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袖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英国民谣,也是英国伊莉莎白时期的通俗歌曲,流传迄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根据19世纪英国学者威廉·查培尔(William Chappell)所做的研究资料指出,《绿袖子》的旋律最早是记录在16世纪末英国著名的鲁特琴曲集《William Ballet's Lute Book》,歌词的部份则是出现在1584年。然而这首歌曲真正广为流传开来,则是在英国作曲家约翰·盖伊(John Gay)将它编入为了对抗意大利歌剧所创作的《乞丐歌剧》(The Beggar's Opera,1728)中,遂从此传唱不绝而且历久弥新。
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演奏类似《绿袖子》这样的民谣时,通常除了旋律部份的主唱或主奏外(一般都是以鲁特琴、吉他和中提伴奏),也习惯加上很多前奏和间奏(Passamezzo),而这些前奏和间奏都是由伴奏者依据和弦及调式所做的即兴演奏(Improvisation),因此在那一时代,往往许多绝妙的音乐便是由此诞生,只不过很遗憾的这些音符都是稍纵即逝的(当时还没有录音机),所以我们只能从现存有限的资料去想象这些音乐家的神乎其神的技巧。相传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鲁特琴音乐家魏斯(S.L.Weiss)就是一位即兴演奏的能手,据说巴赫就是在听了他的演奏后大受感动,于是就提笔疾书、一口气为鲁特琴写作了四首珍贵的组曲。
因为《绿袖子》原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谣,旋律本就非常古典而优雅,所以尽管它是一首描写对爱情感到忧伤的歌曲,但它受到世人喜爱的层面却不仅仅局限在爱情的领域,有人将它换了歌词演唱、也有人将它做为圣诞歌曲,而它被改编为器乐演奏的版本也是多不胜数,有小品、有室内乐、有管弦乐…,而这其中又以上述的《乞丐歌剧》和英国作曲家佛汉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所写的《绿袖子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最具代表性。
相传这首民谣是描写一个民间水手的爱情故事。水手和一个喜欢穿绿袖衣裳的姑娘相爱了,每次见面,姑娘都穿着她喜欢的绿袖衣裳,像一只美丽的绿云雀。后来战争爆发,水手参战去了,姑娘天天着绿袖衣裳,站在路口等待心上人归来,最后悲伤而死。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满身沧桑的水手归来,却再也寻不着他心爱的姑娘,他于是一遍一遍凄凄地唱:“啊再见,绿袖,永别了,我向天祈祷,赐福你,因为我一生真爱你。求你再来,爱我一次。”乐曲委婉纤细,是不堪重负的荒野小草,风能读懂它心中的爱吗?最痛的爱情,莫过于纵使相逢不相偕,尘满面,鬓如霜。/>
我思断肠,伊人不臧。 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
弃我远去,抑郁难当。 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我心相属,日久月长。 I have loved you all so long
与卿相依,地老天荒。 Delighting in your company
绿袖招兮,我心欢朗。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飘兮,我心痴狂。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摇兮,我心流光。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绿袖永兮,非我新娘。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我即相偎,柔荑纤香。 I have been ready at your hand
我自相许,舍身何妨。 To grant whatever you would crave
欲求永年,此生归偿。 I have both waged life and land
回首欢爱,四顾茫茫。 Your love and good will for to have
伊人隔尘,我亦无望。 Thou couldst desire no earthly thing
彼端箜篌,渐疏渐响。 But still thou hadst it readily
人既永绝,心自飘霜。 Thy music still to play and sing
斥欢斥爱,绿袖无常。 And yet thou wouldst not love me
绿袖去矣,付与流觞。 Greensleeves now farewell adieu
我燃心香,寄语上苍。 God I pray to prosper thee
我心犹炽,不灭不伤。 For I am still thy lover true
伫立垅间,待伊归乡。 Come once again and love me
歌曲版本连接失效,小提琴版也很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