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中学时代(2)外号
中学时代(2)外号
中国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姓、名、字、号。遇到一位新朋友,你会问:“您贵姓?”或者问:“您尊姓大名?”可见,姓非“尊”即“贵”,名则一定要“大”。这里的“大”,是正式的意思。
有大名,就有小名。小名一般也叫昵称,一般取大名中的一个字。例如,从小到大,我的小名先后有“南南”(弟弟尚未出生)、“大南”(有弟弟小南了,以示区别)。到后来,才有大学同学管我叫“阿南”。
字一般是成年以后才取的。《礼记》:“男子二十冠而字”、成语“待字闺中”,就是这个意思。字一般是名的同义反复,或者意义的延伸。字取得好的,记忆中一是戴笠、二是我母亲。戴笠字雨农,下雨天,一个戴着斗笠的农民,绝了!母亲名蔼霞,字红蕴,颇有点诗意。我外公很有想像力呵。
姓是与生俱来的,你没法自己选择。名和字,是由尊长代取的。号,则是后取的。自取的叫“自号”,外人取的就是“外号”。外号有雅俗之分,雅的叫“雅号”或“尊号”,俗的就是“绰号”,在我们老家就叫“臭名”。
上小学的时候,不记得自己有过什么臭名。可能是因为在农村、上海两边窜,还没有来得及让人起外号,就转学了。中学时期,我有了外号。
外号一般都带有戏弄和调侃的意思。上次在校友网上看到同班的张万钟,说自己在中学时的外号叫“饭桶”。我不禁莞尔,因为从初中到高中,我也让人叫了六年“饭桶”。上海话同杭州话一样,“饭”和“万”不分,这大概是我们获此外号的原因。
中学时,有一次在同学家里温课,大家“饭桶”、“饭桶”的叫我。在一旁的同学家长幽了我一默,对我说:“你这个‘饭桶’尚能如此,看来你们学校的教育质量还不错啊!”
外号一般根据你的姓名的谐音,或者你的长相、或者你的生理特征。记忆中有点意思的,有一个同学下巴有点长,于是得了个外号“弗拉基米尔”;有一个同学排气比较多,于是被戏称为“彼德”(屁多)。
文革期间,和罗征启老师在一起聊天,说起这些趣事。老罗说,他们班也有一位同学叫彼德,他还给加了前缀。这位同学在台阶上能滑行得又快又远,老罗称赞他喷气式果然厉害,并授他博士称号,当然是“空气动力学博士”。那个年代有个苏联电影《海军上将乌沙科夫》,老罗据此略加变通,给他加了个后缀。这样一来,他的外号就成为:“空气动力学博士,彼德.乌法科夫”(屁多无法克服)。
这位博士,也是我们当年在清华园里熟悉的师长。我厚道些,故隐其名。
老罗就是厉害,连给人起外号都是大师级。
对了,老罗自己的外号叫“萝卜”。各位,何不在网上也晒晒自己当年的外号,一定妙趣横生、可以让你开心半天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