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关军:火炬·忽悠·砸钱·大家乐
关军:火炬·忽悠·砸钱·大家乐
吾生也有牙,而雉也无牙,以有牙碎无牙,耶~!但是要记得刷牙,否则会有蛀牙,蛀牙导致无牙,无牙则置身碎于有牙之险境。。。
来源:http://www.bullog.cn/blogs/guanjun/archives/161150.aspx
关方报道专栏之
晃点
2007年4月26日晚,时年39岁的姚革看电视里播新闻——北京奥运火炬揭开面纱,传递路线也同时发布。播音员宣读境内113个传递城市的时候,坐在轮椅上的姚革颇为意外地听到一个名字:本溪。
本溪是他的故乡,但他从没想过它会成为火炬传递城市。与姚革一样,本溪市的100多万市民大多也经历了惊异-怀疑-兴奋的过程。
本溪是辽宁东部山区的中等城市,一座日渐没落的老工业基地,知名度不高,没诞生过什么革命家,也没产生过耀眼的运动明星(冬奥会银牌得主李妮娜算是最知名的一位了)。
按既定线路,火炬将在一日之内连续传递本溪、辽阳、鞍山三市。三座城市距离很近,人们还是不免猜测,本溪和辽阳的入选是做了“大量工作”的。
无论如何,争取到火炬传递机会可以被看做本溪从未有过的荣耀一刻。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想法是,借助火炬传递为本溪做一次“免费的形象广告”,真是太超值了。
巨大的兴奋之后,艰苦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对于这座人力、财力有限的城市而言,“举全市之力迎接火炬”的说法,并不夸张。尤其是随着火炬传递的安保压力越来越大,本溪市的安保之弦也越拉越紧,仿佛要经过这座城市的不是祥云火炬,而是敌对国的装甲车。
火炬传递线路几经斟酌,最终决定绕开所有繁华地带,安排在滨河路从体育馆到殡仪馆一段,这里不仅人少,路边的建筑都少,容易控制。
全市所有的网吧、按摩、洗浴、娱乐场所都接到通知,只能经营到晚上11点半之前。这些基本靠夜晚做生意的店家门前,很快出现了大量的变卖、转让的广告。
火炬传递起点旁的鹏程园社区,有近百住户临街,他们的门最初被敲响,是因为政府要借用他们的阳台,贴上中国国旗与奥运五环并列的招贴画。几十幅整齐排列的图案,为的是展示本溪人“对奥运圣火的热情”。
敲门声不是只响这一次,而是时常响起。警察、街道干部经常要来做工作,确定房间的固定住户,登记备案,而且被告知火炬传递时既不许家中无人,又不许开窗,不许在窗前观望、走动。作为某种精神补偿,每户会收到一个西瓜。
不仅如此,在6月下旬、7月初的两次演习和正式传递的时候,每个沿线住户家都会安排一名警察或政府工作人员入户值守,以防意外事件。
入户是一个让人为难的任务。值守人员敲一家沿线住户的房门,敲了几次都没人答应,最终他们动用某种技术手段开了门,见到的竟是屋内一双愤怒的眼睛:“你们凭什么闯进我家?”值守人员也很生气:你凭什么不配合政府的工作,难道心里有鬼?把他带走,接受审查。结果,那位拒绝合作的住户被关了几天。
另一强硬的住户运气好一些,他们大声斥责擅入民宅于法无据,值守人员自觉理亏,无奈地离开了。
一位女警察早晨4点就到了——实在是太早了。她负责“照看”的老夫妻有抵触情绪,拒绝开门。女警察就在门口站着,看外面天光渐亮。后来,老夫妻竟有些过意不去,给她拿出一只小板凳。
火炬手张学锋熟识的一位警察,任务是值守路边建筑物的屋顶。“他在上面站了一晚上,真不容易。”
这座城市的神经好像从未紧张到如此程度,一位姓王的警察告诉我:“我们都快被逼疯了。”
其他工作人员同样要作出牺牲。一位记者这些天患了严重的痛风,脚都不敢穿鞋,走路要一点一点蹭,但是很抱歉,演习的时候还是要去,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既然报完名了,就无法更换了。
15岁的婷婷6月底刚参加完中考,有点重回人间的意思,她突然想起这城市要经历一个大事件,“太好了,我可以去看火炬传递了。”欣喜之情只持续了一秒钟,父亲告诉她,普通市民不允许去现场。像其他普通市民一样,小姑娘觉得自己的热情被晃点了。
围观群众确实不是随便当的,他们都来自全市的机关、事业单位,每位观众都经过政审,配发专门的证件。
法院的多数员工都要担任观众,演习那天他们运气稍好,被要求早晨5点半到位,一直面带喜悦地站到10点。不许带打火机,也不许带饮用水。
除了巨大热情,本溪为火炬传递投入了多少?财政局官员透露的数字是,5000万。当然,这仅仅是市财政的看得见的投入。
7月14日上午9点半,在姚革经营的复印社门前,几名城管干部要求复印社把贴在玻璃上的不干胶广告撕掉,因为奥运火种要经过这里。“火炬都不传本溪了,你不知道?”姚革反问。因为被三星选为鞍山站的奥运火炬手,姚革的消息相对灵通。
7月14日上午10点半,本溪体育馆门前,几名工人正在拆卸刚刚搭起的舞台,他们先于普通市民得知,火炬可能不来了。
来自省里的消息在一天前已开始内部传达:取消火炬在本溪和辽阳的传递,集中力量保证鞍山的安全传递。
整个本溪都被晃点了。
张学锋是本溪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副校长,按计划,他的学校将选派750名学生去为火炬传递做观众。“怎么和这些满怀热情的孩子解释,是让我为难的事情。”
学生的失望之情可以理解,不过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市民,都很高兴火炬绕过了本溪,这其中包括警察和观众们。“终于不用折腾了。”大家松了一口气。
2007年4月26日之后,这座城市的人们再一次因为火炬的事情而开心。
(刊于体育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