大家除了敬佩还是敬佩。可也不能满嘴跑火车啊,八万年薪?没边了不是?有人替钱老算帐说,那个时候八万美金在美国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周培源先生当年是美国的大教授,年薪也不过就是个万把美刀。钱老啊,您是科学家啊,求真求实的啊,怎么能像刘老根艺术团一样忽悠呢?除了说您老糊涂,晚辈们还能说什么呢?
当然,杨振宁老先生也在此列,不是说什么老牛啊嫩草的事儿,他老人家牙口好,胃口就好,别人说不了什么。糊涂的是他老人家说了那么多不着边际的政治话,像中国本科教育第一什么的。这个网上的评论多了去了,不多说了。
咱中国人尊老的传统自然没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可俗话说,德高望重,年龄大可并不代表私德公德高。比方说,一百年轻人里面有10个坏人,老了就变成百分百好人了?比例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老了,没能力坏了,所谓有贼心没贼胆了,有贼心没贼力而已,对社会的危害不大而已。所以,尊重老人,应当是一个健康社会的文明行为,不是年岁的应得。要说尊重,人人都应该尊重不是,小孩子就不应该尊重?
话说过来,中国自古到今有不少让人肃然起敬的老英雄。比如将相和的廉颇,负荆请罪,为国为民,何等胸怀,比如三国里的黄忠、黄盖。当然,最让老猫俺佩服的还是民间形象不怎么好的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再吟一下他的《短歌行》,就什么就不用说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