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鸟巢,水立方和北顶娘娘庙

潮推来,风吹走,留下的,有没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鸟巢,水立方和北顶娘娘庙
-- 北京奥组委不愿让你知晓的秘辛之六

拙眼赤县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进入倒计时。备受世人瞩目的奥运主场馆包括了国家游泳中心(俗称“水立方”)和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两座后现代派的建筑一西一东,分别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西东两侧,但是,与国际奥委会所批准的,标准的四平八稳式规划设计所不同的是,建好的水立方却向北缩进了约两百米。




到底是何方神圣有如此这般的法力,能够让水立方挪地方修建?原来是2004年8月27日下午3点钟,在水立方工地所发生的一件令北京当局既难堪又惊恐的事件,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出如此改变。



在水立方的正南200米,鸟巢的西南约500米处是一座古庙,也就是老北京口中京师“五顶”之一的“北顶娘娘庙”。该庙建于明代,庙内供奉碧霞元君。据官方新华社的说法,“为了保护这座明代的皇家庙宇,水立方在建设前在设计图上向北移动了100多米。而在现在的奥运核心场馆群中,这座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也成为了最古色古香的景点。在鸟巢和水立方的交相辉映下,娘娘庙与周围建筑的现代化特色遥相呼应、形成了强烈对比。周围精心设计过的景观园林将娘娘庙和水立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水立方是在破土动工近一年之后,才被迫变更施工方案,向北移动约两百米,根本不是如新华社所报道的在设计阶段做出的更改。至于北顶娘娘庙是否能够与水立方和鸟巢真正如北京当局所期望的,进行“有机地融合”呢?请耐心读罢下面的文字以后,您自己来判断吧。

千百年来,中国妇女的传统寻找精神寄托之处就是佛教的观音庵(堂、院、寺)和道教的娘娘庙。娘娘庙中所供奉的女神娘娘多为:王母娘娘、天妃娘娘(妈祖)、九天玄女娘娘、和泰山娘娘,而泰山娘娘就是北京的北顶娘娘庙中所供奉的碧霞元君。在中国传统中,“元君”对女性得道仙人的尊号。历朝尊崇她的正式称谓不同,从“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有数种之多。道经则称她“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和“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民间称呼更多:“碧霞仙子”、“泰山圣母”、“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玉女”。碧霞元君是在北中国民间最受崇拜的最有声望的女神。她是道教传说中的神祗,来历说法不一。(详见拙作《民众与帝王碧霞元君的信仰崇拜》)此文中,姑且采用广为接受的泰山东岳大帝之女的说法。

《风俗通义》中说到:“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 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 五岳之首的泰山列为“东岳”。盖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在阴阳五行中属木,在五色中配青色,在一年四季中为春,三纲五常中为仁,在太极八卦中属震卦,二十八星宿为苍龙。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新生命的开始。在《礼记》中, “仁”乃天地大德。在隆隆的春雷中,蛰伏一冬的苍龙飞升,将新的生命带给天地之间。于是乎,中华文化中朴素的“东方主生”的思想就具体落实到泰山,使之理所当然地成为帝王祈求成就“天地大德”至高无上的神山,千百年来,从帝王到民众对于泰山的崇拜信仰就基于此。

“岱居本位,其色惟碧,东方主生,一本乎坤元之资生万物”。与“坤”联系在一起的碧霞元君很自然地成为了“东方主生”中女性神祗的代表。在《周易》中,“泰”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被信众们附会为妇女繁衍后代之意。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对于生命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碧霞元君的祖庙在泰山。宋代以后,碧霞元君庙遍及全国,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每年此时全国各地供奉碧霞元君的庙院观祠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祭典。《帝京景物略》:“后祠日加广,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

《岱史》论述到:“泰山位东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质为水,助生成之功。”在碧霞元君主生与女性问题很自然地建立联系之后,信众们便将对于新生命的追求诸于碧霞元君。中华传统意识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村野渔樵,无不以传宗接代为每个家庭和每个宗族的第一要务。在民间百姓将“滋生万物”而“主生”的碧霞元君视为“送子娘娘”之后,许许多多其他神力也逐渐地加诸于她。明万历廿二年(西元1593年)首辅大臣王锡爵所撰的《东岳碧霞宫碑》碑文中写到,在华北一带,每逢祭祀,前往娘娘庙进香的信众手奉头顶各色香烛贡品,诵经声远传千里之外,拖着疲惫脚步的善男信女无人愿意休息。“问之,曰:‘有事于碧霞。’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穷者祈求富裕,患病者祈求康复,农民祈求丰收,商贩祈求获利,年长者祈求长寿,无后者祈求子嗣。她很快成为具有送子、护童、疗疾功能,庇佑农作、经商、行旅的人格化神明。

