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精粹--明代传世名画之山水篇【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秋兴八景图》之二

明 董其昌

体现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平淡、酣畅、古雅、秀润。其用笔回腕藏锋 ,所作线条兼沉稳、生拙、柔秀之美;其用墨,神采飞动,有股天真潇洒之气扑面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浓、淡、干、湿以至黑、白这“六彩”的妙用。其色彩的运用上,雅淡而生动;在结构布势上往往寓奇于正,善于以平淡取胜。





《岩居图》

明 董其昌

此图真谓奇峰图,一突兀的山峰直立图中,其势高耸入云。悬崖峭壁,不见山路,惟有层层白云拥于山腰间。白云下面连绵山峰,丘壑丛林。近处群树成行,劲枝繁叶,树丛中隐现草舍。山峰用淡笔勾勒出轮廓,作横笔米点皴,留出大片参差空白,以示白云。山石用润笔,连皴带擦,画面突出山峰,渲染江南秀润风光,体现了董其昌秀朗明润的笔墨技巧和葱郁苍茫的山水画风格。





《云山幽趣图》

明 陈继儒 绢本水墨 纵110.4厘米 横54.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上海松江)人。工诗文、书法。陈继儒在当时和董其昌齐名,是一位积极提倡文人画的著名画家。能作山水,也以梅竹著称于世。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中,诗、书、画的巧妙结合构成了特有的东方艺术特色,陈继儒的的这一《云山幽趣图》, 诗,书、画相结合,文人墨气十足,我们从中可以品味出东方艺术所特有的气质。画有诗显,使山水画题材传达出远为深阔的思想容量。






《仿巨然小景图》

明 赵左 纸本墨笔 纵67.1厘米 横35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傍山村野的景致。近处坡岸林木,苍润葱郁,远接高峰叠岫;山谷间有草屋坪地,有人物活动其间。左岸板桥临溪,画景虽少而意境开阔。以阔笔作皴,墨韵浓润厚重。画家自识:“戊午夏日,仿巨然小景,华亭赵左”。这幅作品山石、树木画法虽可窥见巨然的影子,但有着画家自己的风格,较之巨然,画家用笔愈显舒放,皴染结合,滋润厚重。整幅作品风格清雅,境界具有一种脱尘的宁静的超拔,充满闲适、自在、远离人间烟火的意趣。





《山居闲眺图》

明 赵左 纸本设色 纵161厘米 横6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用米氏云山略参黄子久画法,湿润浑厚,是赵左绘画作品中的杰作。此图卷,墨画山水连绵,千里江山之景象。山间云蒸雾漫,村落处处,山中楼阁隐现,林木葱郁。山的画法,用米氏云山法,圆厚凝重而润泽,得米氏笔意。树石画法也有元朝黄公望的影响,用笔干净利落,皴染结合。整幅作品,画家用笔肯定,技巧熟练,无轻浮之感,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渲染之中略带皴擦,画面湿润,墨气淋漓,笔势潇洒而秀润,墨色透明而凝重。





《寒江独钓图》

明 袁尚统 纸本设色 纵131厘米 横61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





《晓关舟挤图》

明 袁尚统 轴 纸本 设色画 纵115.6厘米 横60.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晚明时期江南繁华城市之一苏州市井生活为题材,描绘苏水西门群舟争渡相拥挤的情景。此图描绘刚刚破晓的苏州西北隅及虎丘周围的景物,为氤氲晨雾所笼罩,人们驾驶着满载人员与各种货物的大小船只十五六艘,一挤向不大宽敞的西门,由于一般较大的船在水门阻寒通道,其余船只首尾相接左右碰撞,拥堵不堪,船上梢公摇橹撑篱,篱杆交错纵横,使晓关舟挤这一主题更加突出。此图在笔墨技巧运用和各种形象的描绘上都相当熟练。





《青绿山水图》

明 张宏 绢本设色 纵130.3厘米 横6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宏(1577—?)字君度,号鹤涧。吴(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画面的上层是村落后面起伏连绵的高山,峰群绵延无尽,云烟缭绕,驻目其间,观者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不知其有几许遥远。此画构图深远壮阔,笔法苍劲古拙,墨法苍润,格调苍劲秀雅,布局含蓄谨严。





