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全球防卫杂志评中国间谍卫星最新发展
来源:中华网 2008-02-13 08:23:08
1980年代期间,中国首次在太空轨道上部署两枚人造卫星,在二十馀年後更完成载人太空船「神州号」环绕地球之壮举,尽管其卫星性能尚不及美、俄,但是中国太空科技发展之飞跃进步已引起举世侧目。
通讯与导航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次发射DFH-1(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接着又发射DFH-2卫星,此事不仅引起国际震憾,也是中国太空时代的开始。这两枚卫星的特点是较俄、美和西方国家的卫星为笨重,因为它们各重43公斤,其技术水平相当西方1960年代所发射的老式卫星。尽管如此,中国在太空科技之发展和火箭运载能力却引起国际极大关注。1988年3月7日、12月20日和1990年2月4日,中国再发射了3枚DFH-2A型人造卫星,这是DFH-2卫星的改良型。至於1991年所发射的第4枚DFH-2A却宣告失败,其实中国在1990年下半年就发现这种卫星并不符合其军事需求,因而开始进行DFH-3型通讯卫星的研发工作。根据报导可知,DFH-3型通讯卫星,系属中国第二代通讯卫星,其结构设计与美国通用公司的Astrospice 5000型卫星相同。它的特徵是拥有三轴式稳定系统,体积较DFH-2型卫星大而且重,同时DFH-3卫星也是中国与德国DASA公司共同开发的成果,这是中国航太机构首次与西方公司的一项成功合作经验。这枚卫星系以CZ-3A(长征3号改良型)运载火箭,从四川西昌发射中心发射的。1997年12月,中国又再发射另一种改良型「中新六号」卫星,不过发现其稳定系统有问题,因而中止进一步的研发工作。
1994年中国宣布开始进行DFH-4新型卫星的开发,这种卫星不需要地面转播站,即可向地面直接发送讯号,中国地面部队亦可经由这种卫星而相互进行直接联系。2000年10月3日及12月2日,中国再由西昌发射中心,以CZ-3A火箭分别发射了BD-1A、BD-1B(北斗1A、北斗1B)卫星,这种卫星的监控系统可侦测东亚地区移动目标的确切位置。目前中国可能已拥有4枚BD-1型侦测卫星,其中2枚正在轨道运行,另有2枚准备在适当时候发射。
2000年1月26日,中国再以CZ-3A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发射了1枚FH-1(烽火1号)卫星,此种卫星首度整合了通讯、侦测及军事管控系统。根据西方军事专家的评估认为,由於中国开始使用这种整合管控系统,这对中国国内、外部队的调遣、部署、指挥和联系能力的提升极有助益。
间谍与摄影卫星
中国从1966年开始发射FSW(返回式)卫星,这种卫星主要功能是进行地面侦测。1974年11月5日,中国从甘肃双城子发射中心,以CZ-2A火箭发射FSW-D卫星但不幸宣告失败。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FSW-D卫星,10天後这枚卫星安全返回地球,对日後中国「神州号」太空船返回地球极有帮助。1976~1987年,中国曾9次成功地发射FSW-D型卫星。这些卫星均装有不同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各种先进的地面遥控侦测系统,以及精密的摄影器材。中国早期的卫星多半性能有限,这些卫星无法在太空轨道上自由运行和长久停留,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只能携带一套重返地球的太空舱;第二,在太空轨道中停留和运行的时间不长;第三,缺乏本身的动力系统。
FSW-1是中国FSW人造卫星的第二代,第一枚这种卫星是1987年9月9日发射升空的,其最大特徵是较FSW-D卫星体积大而且重。这类卫星携有特种摄影器材,其对地面摄影的精确度为10~15公尺。这种卫星另装有电子光学仪器,其清晰度为50公尺,并可将目标影像和有关资讯直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并可在同一时间以电子数位系统,将有关资讯直接向地面传送。此种系统并有自行分析和过滤的功能,以避免不必要资讯的摄取。FSW-1卫星最大的缺点是无法在太空轨道上自行调整轨道和角度,因为它本身并无动力。因此这种卫星无法主动搜寻地面目标,只能被动搜集轨道下的资讯,但美、俄等国的卫星均有自行调整轨道的能力。
1987~1993年,中国从甘肃双城子发射中心,总共发射了5枚FSW-1型重返卫星,在太空轨道中平均停留时间约为7~10天。这段期间中国平均每年发射1枚FSW-1型卫星,而且多半是在每年的8~10月间进行发射。FSW-4的1号卫星系於1992年10月6日发射升空,这枚卫星由中国与瑞典Fpeya科学院共同研制。最後一枚FSW-1的5号卫星是在1993年10月8日发射升空,它携有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章,不过这枚卫星在重返地球时,因操控系统故障而坠毁.
