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媚的春日里,人的身体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需要特别的照顾和养护。
春天的气候往往冷暖无常、干燥多风,加之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空气中又弥漫着致敏的花粉颗粒,这一方面削弱了人体呼吸道黏膜的保护因素,另一方面有害因素大大增加,故而罹患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鉴于此,春天需要在进食方面特别关注补水、润燥、防过敏等问题,以取得身体内外的平衡与稳定。
一般来说,按照中医理论,分春、夏、长夏、秋、冬四个季节、五个补法。如: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升补”;夏天在天为热,适合“清补”;秋天,在天为燥(长夏则湿重),适合“平补”;冬天在天为寒,适合“滋补”。而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若单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往往会出现助阳出火的弊病,一般人可选择升补和平补相结合的饮食。平补的饮食适合于病弱的人,如荞麦、米仁等谷物;豆浆、绿豆等豆类;苹果等水果;还有芝麻、核桃等。长期食用,一般无不良影响,就是阴虚、气虚、阳虚、血虚的人也可食用;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阴虚内热者进补这些饮食可以消火。
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春季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
1、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所谓高热量的食物,是指除主食中米面杂粮外,适量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
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所谓优质蛋白质,是指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
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青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如西红柿、青椒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质。
春季的饮食调养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
早春时期,为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例如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适量。午餐:主食150克,猪牛羊瘦肉(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蛋汤或肉汤适量。晚餐:主食100克,蛋鱼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春季晚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例如早餐:豆浆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适量。午餐:主食150克,鱼蛋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50克,菜汤适量。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春季饮食宜忌生冷油腻之品。每日除三餐之外,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体质有益(吃水果也有禁忌,下文将详细解释)。
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
春季饮食重在养肝补脾。这一时令以肝当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人体一身阳气升腾。若肝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故春季进补应如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至于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总之,遵循与四时相对应的食养之道,结合自身条件、健康状况,合理、科学地吃出营养,您和家人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