《高松远涧图》

明 邵弥 纸本设色 纵144.3厘米 横60.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邵弥(约1592—1642)明代画家。字僧弥,号瓜畴、芬陀居士。长州(今江苏吴县人)。性迂癖,不谐俗。其山水画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笔墨简括,取景萧疏,具有“清瘦枯逸,闲情冷致”的风格,画如其人。画面上高松、坡石压角,杂树虬曲丛生,为巨松的衬托。左岸危岩突兀,其状险绝,远处烟岚远岫。这幅画运笔以皴带染,线条运动多姿,水墨淋漓,有出尘之致。





《贻鹤寄书图》

明 邵弥 纸本设色 纵87.3厘米 横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邵弥画赠苍书的,苍书即褚篆(1592—1688),字苍书,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邵弥偶吟“却怪居山犹自浅,有人贻鹤寄书来”之句,褚氏叹有同心,属邵弥绘成此图。1637年6月,褚篆往法水寺清阴堂拜访邵弥,邵弥即吟上述诗句并为褚画《贻鹤寄书图》记录他们的友谊,遂成一段艺坛佳话。图中画江水浩渺,坡岸苍松挺秀。对岸远山如螺,清幽澹远。构图简洁,笔法苍秀,皴染明净,人物虽小而意态生动。





《仿倪瓒山水图》

明 杨文骢 纸本墨笔 纵40.8厘米 横29.8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杨文骢(1597—1646)明代画家,字龙友。贵阳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杨文骢博学好古,擅画山水。董其昌评其画曰:“龙友生于贵族,独破天荒,所作《台荡》等图,有宋人之骨力而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而去其佻。余讶以为出入巨然、惠崇之间,观止矣”。画史上称他的画有一种士气,人莫能到。此画构图富有特色。画面的左侧是一带连绵的山坡和断涯,右侧是大片浩淼的水域。这幅画上画家运枯笔焦墨,笔墨虽枯而腴润,颇似黄公望的画法。





《仙人村坞图》

明 杨文骢 纸本墨笔 纵131.8厘米 横5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江岸陡壁的山水景致,远岸岗峦隐约,画面左侧是近岸边陡峭而高大的山峰,其峰上山路萦回,林木葱郁,山腰一浅凹处,村坞隐现。此画构景独特,其山峰并非布置于画面中部,左为高远之景,右为平远之景,但画家通过江水萦曲之势、江边孤亭人物及款识等使左右山水连贯统一。画中笔法疏细文秀,山石以披麻皴,多以干笔,着墨浓淡相宜,虽构景有奇崛之势,而境界仍温和平淡,画风略似黄公望。画面右上有画家自题:“仙人树坞锦为屏,鸡犬云中户自扃。烟火红尘俱不着,长斋绣佛礼黄庭。”





《一梧轩屋图》

明 卞文瑜 纸本设色 纵100厘米 横4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的是一屋轩及其周围的景色。画中有一座草堂,前有梧桐一株,高高矗立。梧桐树叶勾染精细,枝叶穿插自然得体。勃勃而有生机。草堂之中,一人正在抚琴,一人站在一侧聆听。屋外一只仙鹤似乎在闻声起舞。院落之中鲜花盛开;草堂四周,湖石环绕,皴法细密,苍劲润泽;左边木桥流水,水上荷萍点点,散落有致。整幅作品在花木的表现技法上多用双勾法,敷色清淡。此图自识:“丁丑端阳摹王叔明一梧轩图,





《仿宋元山水图》

明 卞文瑜 纸本设色 纵23.7厘米 横2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卞文瑜,生卒不详,明末清初画家。本姓徐,后改卞,字润甫,号浮白。江苏苏州人人。他擅长山水画,布局结构颇富巧思,对树石的刻划富有笔意。他曾从董其昌研求笔墨,因此他的画风与董其昌很接近,但落墨太松,失之于弱。所作绘画小景居多,大幅少见。《仿宋元山水图》是一幅摹宋元风格而作的山水画,追求淡漠率意的宋元韵致。





《山楼绣佛图》

明 卞文瑜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江南湖庄景色。在重檐的山楼中,陈设精洁雅致,一妇人正临窗刺绣。楼后竹林茂密莹碧,高耸透瘦的湖石与乔松、芭蕉矗立一侧。远山如黛,轻岚浮动。画家以松疏的笔触在有限的尺幅间表现了如此繁复的构图与内容,而在细微处亦一丝不苟,其笔法严谨秀雅。墨色于浓淡的变化与映带上更讲求合谐统一,匠心独具,显示出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力。





