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来了几枚大师级斗鸡眼?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影视有桥段,政治也有桥段。不知道 > 里斗鸡眼打飞机算不算桥段,但我们的“斗鸡眼大联唱”绝对可以算个政治桥段,有中国特色的,别处看不到的。

话说在大跃进和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请允许我强调一下“自然”二字),就上演了这样一个政治桥段,领唱自然少不了记者、文人和科学家 ( 嗓子好嘛,有什么办法? ) ,平民粉丝担任合唱 ( 剩下的做观众 ) 。那时像“亩产万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曲子,记者、文人、科学家轮番领唱,粉丝们口头伴唱,煞是热闹。

据说当年连导弹专家钱学森也不甘寂寞,上得台来,领唱了一把。他撰文论证“亩产万斤”的可能性,先引用一首民谣:“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下,明年火车还嫌小”。

当时河南有的地方先后“创造”了亩产两千多斤和 3530 斤粮食的纪录,于是钱学森自问自答道:“土地所能给人们粮食的产量碰顶了吗 ? 科学的计算告诉我们,还远得很!”他论证道:太阳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 30% ,亩产就可能达到“两千多斤的 20 多倍!”。一年后,他的计算又使亩产潜力精确为 5.85 万斤。 ( 钱学森:《农业中的力学问题》,好家伙,农业都与“力学”这么深奥的东西联系起来了,谁还敢有半分怀疑? ) 。

据说钱学森的文章还真的使毛泽东对下面虚报的粮食产量信以为真,担心起“粮食多了可怎么办呀”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说,钱学森可能并没有错,植物如果能够利用太阳光能的 30% ,并且植物五分之一是可食用的粮食,亩产量确实可能达到五万多斤。但在现实中,即使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这两个“如果”也是明显不可能的。而放在 1958 年、 1959 年那个已经危机四伏、饿殍遍野的年代,公然大肆鼓吹“亩产万斤”这套理论,无疑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http://www.kxwsl.com/ReadNews.asp?NewsID=2149)

最近的汶川地震,这个经典桥段再次被搬了出来,记者和文人的表演,大家记忆犹新,就不多说了,现在科学家也登场了。我对记者的报导能存疑,对文人的抒情能起鸡皮疙瘩,但对科学家我就没有免疫力了:科学啊,夥计 ! 那是开玩笑的吗?

作为一个科盲,我有很多问题想问朱介寿等几枚 ( 用“枚”表示崇拜,有的人改用“坨”了,极言崇拜之意 ) 大师几个问题,但自觉问题太 STUPID ,问了他们也不屑回答,还是莫讨那个无趣了,自问一番,也算自娱自乐:

1 、关于原子弹:

总工程师李琇形象地比喻说“一个 8.0 级地震相当于 1000 颗广岛原子弹(每颗当量相当于 2 万吨 TNT )。”

科学家对付科盲就得用比喻,不然很难把深奥的科学问题讲清楚。有了“原子弹”这个比喻,我等科盲的感觉就是有 1000 颗原子弹投在了汶川 - 北川 -- 青川一带。我的妈呀 ! 一颗原子弹就炸毁了广岛, 1000 颗原子弹 ! 那还不把汶川炸到北川去了?(很可能是把北川炸到汶川去了,而且是炸到汶川县城去了,不然怎么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并非震中而又进不去的汶川县城呢?)

不过我想起地震不是像原子弹那样从空中丢下来的,而是从地底下爆发出来的。听说文革期间为防止美苏导弹打击我国,毛主席下令“深挖洞,广积粮”,那时的说法是,如果洞子挖到一定深度 ( 几十米吧 ) ,并用一定厚度的水泥砌顶 ( 几米吧 ) ,就可以防止核武器打击,包括爆炸力和核幅射的打击。

如果这说法没错,那么地震相当于从地底向上扔原子弹。据中国地震台网报导,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 33 公里 ( 是不是后来改成 10 公里了? ) ,那么这 ( 几 ) 十公理的地层是不是就把原子弹的威力降低了呢?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只怪科学家这个“原子弹”的比喻用得太形像,让我想入非非了。

2 、关于人口密度

仍然是总工程师李琇说:“而且,这次地震震源很浅,大约在地下 10 公里左右,又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因此,地震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滚石等次生灾害产生了巨大破坏力,直接导致山河改观、房倒屋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据我所知,2008年05月汶川-北川地震和日本2008年06月岩手-宮城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震中最近地表处约为30公里(10公里?),日本此次地震震中最近地表处仅8公里。汶川地震震级是里氏8.0级;日本地震震级是里氏7.2级;汶川地震最大烈度是10-11;日本地震最大震度是6强。震度6强,正好就是相当于烈度10-11;按人口统计,本次日本地震震中岩手、宮城两县总人口约380万,约为汶川地震震中北川、汶川两县总人口的15倍;日本岩手县人口密度约为100人/平方公里,北川、汶川所在的四川阿坝自治州人口密度约为5人/平方公里。

但日本此次死亡人数好像只十多人,不知道李总工程师对此有何见教?

