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費為何年年調漲?
文/于國欽 一八九八年,清御史王鹏运堥_辦京師大學堂,這篇奏折洋洋灑灑寫道:「總考歐美各國富強之故,實由於無人不學、無事不學,其學校每年所需經費,英至九百三十萬鎊,法至四百餘萬鎊,近人以學校之多寡,覘國政之盛衰,非無因也,伏乞飭下戶部,即速籌撥專款,俾得興辦。」
十九世紀末為提振國勢,中國各地興起一股廣設高等學堂的風潮,包括同文館、廣方言館、自強學堂、儲才學堂及京師大學堂等一一設立,惟開辦學堂所費不貲,而國庫空虛,每每令朝廷左支右絀,困擾不已。
想不到一百年後的今天,高等教育經費的短絀,學費的年年調漲,一樣困擾著政府百官,及九十萬在大學讀書(大學、研究所)的學子們,如今,學子們甚至已醞釀走上街頭,進行抗爭。
這十年政府所編列的大學教育經費,真的不夠多嗎?其實不然,十年來政府所編列的大學教育經費增幅達一七六%,遠高於同期間中央政府歲出增幅六二%,這顯示國內大學所獲的經費遠遠優於其他政務支出。既是如此,各大學應是資源充沛才是,怎麼會連年調高學費呢?
原因很簡單,這十年間大學教育經費雖增加一七六%,但大學及獨立院校卻增加了一七八%(由五十所增至一百三十九所),政府預算的增幅遠不及大學院校的擴張速度,各大學的經費自然出現短絀,學雜費的調高,也就勢在必行。
持平而論,造成今天學子們忿忿難平的高學費政策,並非政府高教預算編得不夠多,而是大學院校擴增的速度太為驚人,以台灣的人口規模,短短十年即增加了八十九所大學院校,擴充速度可謂舉世僅見。易言之,在政府鬆綁大學院校設立門檻時,早已註定今天大學高學費的命撸?缃襁m逢景氣衰退,學費益形沉重,小康之家的感受,當是可想而知。
大學學費到底在那個時期漲得最凶?這是近來爭議最多的話題,從主計處所編列的大專學雜費漲幅,可以發現七十六年至八十二年調漲九一.二%,近十年漲幅三五.七%,至於扁政府執政的這三年,漲幅為一○.六%。
這樣說來,七十六年至八十二年應是學費調漲最高的年代,何以當時未見抗議?原因很簡單,這一期間正是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年代,六年間國內工資大幅提升九二.二%,工資增幅較大學學費漲幅猶有過之。從這個例子可以了解,當學費的調高有經濟成長做基礎,各方怨言自然較少。
遺憾的是,近三年國內經濟衰退、失業走高、工資僅成長一.四%,在這個基礎上,三年間大學的學費卻上升一○.六%,這就難怪小康家庭慨嘆付不起學費,而學子們要感到忿忿不平了。
大學學費的大幅上揚,除了凸顯小康之家負擔不起沉重學費的社會問題外,更凸顯出近十年台灣這種急速擴充大學院校的高教政策是到該重新檢討的時候了。目前國內大學生七十七萬、研究生十二萬,合計近九十萬,這是十年前的三倍,政府廣開大學窄門於前,又不能嚴格把關於後,大學學生素質的滑落,已是當前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
前中研院院長吳大猷曾表示:「凡符合水準學識能力的人,都應有入一個大學的機會,但這並不是說政府必須使每個人都受大學教育,未來的大學教育政策,宜提高『質』而減低『量』,避免某些科系及學生人數的濫增。」吳大猷這番立論,值得主事者多加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