《双树楼阁图》

明 项元汴 纸本墨笔 纵6.6厘米 横33.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项元汴(1525—1590),明代收藏家、画家。字子京,号墨林,嘉兴(今属浙江)人。家境富裕,广搜法书名画,甲于江南;因而熏习既久,书画自通。此图描绘的是平远的湖山景色,碧波间矶石垒垒,芦狄迎风,双树高耸,左边溪间流泉,远山逶迤,水天空阔,意境宁静。整幅作品层次深远,笔墨华滋,具有空灵浩旷的格局,令人有“瞬息千里,坐而致之”的感觉。这幅是画家为其方外友双树楼阁主所作,至明万历十二年重加题记,记录了此画的流传经过。





《桐阴寄傲图》

明 项德新 纸本水墨 纵57.2厘米 横2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项德新(约1563—?),字复初,项元汴的三儿子,工山水,得荆关法,尤其擅长写生。此图描绘的是夏山风景。画面上是一潭清水,有岩石、斜坡、枯木、修竹,环绕在其四周,得幽雅清静之致。这幅作品笔墨简逸,皴染结合,格调秀润。山石树木粗放之中不乏细腻之笔,水处多为空白,更显虚灵之气,野趣昂然。画中自题诗也耐人寻味:“重荫覆林麓,寒声下碧墟,绣衣高盖者,于此意何如。”





《吴中十景图》

明 李流芳 金笺本墨笔 纵27.7厘米 横34.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吴中十景图册》是李流芳描绘苏州一带景致的系列作品。此处选的是十景之一《虎丘》。虎丘又名海涌山,是苏州著名的游览胜地,景色宜人。古来诗人曾以“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红日隐檐底,青山藏寺中”的诗句状貌赞美这里的景色。李流芳的这幅小景,以平远构图,景物布置相互掩映,含蓄熨贴,画面上充满了清秀闲逸的韵致。画家的风格如吴伟业所云:“长蘅学梅道人,墨沈淋漓,如山雨欲来,苍翠欲滴。”





《山楼对雨图》

明 宋珏 纸本设色 纵82.57厘米横 27.4厘米故宫博物藏

此画描画细密,山势敦厚,笔触劲健俊朗,构图奇峭多姿。画上钩有“三希堂精鉴墨”、“石渠宝芨”等皇帝的祖传印章,“石渠宝芨”著录。





《日濯清泉图》

明 恽向 纸本墨笔 纵152厘米 横53厘米

恽向曾为周亮公画山水,自题云:“逸品之画,笔似近而远愈甚,似无而有愈甚;其嫩处如金,秀处如铁,所以可贵,未易为俗人道也。”画上自题:“坐茂树以永日,濯清泉以自洁,摹燕文贵笔,恽向。”在这幅画中画家借诗文的意境抒发了自己高洁不俗,寄情林泉,怡然自乐的心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恽向的这幅作品笔墨苍润,用悬腕中锋,以草书的骨力入画,圆劲雄健。如评者所云有“嫩处如金,秀处如铁”之致。





《秋林平远图》

明 恽向 纸本墨笔 纵61.5厘米 横61.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主张作品要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抒发画家的主观意兴,反对刻意求工,求似。元代起画中的所谓“逸格”被列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明代江南的画家甚至以有无倪画来判断画家品味的雅俗和清浊。恽向晚年倾心于倪瓒,黄公望。他的这幅画纯用干笔勾皴,线条秀健,以枯笔皴擦而又润湿的感觉,意境幽淡空疏,深得倪云林笔意。





《幽涧鸣泉图》

明 恽向 纸本墨笔 纵214厘米 横90.5厘米

恽向(1586—1655),是明代画家。原名本初,字道生,号香山。武进(今属江苏)人。擅长山水,早年学董源、巨然,以悬肘中锋作画,骨力圆劲,浓墨润湿,纵横淋漓,自成一派。晚年敛笔于倪瓒、黄公望的风格,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由于他常往来于齐鲁之间,并登临泰山,故笔下山水得自然雄浑之气。他曾为周亮公画山水,自题云:“逸品之画,笔似近而远愈甚,似无而有愈甚;其嫩处如金,秀处如铁,所以可贵,未易为俗人道也。”




《仿张僧繇山水图》

明 蓝瑛 绢本设色 纵177厘米 横91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

蓝瑛(1585—1644尚在),字田叔,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茂堂”,钱塘人。一生以卖画为生。蓝瑛擅画山水,他的绘画气力深厚,风格多样。在明末山水画中独具一格。张僧繇是六朝时的大画家,初唐时他的影响很大,明代“没骨画法”的复活,始于董其昌。董其昌没有见过张僧繇的真迹,是凭推想作仿张僧繇的没骨山水画的。蓝瑛师法董其昌,他们虽然是凭推想力追没骨古法的,所作绘画自成风范,颇为别致。





