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藩王(连载六)叛乱的藩王(一)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汉化不深的元朝,皇族乱国的事情不多。比较严重的有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和西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前者被中央政权镇压下去,后者则导致西晋政权的灭亡。这是因为儒家(严格地说应该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标准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按道理经过宋朝理学家的强化,皇族乱国的事情应该不会在明朝出现,然而,恰恰是明朝是历朝中叛乱的藩王最多的一个朝代。其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朱棣开了先例,而且得到成功,于是就有不少跃跃欲试的后来人。其实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原因:朱元璋的祖训。朱元璋的祖训言明:「朝无正臣,內有奸逆」,诸王得以举卫兵而入京,清君側而勤王。朱棣的靖难之师,就是指齐(泰)黄(子澄)为奸佞,打着‘清君側’的旗号。根据‘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攻入南京,建文自焚以后朱棣就不再被认为是叛乱的藩王,而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皇统,这里也就不把朱棣包括进去,虽然实际上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叛乱的藩王。
朱棣娶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为妻,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徐氏就成为皇后。朱棣夫妻十分恩爱,永乐六年(1408年)七月徐后死后朱棣不再立皇后,只是把来自苏州,事奉徐皇后甚为恭谨的王氏在永乐七年(1409年)冊封為贵妃(昭献贵妃),主持后宫事务。贵妃十分贤德,成祖很是敬重她的为人,据说早死的朱高爔就是她所生。朱棣晚年脾气较大,常常发火,贵妃曲为调护,太子、诸王、公主和其他的人都十分依赖她。朱棣的四个儿子,除了很小就死了的朱高爔,三个大儿子都是徐后所生: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朱元璋十分喜欢老大,有一次把几个藩王的世子召到南京,让他们分头检阅部队,结果朱高炽回来最晚,朱元璋问他为什麽回来这样晚?朱高炽回答说,因为天气寒冷,先让部队吃饭,然后才开始检阅,所以晚了,朱元璋高兴得直夸奖朱高炽懂得体恤部下。而朱高煦性情凶悍,朱元璋组织孙子们在南京学习,朱高煦不肯学习,言行举止十分轻佻,让朱元璋很厌恶,总说这个孙子将來要惹事的。朱元璋死,朱允炆即位,朱棣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异志,把三个儿子都送到南京。他们的大舅徐辉祖对建文帝忠心耿耿,建议把三个外甥扣为人质,特别要提防老二,这孩子是个无赖,非常顽劣。顺便说一下,他们的小舅徐增寿全心全意支持大姐夫,靖难时给通风报信,最后死在建文帝的剑下,所以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就追封为定国公。看在妻子面上对大舅子则网开一面,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软禁在府邸至死。这样整个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后人就有两个国公的爵位,不知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是哪一房的,呵呵。后来朱高煦偷了大舅的好马,径自渡江飞驰逃回燕京,在途中动辄就杀吏员和百姓,到了涿州,还杀死驿站的驿丞。这样一来朝臣们纷纷指责燕王,要求严惩。朱允炆此时正准备削藩,削藩并没有错,但是步骤错了。他是柿子拣软的捏,把周王、代王、谷王、岷王等五六个亲王废为庶人,削了宁王等人的护卫,偏偏放过实力最强的燕王,而且还怕刺激燕王,不仅没有处置朱高煦,反而把朱高炽和朱高燧都放回燕京。这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既然最彪悍也是朱棣最喜欢和最看重的朱高煦逃回去了,留着另外两个也没用,况且朱允炆和朱高炽由于性格和爱好接近,从小就是堂兄弟中私人关系最好的一个。事实上朱高炽当了皇帝以后,执政风格几乎和朱允炆完全一样,甚至更仁慈一些,所以庙号仁宗。
