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让国家干预在西方复活
zt
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原则可言:在全世界,国家干预复活了,用于拯救受到沉重打击的银行。有的银行已经干脆国有化了。这真的有必要吗?这是否会引起另一场危机呢?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Bear Stearns (贝尔斯登)、Fannie Mae(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reddie Mac(弗雷迪克)、Northern Rock(英国北岩银行)、IKB(德国工业银行)、WestLB(西德意志州立银行)、Bayern LB(巴伐利亚州立银行):自从去年夏天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依靠国家的资助才避免了覆灭破产命运的金融机构的这个大名单,一天比一天长。令人惊讶的是,甚至那些被普遍视为新自由主义学派斗士的银行家也忽然呼吁国家干预了。比如,德意志银行董事长阿克曼号召政府和各央行联合行动起来,重新树立人们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信任。这个身价350亿欧元的达克斯版的总裁说,他不相信市场的自疗力量。
纽伦堡大学银行与证券学教授盖尔克(Wolfgang Gerke)说,我们显然处在市场失灵的一种极端形势之中。这是一条悲惨的消息,同时是对新自由主义者们的一份宣言:纯粹的市场经济及其自我清洁程序并非总是灵光的。
纳税人买单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里,利润私有化和亏损国有化的趋势看不到尽头。国际资本市场应尽可能大程度地由各种力量的自由游戏来掌握的原则,忽然变成完全过时的了。玩次贷债券玩坏了的英国北岩银行已经被国有化了。
在美国,银行家们也成功地唤来了国家的援助之手:美国政府给Fannie Mae和Freddie Mac这两个建筑投资集团以慷慨的购买抵押的担保;美联储为濒临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紧急收购拿出高达300亿美元的贷款。于是,摩根大通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一旦出现问题,买单的是美国纳税人。
各央行与政府的默契:绝不让银行破产
这种情况德国的纳税人也体会到了。一度被视为坚实的中产银行IKB由于赌坏了,抵达了崩溃的边缘,通过国家的援助才得救。国家的援助是巨额的:多次的拯救行动至今共达85亿欧元。国家所有的复兴信贷银行作为IKB的主要经营者,承担了其中的绝对大头。由于IKB坐在充满风险的、局部已经毫无价值了的证券上,进一步的折旧看来在所难免。
各州立银行情况不比这好:据估计,共要用约200亿欧元来清理这些公立银行。联邦财政部的态度是:阻止银行崩溃比巩固预算更重要。事实上,在各工业国,似乎在央行总裁和政府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不让任何银行破产,无论花多少钱。
银行危机的后果极糟
银行专家盖尔克知道这么做的原因何在:溢出效应或多米诺效应的危险是极大的。银行越大,把其它信贷机构也扯入现金枯竭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一种信任消失,它会象瘟疫一样地蔓延开来。美联储总裁伯南克对资助贝尔斯登的解释跟这种说法很象:纽约有传统的银行的崩溃之影响是看不到尽头的。回顾德国1931年银行危机的教训,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尽管如此,市场观察家们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国家干预将意味着一个给银行的后果严重的信号: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在做生意之际,早有了这么一种估计:银行是不会倒闭的。经济学家们知道这种学名为主观风险(moral hazard)的问题。如果当事人不必为他的错误行动付出代价,那么个人的与集体的合理性之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大。
国家教育银行如何不负责任
在银行问题专家、维尔茨堡教授温格尔(Ekkehard Wenger)眼里,州立银行和象IKB这样的半国有银行会犯那样巨大的投机错误:公方所有人口袋里揣着纳税人的钱,好好留神自己的作为的刺激因素是特别弱的。
忠实于这种刺激逻辑,最近的国家拯救措施们对滥用国家关怀发出了慷慨的邀请函,它们吸引银行管理层去冒更大的风险。因为,一旦赌场要把他们给吞没了,自有货币银行和纳税人把他们救出来。后果是,国家以这种行动今天就会下一个危机播下了种子:投资银行家们下一次的玩丢、下一次的泡沫和金融危机也许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Angela Goepf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