《白云红树图》

明 蓝瑛 绢本设色 没骨青绿

此画画面前景以平远构图,画山间水畔的村落,水边斜生着苍劲的老树,村落后倚高山,山间白云缭绕。画中山石不加勾勒,直接用石青、石绿,多种颜料渲染,山脚用赭石相接,用汁青和花青染出石面的向背关系。树木的轮廓略加勾勒,在敷色渲染之外略加皴擦。树木的枝叶工整细致,有宋画的风致。白云以花青和白粉晕染而成。蓝瑛的没骨重彩,色彩明丽,色彩对比明快,具有一种装饰美感。





《江皋话古图》

明 蓝瑛 纸本设色 纵169.4厘米 横5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蓝瑛的山水面貌有两类:一种是水墨浅绛,一种是青绿设色,浓丽夺目。张僧繇没有真迹传世,对他的没骨画法,董其昌是以意求之。蓝瑛受到董其昌的启发,凭借推想创造出自成风范的没骨山水画。董其昌的“没骨法”核心是不加勾皴用“纯色晕染”;蓝瑛则主要继承了宋人的青绿山水画法并较多地运用皴法,因此蓝瑛在多幅作品中自称是仿张僧繇之笔的没骨的画法,实际上是蓝瑛的创造。此画笔墨苍秀,设色淡雅,画风清疏,是蓝瑛晚年的代表作。





《郑州景物图》

明 文从简 纸本墨笔 纵98.2厘米 横38.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从简(1574—1648)明代画家,字彦可,号枕烟老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文徵明的曾孙。山水画得文徵明之家法,也学王蒙、倪瓒,爱用枯笔皴斫,稍有变化。《郑州景物图》的构图极为疏简,坡岸仅以干笔勾勒,几无皴染,整个画面由于有大片空白而显得十分空阔,但虽空阔而不空洞,空白处观者凭借想象似乎可见云气茫茫,水天一片,元气淋漓,气韵丰盈。这幅画的笔墨极为精简,笔墨师法元人,又得文氏家传,具家法而有变化,是一幅笔简意丰的佳构。





《怀古图》

明 杨补 纸本墨笔 纵26.7厘米 横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杨补(1598—1657)明代画家。字无补,号古农,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生于吴,后为长洲(今江苏吴县)布衣。这幅画构图丰满,正中一座山峦迫塞画面,给人以弃绝弃绝尘俗之感。杨补山水学黄公望,但这幅画上兼有吴镇风格影响。画上勾皴点染并用,落墨大胆沉着,浓墨醒目,墨色层次丰富,构成了画面的空间感。山石坡地以长披麻皴写出,笔力劲爽,表现出了山岩的独特结构。





《山水花卉图》

明 倪元璐 绫本墨笔 纵39.3厘米 横6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倪元璐喜欢用水墨生晕之法,苍润古雅,绕有风致。此图册共八开,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两开。第一开描绘的是一老翁停舟垂钓,但见江水浩淼,笔简意远,耐人寻味。第二开表现的山村欲雨的景色。虽为米家山水,但笔墨技法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以浓淡不同的墨点和墨色,渲染坡坨层林,留白处宛如浸漫于岭间的云霭。用简略的线条勾出村屋数幢,笔墨具备。





《山水图》

明 项圣谟 纸本水墨 纵56.5厘米 横31.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项圣谟(1597—1658),明末清初画家,字孔彰,号易庵、胥山樵,别号松涛散仙、存存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他的祖父是项元汴,是明末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和画家。伯父项德新也善画。此图画松石林泉,仿沈石田笔意,画面近处,孤松高耸,枝干遒劲盘曲,笔致劲秀,用墨雄浑。远处山石疏简空灵,用墨苍劲。整幅作品气韵天成,风格清隽。画的左上角有五言诗一首:“林下两高士,清谈销日长,不知尘外客,逐逐自多忙。仿石田先生笔,项圣谟。”





《放鹤洲图》

明 项圣漠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此画是一幅纪实之作,画中湖田顷顷,碧波荡漾云霭飘沙,村舍渔船掩映在此山石树影中,层次井然,意境清幽,构图繁复中富有变化,笔墨则细密外蕴涵妩媚,是一幅士气与作家兼具的山水结构。





