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打响的伏击 志愿军一个连冻死在阻击阵地上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没有打响的伏击 志愿军一个连冻死在阻击阵地上



现在的人们几乎都知道当时志愿军将多国部队打出三八线赢得战争胜利,可是志愿军是怎么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打赢得这场战争?恐怕是没有多人能知道!

摘抄了一段发上来,大家一起看看!网络上一直有就中美步兵谁更强的问题在争论不休。看完这段文字,我想你会明白到底谁更强!我们现在的舒心日子到底是谁给予的?

没有打响的伏击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编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是国内关于朝鲜战争最权威的资料之一。关于当时的战况,书中有这样的记录:“(1950年 12月)1日和2日,我第27军部队和第20军之第59师,在水里、死鹰岭地区,与柳潭里逃敌展开激战。3日该敌在下碣里之敌接应下,在5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坦克群为先导,倾其全力进行突围,猛攻我死鹰岭、獐项里,西兴里一线阵地。我第59师在敌两面夹击下,奋力抗击,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但终因连日作战,弹药不济,冻伤及战斗减员较大,阵地为敌突破。突围之敌一部被我歼灭,大部被迫丢弃重装备逃到下碣里。”

这段文字准确的介绍了交战双方的行动。然而,仅靠阅读,人们无法切身感受中国步兵作战的艰苦。邹士勇老人的一段切身经历,为这段战史做了生动的解读。

当时,美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在志愿军的打击下,全线崩溃,向南逃跑。邹士勇所在3连,在夺占1282高地及柳潭里后,奉命从侧翼追击美军。部队急行军,追至死鹰岭上。死鹰岭下是一条公路,通向下碣隅里,那是敌人逃跑的唯一一条公路。按上级部署,死鹰岭应该有友军第20军的部队担负阻击。

很快,邹士勇的3连在死鹰岭上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阻击阵地,大约一个连的官兵潜伏在这里。邹士勇一眼就认出,这是20军的部队。第20军是志愿军第9兵团最先入朝的部队,走得最仓促,部队甚至没来得及换发服装,带着大沿帽就跨进了朝鲜北部的高寒区。

阻击部队依托地形,每个人都用工兵锹在冰雪上刨出一个坑,人蹲在坑里,枪口直指下方公路。阵地隐蔽巧妙,从下方根本看不到岭上的伏兵。官兵们战场纪律过硬,整个阵地只有风声呜咽。

邹士勇上前去拉一个战士,却发现那个士兵早已冻成了一个硬梆梆的冰。3连赶忙检查其他战士,才发现阻击阵地上所有的人,都已被活活冻死在阵地上。3连官兵眼含热泪看着这些战友的遗体,潜伏在冰雪坑里的烈士们,依然穿着国内配发南方部队的薄棉衣,单层胶鞋。冻得实在受不了了,战士们就用毛巾把耳朵捂起来。但这些御寒方法,在死鹰岭,是多么微不足道。据战史记载:这场阻击战爆发前一周,1950年11月27日,朝鲜北部普降大雪,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然而这支英雄的阻击部队,在整整一个连,全建制冻死在阵地上,无一人离开岗。每个士兵冻死时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100多支老式步枪,枪口直指岭下的公路,历史从来不能假设,但是如果烈士们当时能穿上一件大衣,后撤的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决不能轻松通过这里。这个全部冻死都无人撤退的连队,即便不能完全堵住美军,至少也要扒下美军一层皮。

采访最后邹士勇老人已是老泪纵横。尽管战斗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但那些牺牲的战友凝固的战斗姿态,恐怕再难冰释消融了…… 文章摘自《世界军事》2008年第2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