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宋传奇》,见到有磨镜老人,自从玻璃镜流行以后,磨镜这个行当彻底消失了因为玻璃镜子不需磨,也不能磨。二十世纪以来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服务也都消亡了。少数具有欣赏价值的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抢救中,毕竟还因为年轻一代耐不住寂寞,后继乏人。绝大多数则自然消失了,这里想回忆一些儿时见过,现在已经绝迹或接近绝迹的行当。
《红楼梦》有一回目叫做‘病晴雯勇补孔雀裘’,说的是晴雯带病为宝与修补烧坏的孔雀裘。上海洗染店过去也有高档衣物修补服务,叫做织补,等而下之的是妇女在街头巷尾用针线织补尼龙袜子那时候尼龙袜子十分稀罕,叫做玻璃丝袜。五六十年代以前穿带补丁的衣服十分普遍,在工厂、码头等处就有一种缝穷的服务业,专门为单身男性工人缝缝补补。
补锅、补碗,就是鲁迅在《风波》中写的小女孩六斤,摔坏了一个碗,她爸爸航船七斤花了七文钱在镇上让补碗匠用十八个铜钉补好。七十年代初,上海还有这种手艺人。记得当时砂锅要凭票供应,因为不是必需品,砂锅票很少,家里砂锅漏了,只能请补锅匠修补。他先沿裂缝两侧用钻头(类似过去木匠用的钻头,只是更小一些,手工操作使之旋转的)钻出两排小孔,然后插入类似订书钉得铜钉,再用小锤子敲紧
,最后抹上像腻子一样的东西,修好以后挺管用的。补锅匠挑的担子很小,一头是一个小炉子,另一头事是一个有几个抽屉的小柜子,抽屉里放工具和修补材料。手中摇着一个由一串铜片组成的东西,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是补锅匠来了。那东西过去走方郎中和算命先生也用,叫做‘报君知’,余生也晚,未见走方郎中和算命先生用此物。
出租盆碗。过去遇到有红白喜事,在乡下一般人家不会到酒店订宴席,都是在自己家里操办。那时候没有一次性餐具,家中盆碗肯定是不够的,于是就有出租盆碗这一行。事先说好多少桌,每桌几副碗筷、几个盆子、几个大碗、几个碟子,什麽时候要用,要用几天,如有损坏如何赔偿等等。如果客户家里人手不够,还可以配备洗碗工。上海郊区小镇上总有一、两家这种服务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