泰山的碧霞祠奉祀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她们三神一体,有说皆为元君化身,亦有说乃三姊妹,或说眼光和送子两神为元君下属。一说“眼光娘娘”主治眼疾,又演化为无病不治。史载明神宗之母曾患眼疾,遣官前去祈祷,眼疾痊愈后,特意精心铸造了金阙和铜钟各一口,献给碧霞元君答谢仙恩。二说“眼光娘娘”是主掌光明的仙官,由此延伸为主宰人们的前程。因此,信众们也向她祈求吉祥、富贵、平安。而“送子娘娘”则既赐健康子嗣,又能保佑幼童顺利长成。在娘娘庙里也有配祀“天花娘娘”的,祈求小童如染天花,可以顺利发痘平安度过。

正是因为碧霞元君慈祥和蔼的形象和乐善好施的传闻,百姓大众才为这个平民化的女仙附上有求必应,无所不能,令人信赖的光环。信众纷纷将自己对于慈祥母亲(祖母)的依赖和寄托不断地投射到碧霞元君身上,从而使她成为一尊千百年来可以为寻求心灵藉慰的人们提供精神寄托的理想女仙。

清朝末年,大批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北地区传教,从他们所留下的大量笔记和其他文字记载中,可以发现到,这些传教士无不切身感受到,碧霞元君对于中国人的精神感召力“几乎远远胜过圣母玛利亚”。许多皈依基督教的国人,每逢农历四月,依旧携家带眷前往各地娘娘庙拜祭。罗马教廷和各个教会也无法约束,只好无奈地默许之。

在信众心中,碧霞元君护国佑民的地位不下于观世音菩萨,《岱史》卷九记载道:“四方以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指进香的信众们见到期待以久的泰山娘娘后,号哭跪拜,如同在外远行的游子与多年不见的父母大人久别重逢一般。 最盛时,西至甘陕,东到大海,南到江浙,北至塞外,碧霞元君的影响纵横数万里,覆盖大半个中国。明清两朝,上自帝王贵胄,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崇祀碧霞元君。查《岱史》卷九“御祝文”,明弘治十六年、明嘉靖十一年,皇帝和皇太后分别遣使太监和高级官员“以香帛告祭”,祈求“永佑康宁,福佑家邦”,希望“子孙发育,早锡元良”,皇室尊崇元君由此也窥斑见豹。

清代对碧霞元君信仰比明代更甚。乾隆卅六年,为恭贺皇太后八十寿诞,于春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至泰山,登山祭祀碧霞元君。单单乾隆就祭泰山十次,其中六次登岱顶行礼于碧霞元君。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年) ,帝逢八十大寿,春三月特东巡谒岱庙,登岱顶祀元君。礼毕后,大宴群臣,犒赏三军,回銮所经沿途减租税,赐银与父老数以万计。清代韩锡胙的《元君记》记载: “统古今天上神祇,首东岳,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下。”

信众们除了可以登泰山向碧霞元君进香朝拜外,还可以在各地建有成千上万座供奉碧霞元君的娘娘庙中就近祭拜。明清时北京有十余座碧霞元君庙、碧霞宫、和供奉她的娘娘庙。根据《京师乾隆地图》记载,当时京城内有各种庙宇一千两百多座,还有三百多座遍布京郊大地。碧霞元君庙虽然数量不甚多,但影响却很大。

北京的娘娘庙素有“五顶加金顶”之说,也就是分布在京城的东西南北中五座最著名的敕建碧霞元君庙。而在“五顶”之上,则有坐落在京郊西北妙峰山上的碧霞元君祠,俗称“金顶娘娘庙”或“娘娘顶”,为京师娘娘庙之尊。乾隆皇帝封妙峰山娘娘庙为金顶,地位在“五顶”之上。寺庙但凡奉皇帝圣旨或新修或改建,都可称为“敕建”,而有别于其他民间的庙宇。

