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性质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曾经是分离的,但前者一直向北移动。青藏高原就形成于两者的碰撞。导致汶川地震的能量,就是来自这样的运动。

这篇博文依据的内容是S. Gao and K. Liu(1)整理的一系列幻灯片,并得到S.Gao同意。希望他们的介绍能对大家认识这次地震有些帮助。

要知道地球上每天地震在什么地方活动,有多强烈,大家可以上下面这个网站得到即时的信息:
http://www.iris.edu/seismon

下面这张截图是一个例子。


在地球历史过程中,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曾经是分离的,但前者一直在向北移动。当它和欧亚板块碰撞并挤压后者时,逐渐形成了青藏高原。这一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导致四川5-12地震的能量,就是来自于印度板块推挤青藏高原的相对运动。中国的很多地震,都起因于这个大陆块碰撞过程。




http://picasaweb.google.com/mail ... 5176003781132706594

下面这个图显示了了中国的潜在地震区域,红色越深,地震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四川5-12地震延“龙门山”断层带发生。这个断层带是过去400年有记录的6级以上地震的原因。红色圆点为汶川位置。


Scanned from “Lithospheric Dynamics Atlas of China”

龙门山断层很大的可能是青藏高原东部受力后向东“逃逸”所形成的逆冲断层。当地壳受力后,应力不断积累,达到一个临界点后,某些位置的岩层断裂错动释放能量,形成地震。


http://www.cacegypt.org/Sinai/ho ... 04/Fault_Types.html

这次地震为7.9级,时间是2008年5月北京时间12日14点28分。地理坐标31.021N, 103.367E;震源深度为19公里,位于成都西北80公里。绵阳西南140公里,重庆西北345公里,北京西南1545公里。

在汶川地震后30小时内,有40次大于3.5级的余震,最大的一次余震为6级,在主震后15分钟发生。大部分的余震在主震北东方向沿断层带分布。



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报,需要知道三个基本的内容:1)地点,误差应当在几百公里的范围才有意义;2)时间,误差应当在大约一周左右才有意义;3)强度。

地震的形成有极为复杂的因素,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能力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有些地震“先兆”的说法,比如动物的异动等,并不是在所有大地震前都有规律发生的。同样,其它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地表倾斜,水化学变化,地球重力和磁场变化,以及大气圈的变化(比如“地震云”)等,也都没有能够用来预测地震的规律变化。

这次地震造成的生命、经济损失是巨大的。除了面对直接的地震破坏以外,还要高度注意潜在的危险。比如,震中附近的水库大坝有可能存在隐忧。要严防可能的后续灾难。
作者:孟津 中科院学者,目前在美国

1) Steve Gao & Kelly Liu

sgao@mst.edu, liukh@mst.edu

Associate Professors of Geophysics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lla, MO 65401

http://www.mst.edu/~sgao


Seismic Scienc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http://youtube.com/watch?v=uVfIcQ1qJm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