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那些房子倒塌了,那些孩子被埋葬了。
那些亮晶晶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那些刚打开的课本再也合不上了。
那些官员来了又走了,他们步履匆匆,身后跟着一长队的生怕错过了一个精彩镜头的记者们。
那些记者最善于将悲剧转化为喜剧,他们说这是一场“大戏”,他们开始炮制英雄谱和排行榜了。
死神像穿着黑衣的秃鹰一样从空中俯冲下来,母亲如鸽子一样展开着洁白的翅膀,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在沙土与砖头的缝隙里,孩子们的尸体腐烂了,被青藤缠绕,被蚂蚁爬过,化作泥土,化作灰尘。
母亲们的眼眶里早已没有一滴眼泪,她们怀抱着孩子们的遗照在衙门前头静坐。黑框的照片上,定格着一朵朵天真烂漫的的笑容。
这些花朵,再也不能在下一个春天里绽放。
有人说,地震是天灾,死亡谁都避免不了。母亲们却发现,孩子们的死亡固然缘于天灾,更缘于人祸。为什么轰然倒塌的,偏偏都是学校的校舍呢?为什么校舍的废墟中,找不到几根合格的钢筋?为什么遇难者当中,孩子的数量比官僚多几百倍?在已知的九万名左右的死难者和失踪者之中,孩子的数量几乎占了四分之一,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死难的。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倒塌了。有的学校倒塌了,有的学校却没有倒塌——一些由香港慈善机构监督建造的学校,至今屹立不倒。香港媒体报道,香港“苗圃行动”在四川南部资助监督建造了六十一所学校,其中有六所位于震央附近,它们没有倒塌,也没出现伤亡。该机构义务总干事梁建华在接受BBC中文部采访时表示,这六所学校包括三所正在建设当中的和三所已经建好可以使用的。他说,其中有一所比较靠经这次的重灾区汶川,地震之后该学校只出现了一些裂缝。
谈到为什么“苗圃行动”资助的学校没有倒塌,而绝大部分中国内地建造的学校却被夷为平地,梁建华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以后要继续帮助内地办学,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这位好心的香港人已然明了内地的若干“潜规则”。梁建华指出,“苗圃行动”资助的学校大部分是在二零零零年以后建造的,在出钱建造学校时,要求由县一级以上的设计院设计学校,建筑蓝图再交由香港认可的工程师检验。在学校建好之后,还需要当地县一级的部门以及香港派去的义工一起进行验收。这些程序基本杜绝了偷工减料和腐败的滋生。
香港人一手经办的建筑没有倒塌,不是香港人比我们更有钱。实际上,那些香港人资助的学校的平均建筑费用,比其他学校的建筑费用更低。修建时间也不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中国建设部早在一九七八年就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至于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此次倒塌的校舍基本上都是在此规定颁布之后修建的。据悉,在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中,北川、汶川、绵竹、茂县和都江堰属于七度设防,九寨沟、平武、松潘和文县属于八度设防。这些地方的校舍,原本不该倒塌。
然而,“原本”只是人们善良的愿望。不该倒的房子倒了,不该死的孩子死了,这是血的事实。中国两家大媒体的记者在报道汶川地震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令人永生难忘:“在许多村镇里,学校房子倒塌压死了那么多孩子,意味着这里丧失了差不多整整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