《剪越江秋图》

明 项圣谟 绢本设色 纵34.5厘米 横6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剪越江秋图》是一幅纪游之作。明崇祯七年春,项圣谟与友人相约游黄山未遂,当年八月与表弟游历富春江,一面尽享山川美景,一面写生创作,得以完成此画。画卷按其旅行足迹而画,起于杭州附近的江干,沿富春江逆流而上,经富阳、桐庐到建德,然后入新安江,到淳安县,转入武强溪,达遂安,共约五百华里。雨霁天晴、暮色沉暗、山雨蒙蒙、风急浪高、江波滚滚的气象和名胜古迹、险要山水等,在画家的笔下尽得以写照,而且富于变化,多方位地表现了富春江沿岸的旖旎风光。





《大树风号图》

明 项圣谟 纸本设色 纵111.4厘米 横5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的主题是大树和老人,背景为一抹苍茫空蒙的远山,山峦逶迤跌宕,荆棘杂草丛生。画家用浓重的笔墨刻画大树,画中大树参天而立,主干粗壮挺直,有刚强不屈之势,枝条繁密横生,蟠曲虬劲,虽树叶尽脱,却显得气势非凡。树下老者拄杖而立,面容清俊,遥望远山和余晖,徘徊沉吟,似有满腔心事。传达出一种沉穆、凝重、悲愤、孤寂和苍凉的气氛。全画构图别致,在视觉上故意营造一种既苍劲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本幅有画家自题: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





《山水兰竹图册》

明 项圣谟 纸本墨笔 12开 每开纵25.2厘米 横24.6厘米

由于家富收藏,有机会遍学宋元古人,项圣谟的山水画融会了宋人用笔的周密与严谨,又有元人的格调韵致,笔法秀逸,布局大开大合,富于变化。他喜画松树,有“项松之名满东南”的美誉。董其昌认为他的画有时“士气”和“作家气”。这里所选为第六开墨笔山水,钤印“项圣谟印”、“大酉山人”。





《王维诗意图》

明 项圣谟 纸本墨笔 每开纵28.1厘米 横29.4厘米

此册为项圣谟、吴必荣等诸家合绘王维诗意图,共十六开,内项圣谟所绘为两开。第一开,本幅自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崇祯二年二月晦日,项圣谟补图。明知不入世眼,自得其致已耳,何必向画中人察其声色。”钤印:“项圣谟印”、“孔彰父”。本幅有鉴藏印记“张绗私印”,裱边有鹪题记并藏印二方。



《仿黄公望山水图》

明 项圣谟 纸本墨笔 纵43.7厘米 横31厘米

此画为仿古山水画,有黄公望遗风。本幅上自题:“曾见痴翁半张纸,不多数笔山与水。自然苍润有云烟,聊复从翁画如此。此为会嘉兄临黄子久半张纸,是画即藏李氏秘笈中。崇祯壬申二月晦日题于鹤梦轩,项圣谟。”钤印“项圣谟诗画”、“拙胜”等。





《杂画册》

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共八开 每开纵30.2厘米 横2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图册作山水、人物、花卉,画法工整,趣味古拙。其八开分别是:1.山图2.黄河巨津3.湖山深远山水4.远浦归帆5.石泉云树6.罗汉7.夔龙补衮图8.玉堂柱石。此选二幅作品,一幅是设色泉石云树。画面上云树如带,意境迷离,用笔工整,设色典雅,富有装饰感。另一作品,设色溪水山涧石桥,二人坐桥上对语。意境清新自然,古意森森。山石皴染结合,树木用横笔层层点出,墨色湿润。





《闭户著书图》

明 沈颢 纸本设色 纵96.2厘米 横4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颢(公元1586—1661),明代画家。一作灏,字朗倩,号石天,江苏苏州人。性格豪放,博雅多闻。 沈颢书法真、行、篆、隶无所不能。更精绘画,深研画理。“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是他的创见。他临习诸家, 位置严整,小景淡远清旷,画风近于沈周。晚年笔意挺秀,点染清妍。写画山水,笔墨秀雅,立壑奇突。名重一时。





《山水图》

明 李永昌 纸本设色 纵125.7厘米 横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永昌(生卒年不详),字周生,安徽修宁人(有认为是安徽欷县人)。善书法,画风学董其昌。工山水,仿元人笔意,画风清秀圆润,清逸疏简,为汪之瑞师,开新安派之先声。主要活动于万历、崇祯年间。《山水图》是最能体现其风格的代表作。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