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开镛
曹开镛谈男性健康新理念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曹开镛
在人类生活的诸多因素中,要数饮食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古人对于养生提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这一论述指明了“精气神”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和三者之间的关联。同时也指出精气神来源于饮食,“食”为“生民之天”、“活人之本”,可见饮食对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所在。
营养学专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引发我国居民死亡的前几种疾病,都与饮食有明显关系。所以,讲究饮食养生,调整饮食结构,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是当前养生保健的重要课题。
挖掘、继承我国古代饮食养生的精华,结合我个人保健养生的体会,特提出健康饮食五字经:吃饭先喝汤,胜过神药方;每餐七分饱,三餐“342”;粗细妙搭档,荤素巧配合;冷热要可口,细嚼慢咽好。
吃饭先喝汤,胜过神药方
通过我个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体会出一个饮食养生的妙法。我自幼体质虚弱,经常生病,一顿饭吃不好,就反胃吐酸,肚子痛,骨瘦如柴。我母亲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得到一个偏方,就是“吃饭先喝汤,一辈子不受伤”,让我每日三餐顿顿有稀饭■小米稀饭■,一直坚持到现在,使我的身体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这个方法成了身体健康的一大法宝,胜过医生开药方。
每餐七分饱,三餐“342”
佛家有一句饮食养生的名言:“吃得多是吃得少,吃得少是吃得多。”这句话讲得既精辟又有科学哲理,意思是平时每顿饭少吃,不伤身就会长寿,而每顿饭多吃,就会伤身短寿。常言道“食饱伤人”,就会短寿。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寿者就可以多吃十几年的饭或者几十年的饭,如此算起来,就是少吃是多吃,多吃是少吃。真是一个养生的秘诀,也是很多长寿老人饮食养生的经验总结。但是我们怎样恰当地安排好一日三餐的比例,才符合人的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需求呢?很多营养学家及长寿老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日三餐3、4、2的比例是最佳分配。这是按每顿饭以5分为满分来计算,早饭吃到3分为最好,午饭吃到4分最佳,晚饭吃到2分为最妥,正像我们经常讲的“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一样。这是因为白天工作量大,能量消耗就大,饮食的营养应该满足身体消耗的需要。而晚间要休息了,人体的各器官也该休息了,就应当少吃。否则,多吃,人虽然休息了,但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还在不停地紧张工作,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有害身体。很多人晚上吃得多,热能消耗不了,就储存堆积在体内形成脂肪而发胖,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民间有一句谚语:“晚上少吃一口,睡觉舒服一宿。”
美国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轻微饥饿,有助于防止一些常见病,从而可延长寿命。其原因是由于,细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轻微饥饿会激发体内的潜能,使之拯救细胞不死。这和我们中医饮食养生的经验不谋而合,就是“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粗细妙搭档,荤素巧配合
男性养生保健,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饮食要多样化,以保证身体摄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均衡供应,满足需求,千万切忌偏食与挑食。
在食物的搭配方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总结出多样化饮食均衡的经验。《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论述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一份非常合理的营养食谱,它体现了全面均衡的营养和食物的多样化,有很高的科学性。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以谷物为主食,蔬菜为充食,肉类为副食,水果为辅助营养,巧妙搭配。这基本反映了我们祖先饮食养生的良好习惯。偏食挑食,只细不粗,维生素不够;只粗不细,糖类营养不够;只荤不素,脂肪过剩,碳水化合物不够;只素不荤,蛋白质、微量元素不够。所以,我们提倡合理的饮食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冷热要可口,细嚼慢咽好
食物有寒、热、温、凉不同属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根据自己身体实际需求,调整饮食中冷热属性的各种食物,以免因长期偏食偏寒、偏热的食物而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如:偏温热类食物有羊肉、牛肉、狗肉、粳米、麦粉、桂圆、荔枝、生姜、大蒜、辣椒等;偏寒凉类食物有鸭肉、鸭蛋、绿豆、黄瓜、冬瓜、黑木耳等。
吃饭的温度,也有冷食与热食需求之分,这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体差异的需求,因人而异安排饮食,力求既可口又利于健康为最好。
在吃饭时,如何利用好牙齿的咀嚼功能和舌头、口腔唾液的搅拌功能,这也是一门科学,千万不能小瞧;用不好,就会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使身体生病而短寿;用好了,就会使吃饭既是一种美食的享受,又是补充营养使身体除病健康长寿的好方法。
我有一位老战友,吃饭时总是三下五除二,5分钟就解决战斗。有的首长还表扬他吃饭像个男子汉的样子,狼吞虎咽。我就总给他提意见:这样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会得病的。结果这位战友经常饭后胃疼难受,不到40岁就患胃癌去世了。所以我总结了一条健康长寿的经验,就是要想身体不得病,把好吃饭细嚼慢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