3 、关于地震烈度: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正祥说:“这不仅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而且烈度大。此次地震造成的受灾面积高达 10 万平方公里,其中烈度在 8 度至 11 度的极重灾区就有 3 万多平方公里”

听说地震烈度是按照地貌变形程度和地面建筑物损坏程度来定的,我的理解是:如果甲乙两地地貌变形程度一样,但甲地的建筑物像奥运鸟巢一样坚固,而乙地的建筑则是纸糊篾扎的劣质房屋,那么乙地的房屋损坏程度一定比甲地厉害得多,也就是说,乙地的地震烈度会比甲地高。

据说汶川地震灾区的民房质量非常糟糕 ,没办法,穷啊 ! 民众手里没钱,造房子都是因陋就简,有的为了开间大,还减少了墙壁等支撑物 ,地震中损坏程度必定很高,而根据地貌改观和地面建筑损坏程度确定的地震烈度肯定也就很高了。

也就是说,“斗付扎”建筑抬高了地震烈度,现在又用地震烈度来解释“斗付扎”倒塌的原因,看来科学家也挺喜欢吃“斗付”啊。

4 、关于“轻易定罪”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光权教授认为:“比如说,甲把乙打成了轻伤,乙被送到医院,当天晚上因医院地震死亡,乙的死亡与甲的殴打行为是没有因果关系的,乙是因地震而死的,因此不能把死亡原因推到甲身上,这并不合适。定罪需要充分的证据,这就是说,如果不能认定房屋倒塌与质量存在主要的、直接的关系,法院是不能轻易定罪的。 ”

本法盲的理解:法院不能“轻易”定罪,但可以“慎重”定罪,至少周副院长已经给甲定了罪:“甲把乙打成了轻伤”。也许法院不能定“甲打死了乙”的罪,但可以定“甲把乙打成了轻伤的”罪,除非周副院长认为“甲把乙打成了轻伤”不算罪。

谁也没说一定要把全部责任都定在“斗付扎”上,“斗付扎”该负多少责任就负多少责任,“斗付扎”不用替地震顶罪,地震也不用替“斗付扎”顶罪。

5 、关于“直接原因”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说:“比如说,一座建筑不符合要求,但之前一直正常使用,如果有犯罪分子使用炸药,引爆后造成大楼垮塌人员伤亡。这种情况下,炸药是垮塌的直接原因,单纯质量问题不能导致大楼垮塌。但如果没有爆炸,大楼依然垮塌,质量问题才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在遭遇特大地震时,质量问题只是条件之一,而地震才是直接原因。”

本法盲的问题:法律是不是只管“直接原因”,不管“条件之一”?如果是,那些群殴一人致死的,是不是只判那个最后一拳致人死命的家伙、其它使乱拳的都不判?如果乱拳太乱,根本不知道是哪一拳致人死命的,是不是就都不判?

如果陈教授回答一个“是”, what will happen? to him? and to others?

结语:

如果以上各条仍不能凸显几枚科学家法学家的斗鸡眼,那么还有最后一条:校舍建筑质量查不清了,不用查了,设计师和建筑商都没事了,但那是不是说大家的眼光应该向上看了呢?

像汶川 - 北川这样一个位于地震活跃带的地区,周边发生过不止一次七级以上地震,但房屋抗震标准却设在 7 度 ( 不是 7 级 ) ,到底是定标准的人草菅人命,还是他们不懂科学?如果他们知道这里会发生烈度如此之大的地震,但却把房屋抗震标准定在 7 度,那他们就是草菅人命。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个地区会发生烈度如此之大的地震,那么他们就不懂科学。也许地震的即时预测有困难,但长期预测是可以办到的,朱介寿教授不是已经预测成都 200 年内不会发生大地震吗?不管是草菅人命还是不懂科学,制定房屋抗震度标准的人都应该对校舍倒塌负一部分责任。

制定房屋抗震标准的人肯定觉得很冤枉,我把抗震度定高了,你们还有谁建得起学校?要知道,抗震度高一度,校舍的造价就要高 N 倍 !

这算不算雷打慌了往树上指?打它 ! 打它 ! 别打我 ! 它比我还高 !

最后所有的斗鸡眼都把机枪瞄准了一个目标:是谁让中国农村的教育这么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