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带给我们的思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地震带给我们的思考

地震已经过去许多天,巨大的天灾给整个中国带来重大的打击。而中国政府,在关键时刻,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在温总理的亲自带领下,竭尽全力,为抗震救灾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灾荒和抗震过程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抗震救灾的速度问题。这次救灾的速度应该还是让人满意的。因为地震范围之广,没法让救灾工作立刻在每个市,每个县,每个镇同步的进行。而且大量的道路损毁,也耽搁了通往重灾区的行程。救灾人员的投入,只能靠大型运输机高空投伞兵进行。为什么直升机的投入不多?因为中国的高性能的直升机研发刚刚完成。直升机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灾情的需求。所以,从今后的国防发展来看,高性能的直升机的大量配备是很有深远意义的。不光在军事上,而且在民用上,救灾上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国防的机构上,科研的方向上应该有个局部调整。

其次,温总理这次亲临救灾前线,马不停蹄的指挥抗震救灾,慰问灾区人民,风尘仆仆,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位,让人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但同时,也必须指出,作为抗震指挥部的总负责人,也许同时应该把许多精力放在宏观抗震救灾的问题上。比如说,水库的问题,谁在负责?如果倒了一个水库,那一地区的所有救灾努力都全部泡汤,而且,会夺去更多的救灾人员和被救人员的生命。对这一类问题处理的priority,要远远高于如何去挽救某个给压的人员。从宏观上确保全体人员安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救灾战略问题。

救援黄金期已过,当还没被挖出的尸体开始腐烂,病灾就会被引发出来。灾区已经是30度的温度了,而且尸体糜烂的臭味也开始发生。如何应对,这也是当务之急。据报道,有红疹现象开始在人群中发生。如不急时控制,更多的病情会蔓延。此外,后备医务人员准备好了吗?医务人员本身不是铁打的,如何让其他省市的人员加入救灾行列也是对病灾防止的一个保证。

目前的四川,可以说比一个原始地带的四川更难拯救,因为到处是还没倒的高楼,危楼。和过去的唐山比起来,重建工作是难上加难。根据专家介绍,理论上说,这样级别的地震,没有一栋楼是可以抗的住的。所以,那些还没倒的楼也不应该再住人了。另外根据过去台湾的地震来看,山体滑坡,在今后的一年里都有可能发生。如何重建四川,应该集国际社会之智囊,不要匆匆让少数专家来下结论。

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捐款可以看出,中国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助。我们生活在这个国际社会中,学会和其他国家相处,和平共荣非常重要。许多过激的民族主义行为是不可取的。中国人应该学会在国际社会中荣辱不惊,有大国的风范。

落实到个人,通过这次灾难,也许我们应该学会一些东西。比如,掌握一些逃生技巧,学会如何做人工呼吸,如何搬动受伤的病人等等,不光对自己有帮助,用到时,也许会救活自己的家人,朋友,和一个个生命。没人知道,哪天同样的灾难会不会降临到我们的身边。多点应付技巧是很有用的。再比如我们的投资时,专家一再提醒要分散投资范围。四川的地震告诉我们,假如只把钱投在房地产上,那即便是逃得了生命,也是一无所有了。

最后想说的是,目前最重要的除了防止水库倒塌,病灾蔓延以外,就是安置上千万人员的问题。我们也看到了,有些地方灾民开始抢物资,抢食品,抢水,这不能怪灾民。因为他们有求生的权力。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去引导,安排这些人们必须的物资发放。让我们在这场灾难中,真正做到虽然房没了,地没了,但我们中国人的品德没有因为灾难而丧生。那些死里逃生的灾民们也许不会个个像救灾人员一样忘我的抢救他人,但只要好好引导,轰抢物资的现象还是能减少的。

祝福受难的人们,祝福救灾英雄,祝福中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