FSW-2卫星属於FSW返回卫星系列的第二代,它在太空停留时间约13天,而且可以自行作小幅度的角度调整,但它的体积较大,估计其对地面摄影的精确度为1公尺。第1枚这种卫星是1992年8月9日,以CZ-2D火箭,从甘肃双城子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第2枚同型卫星则是1994年7月3日发射。最後一次发射则是在1996年10月20日,终於顺利完成多年来中国FSW卫星系列的太空发射计划。
电子与侦测卫星
从1973年9月至1976年11月,中国曾3度发射技术实验卫星(JSSW),这种系列的人造卫星,是以FB载运火箭从双城子发射中心发射。1996年8月30日所发射的1枚JSSW卫星,环绕地球飞行,距地面最高距离为2,100公里,最低距离为190公里,因此西方观察家推测,它应该是一枚具有间谍性质的人造卫星。另有2枚分别於1975年7月26日、12月16日发射的同型卫星,距地面最低距离为400公里,这种特徵很难不引起有心人士的暇思。
SJ(实践)系列人造卫星被中国官方宣传为一种科研卫星,首次3枚卫星SJ-2、SJ━2A、SJ-2B系於1981年9月20日,以FB-1火箭同时发射进入太空轨道,其距地面最高为1,600公里,最低高度为235公里。虽然中国官方再三强调,它们所携带的各种精密仪器装备,是为了「太空科研之用」,但不少西方专家却深信,这是一种具有侦测和搜集情报的间谍卫星。据说这是中国最後一次使用FB-1火箭进行卫星放射,而FB-1火箭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种可以同时发射3枚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
1994年2月8日,中国从四川西昌发射中心,以CZ-3A火箭发射SJ-4型人造卫星。这种卫星距地面最高距离为36,092公里,最低高度为212公里,其重量为400公斤,携有各种科研仪器设备,似乎专为宇宙线研究之用。1999年5月10日,中国又从山西五寨发射中心,以CZ-4B火箭发射SJ-5型卫星,此种卫星携有宇宙尘探测仪器以及高速传送设备。毫无疑问,这颗卫星具有军事功能。在SJ-5卫星的制造过程中,中国使用统一的CAST-968推进剂。1990年9月3日,中国再发射2枚DQ-1(大气一号)卫星。北京宣布:「这枚卫星是用於大气层之研究」,但西方专家却普遍认为,这种卫星是用於电子侦测和情报资讯的搜集。
军事用途卫星
2002年5月15日,中国从山西五寨发射中心,以CZ-4B火箭发射了HY-1(海洋1号)探测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枚侦测海洋的人造卫星,中国主要的海洋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这枚卫星携有摄影器材和各种电子光学仪器,它所搜集的各项资讯,亦可用於军事领域。至於HY-1A、HY-1B都是HY-1卫星的改良型。
1986年,中国与南美洲的强国巴西共同研发了ZY-1(中国资源一号)卫星,其国际命名为CBERS(中国巴西地球卫星),中国投资70%,此卫星於1999年10月14日,由五寨发射中心以CZ-4B火箭发射升空。ZY-1卫星携有电子光学仪器,可进行农业及森林之研究,也可进行环境之探测,并可侦测和搜集有关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和地震的资讯。其对地面观测的精密度为20公尺,范围广达120公里,所搜集的资讯亦可用於军事领域。此卫星从2000年开始运行,在太空轨道中停留时间约为3年。
ZY-2是ZY-1卫星的改良型,2枚卫星先後於2000年9月1日和2002年10月27日,於山西五寨太空发射中心以CZ-4B火箭发射升空。根据报导可知,当ZY-2卫星进入太空轨道时,ZY-1卫星仍在太空中运行,这2枚卫星是中国历年所发射中最重要的人造卫星。中国官方表示,ZY-2卫星主要功能为进行地球探测和太空科学研究。但西方情报界却普遍认为,这些卫星不但具有摄影和情资搜集功能,而且具有导引中国洲际飞弹,有效瞄准美国所部署的战略目标,并可观测台湾军事行动的多重功能。此外可以肯定的是,ZY-2卫星还可以自行操控,调整角度和太空轨道。尽管中国学者坚称,此卫星所携带的摄影器材精密度为600~1,000公尺,不能用於军事用途,但西方专家仍强烈怀疑这种说法。
结语
中国自1970年首度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迄今已经成功地将50枚本国卫星和30枚外国卫星送入太空轨道,成功率高达90%以上。最近中国更宣布将於2010年以前发射100枚卫星、2010~2020年再发射100枚卫星的伟大计划,毫无疑问届时地球轨道上将充满中国卫星,全球均将暴露在中国卫星的监控之下。
根据中国航天部的说法,北京之所以积极发展太空科技,不只是为了科学和经济目的,更重要的是军事目的。难怪会引起美国和西方的极大关切,中国海军科学家沈忠诚(译音)就曾明白地指出:「因为未来弱国如果想击败强国,就必须先破坏强国在太空中的通讯和监控系统。」近年中国军事现代化已对两岸关系和亚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倘再控制外空,「中国威胁论」恐将进一步落实。因此,中国在太空科技方面之发展非常值得注意。
(原载全球防卫杂志2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