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心魔-电影《1408》

夕子做過記者、PR和廣告人;出过书、写了很多文章,也买卖了很多房子;現居多倫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所谓“心魔”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它也许是正面的或许是负面的,隐忍在心底最深处最怕也是最不愿碰触的一件事、一段回忆或是一个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魔,如果你想击败一个人或是深入他的心理,那就得花点时间留点心找出他的心魔所在,一指下去,保准让那个人怅然所失,神情恍惚。我想这也许更多运用在新闻界和商战中吧,想从那些一天到晚跟记者周旋的笑面虎身上拿到有别于通稿第一手的真情文章;想签下那个合同与经年的死对头把酒言欢;这些都需要你去点开“死穴”,打开心魔。

年里面有时间看了一个片子,很钟爱的大师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1408》,史蒂芬的作品我一向非常喜欢。这一次也让人惊喜,它里面探讨的就是一个话题“面对心魔还是逃避心魔?” 主人公是一个恐怖小说作家,因为要尝试世界各地的恐怖旅馆而到了海豚酒店。MIDI提醒我,这个海豚酒店在哪里见过?对阿,村上春树的书迷应该对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吧?村上几乎每本书都会出现海豚酒店,原来大师的致敬偷偷隐藏在那里,实在让人觉得有点微妙。

电影并没有出现所有恐怖电影中的鬼魂和血腥的场面,完全是John Cusack一个人在房间里对着镜头用表情来把大家带入他的内心世界。JOHN是个伟大的演员,終于,在這么久之后,我们有了一個值得同情与认同,甚至真正关心的恐怖片主角。Cusack的角色从一开始的自以為是与盛气凌人,到中段的濒临崩溃与恐惧,直到最後的平靜與自嘲,整個转变演員本身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會沦为尖叫工具,又把威胁本身传达得清晰明確,幾乎就靠著他一個人撐起了整部電影。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電影花了相當長的篇幅在勾勒他的过去、個性與人格特質。這個在一般恐怖片相當少見的機制不僅讓電影多了人性化的感動,也讓電影的嚇人機制更加有效率且扭曲。

真正恐怖的東西不是未知,而是那份已知的無能為力一再上演。

按理说,咱们中国人的老前辈庄子先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生动地描绘了“梦境与真实”的景象,并作了较为深刻的哲学探讨,在这方面咱们应当是大牛才是。但是,咱们对于大脑的研究过于思辨化了,过于形而上了;而整个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都被弗洛伊德同志搅得风生水起,心理分析已经脱离了神秘的玄学领域,而进入临床科学的界限。所以,在老美那里,梦也好,幻想也好,都是需要联系主体的某些历史痕迹的。他们总是假设历史上的每一点,都会在潜意识里留下不可知觉的印记,这些印记颇有些类似休眠火山:侬搞不清楚它什么时候就爆发了。
 
看来片中的1408号房间,就有某种神秘的机制,能奇妙地激发其住客的休眠印记。有鉴于本片是惊悚片,它自然不会去激发侬过往经历中那些“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印记,而只会找你最痛心、最害怕的心尖弱处下手。人活这么多年,谁没有过阴暗记忆,谁有没有过心理创伤呢?所以1408号房间屡战屡胜。

谈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最近的陈冠希“艳照”事件,也许也会成为一些人心底的“心魔”。不光是当事人,最大创伤的应该是她们现在的爱人和亲人吧?我想对于狄波拉,”张柏芝“也许就是她的一个心魔;害怕面对也永远不想去面对;其实对待心魔最好的办法应该学学片中的JOHN CUSACK,当他知道死在1408的人全部都只是因为受不了内心的困扰而自杀的时候;他干脆就选择面对,或者讲它扩大化。把衬衫撕碎放到威士忌里面做成一个小型炸弹烧毁这个囚笼。

心魔再怎么终归也是人制造出来的,只要是自然条件下的产物就会符合物竞天择的原则。任它凋谢枯萎,或者不耐花期用把最利的剑挥锋斩去,这才是对付心魔的正道。

夕子 发表评论于
谢谢。
很多恐怖片,当打开一扇未知的门,音乐响起,最恐怖的不是身上流着粘液或者血肉模糊的鬼神之类;最恐怖的是,当你打开门,看到的是另一个自己。
囚徒 发表评论于
看了你的文章,喜欢你的文字。

从你所写的经历来看,我有和你中学语文老师一样的感觉,人生如戏啊。大概是因为你独特的经历,使得你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但却很有道理。

心魔由心而生,依心而存,随心而动,是死穴,是罩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如果一个人没了心魔,那就离圣人不远了。

要想去除心魔,就要先心死。你愿意做个无心之人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