朱高煦不像哥哥肥胖臃肿,身高七尺多,力气很大,而且矫健轻巧,善于骑射,更奇怪的是据《明史》记载两腋若龙鳞者数片。朱高煦最對朱棣的胃口,认为儿子中他最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所以朱棣在密制鸨?氖焙颍?钤缡呛偷姥芎蜕校ㄒ?阈ⅲ??旄哽懔礁鋈松塘康模?姥芎蜕惺撬?闹饕?呋?耍?旄哽闶撬?闹饕??帧F鸨?笾旄叱懔羰匮嗑???旄哽阍蚴蔷改丫?南确妗!睹魇贰分泄赜诰改阎?奂窃厥?只炻遥?饫锟纯础吨钔醮?芳窃氐闹旄哽愕谋硐帧T诤颖卑坠岛又?剑?扉?负醣徽???拇蠼?哪艽讨校?旄哽懵柿焓?Ь?竦钠锉??巴?稣剑?谡笊仙绷琐哪芨缸印=幼胖扉υ谏蕉????蟀埽?改丫?闹鹘?庞裾剿溃?扉Φド戆芴樱?旄哽愀蘸么?慷痈系剑?魍苏????攘酥扉σ幻?Q啾?虻匠そ?撸?旎宰媛收???谄挚谧杌鳎?蟀苎啾?V旄哽愦?焱庾骞陀镀锉?唇佑Γ?扉Υ笙玻?担骸拔乙丫??A?×耍??樱?憧旃钠鹩缕?僬桨桑 备哽懵时?苷剑?沼诨魍苏???V扉?眉复巫?N?玻?詈笕〉贸晒Γ?旄哽愠隽ψ疃唷5笔敝扉?芨卸??运?旦U“你的哥哥虽然是世子,但体弱多病,小子,你好好干哪!”暗示有可能传位给他。朱高煦是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威望很高,淇国公丘福等高级将领都拥护他,因此就恃功骄恣,作了许多不法的事情。
朱棣即位以後,任命朱高煦带兵前往开平(河北和辽宁交界的边防要地)守备边疆。当时朝廷讨论建储问题,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和朱高煦要好,经常称赞高煦靖难之役功劳最大,高煦要求兌現承諾。朱棣也觉得高煦勇猛干练,酷肖自己,有心废立,但又怕徐皇后和大臣们阻拦,一直犹豫不決。朱棣征求大臣、亲信们的意見,多数是贊同朱高炽,不贊成朱高煦的,其中包括朱棣最信任的大臣道衍和尚。征询兵部尙书金忠的意見,金忠连连说不可,並援引古今废长立幼所造成的禍端说服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终于立朱高炽为太子,建储问题暂告一段落。朱高炽被立为太子,除了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靜有法度,得到大多数朝臣拥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虽然朱棣一直不喜欢儿子朱高炽,却十分喜欢儿媳妇张氏。朱棣夫妇在內苑举行宴会,张氏亲自下廚服侍。朱棣很高兴,对皇后说:“媳妇很贤德,以后我们的家事要多多依靠她。”。建文元年,张氏生长子朱瞻基,分娩前夕,朱棣夢見朱元璋授予他一柄白色的玉圭,鎸有“传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個字。滿月时,亲手抱着孙儿,说这孩子英气滿面,是承继大统的英明君主。这个孩子也确实争气,聪明好学,十分机灵。朱棣曾经叫朱高炽父子和朱高煦等人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腿脚又有毛病,两个太监扶着走还经常差一点跌跤。朱高煦在后面就说:“前人跌跤,后人警惕。”当时朱瞻基已经被立为皇太孙,接着就说:“后面还有人更要警惕。”高煦回头看了他一眼,大惊失色。
朱棣始终不满意朱高炽,但每当与大臣们说到东宮的不是,大臣们总是为太子说话,说太子英明贤德,是守成的君主。几次在大臣面前表露要废太子的意思时,他的第一秘书,明朝大才子解缙(明朝两大才子,另一个是杨廷和的儿子,正德六年的状元,三国演义卷首词《临江仙》的作者杨慎)就说“且不论皇太子,难道陛下不顾及好孙儿么?”解缙还写了一首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隆平侯张信是朱棣的救命恩人,朱棣叫他“ 恩张”,朱棣问他能不能換太子,张信说這是天理人伦,能随便改吗?气得朱棣一剑砍掉张信兩门牙。再加上喜欢儿媳和孙子,执掌六宮的王贵妃受已故徐皇后遺命,始终保护太子,朱棣暂时不谈易储的事情了。
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同时,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朱高煦的封地在云南,直到明朝中叶云南还是半开化的边远荒凉的地方。嘉靖初年杨慎因为大礼仪得罪了朱厚熜,被流放的地方就是云南,据说杨慎去了以后,对云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他和诸葛亮是最为云南人纪念的两位古人。封到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朱高煦当然非常不满意,发牢骚说:“我有什麽罪?为什麽把我排斥到万里之外的边荒地区。”坚决不肯去。当时京城还在南京,他就跟从朱棣去巡视北京,并且竭力请求和他的儿子回南京居住。当时朱棣已由迁都北京的念头,为此要把蒙古人的势力赶得离北京更远,所以也有了北征的打算。因为朱高煦是一员猛将,北征时需要他,再加上本来就喜欢他,就同意朱高煦及其儿子们留在南京。朱高煦又请求得到最精锐的一支御林军---天策卫作为自己的护卫部队,后来找机会增加了两支护卫部队,达到三护卫。他经常说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在建立唐朝的征战中功劳最大,他也是朱棣的次子,在靖难之以中功劳也最大,他就是当代的李世民,越来越无法无天。每次跟从北征的时候,在朱棣身边经常说太子的坏话,朱高燧也在一边推波助澜。直到永乐十三年(1415年)为止,朱高炽虽然当上了太子,日子并不好过,经受了朱高煦策划的多次打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