北京所建的这五座碧霞元君庙之所以称“顶”,与最初的碧霞元君祠建在泰山顶上有关。清末震钧在《天咫偶闻》中对于“顶”的又一解释是:“盖北方多山,庙必在山极顶,因连类而及,谓庙亦曰顶,此土语也。" 这个解释略带牵强,庙不一定非盖在“山极顶”,有很多大小庙宇就建在平原和半山之间。

碧霞元君庙既是过去许多北京百姓寄托精神信仰之所在,又是举行民俗活动之地方,同时还是货物商品交易之处。因此,“五顶”在明清民国时期,在北京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拜祭和每年一度的进香庙会,强化和增进了碧霞元君同信众之间的精神纽带。清代孙承泽《天府广记》中记载:“京都有碧霞元君庙五处,香客云集,烟雾终日缭绕,都人最重元君祠,每月初一和十五,士女云集…” 而“五顶”在共同的进香祭拜活动之外,各有不同的特色。中顶办社火和走花会,南顶跑车赛马,西顶兼为皇家行宫,北顶和东顶为乡民庙市。(详见拙作《碧霞元君与北京的五顶》)。

祭祀碧霞元君以每年农历四月为最盛,据《天咫偶闻》记载,京师的妙峰山碧霞元君祠,“岁以四月朔开山,至二十八日封山,环畿三百里间,奔走络绎,方轨叠迹,日夜不止。” 依当时的文人描述,庙会期间“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京都风俗志》),进香者多到在登山时,排在前面的人几乎可以踢到后面人的头颈,而后面的人只能够看到前面人的脚,“自始迄终,继昼以夜,人无停趾,香无断烟,奇观哉!”(《燕京岁时记》)。北京如此,其它各地元君庙兴盛景况亦可想而知了。据《清类钞》记载,因妙峰山金顶娘娘庙声名远播,深居紫禁城慈宁宫中的慈禧太后都曾遣使前往,为儿子同治皇帝祈求发痘平安,并提前颁布诏书给庙方,必须等皇宫的特使上香之后,才准许打开庙门让其他信众入内,也就是所谓“上头香”。有宫词云:“昨夜慈宁亲诏下,妙高峰里进头香”。

北顶娘娘庙位于安定门外大屯北顶村,为明代宣德皇帝敕建庙宇,清乾隆年间曾有较大规模的修缮。据《宸垣识略》载:“碧霞元君庙在北极寺之东,俗称北顶”。据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载,“北顶有碧霞元君庙。。。。本朝乾隆年间奉敕新修,(有)炉一,明万历年造,(有)钟一,宣德年铸。”按照民国17年(西元1928)时的“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北顶庙“面积廿亩一分,附属茔地十亩,香火地五亩,房殿四十三间,大小神像一百廿尊,铜钟一口,铁磬十四个。。。金刚经一部,另有石碑四座,水井一眼,树十五株。”

北顶庙原有四进五层殿堂,是北郊的大庙之一。庙前曾有大戏台,早年每逢庙会必演几日大戏。这里曾是北京北郊昌平和沙河一带农民的物资商品交易场所。潘荣陛的《燕京岁时记》说到“每岁四月有庙市,市皆日用农具,游者多乡人。” 庙市一直到解放初期才告中断。

庙宇在民国后期逐渐衰败,到1950年代已经破旧,但门前横额上的“敕建北顶娘娘庙”的字迹仍可见。“文化大革命”后,主要的建筑遗存包括山门、前殿和钟楼三座古建。庙中尚有古桧柏三株,树龄最大的有500余年,古槐五株,树龄约300年。北顶村农业合作社小卖部曾设在庙里。大屯公社七队也曾在前殿的西厢房办公。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由于庙堂建筑年代久远,后殿大堂不堪重载倒塌而遭毁损,仅留下旧殿的基座尚存。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山门被砖砌起来,学校的大门在院落的西侧,操场则在校门外。

1990年代,北顶娘娘庙被列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重修了山门、二进殿和钟楼三座建筑。此后被列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8月27日,在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袭击中,没有受到损失。2006年4月开工修复鼓楼、主殿和东西配殿,2007年7月完成全部工程。

让我们回溯一下。在经由北京当局审批定案的最后设计中,鸟巢和水立方四周的原有建筑物必须全部拆迁搬离,而北顶娘娘庙也在拆除之列。而水立方的施工也是完全按照这一设计进行,直到2004年8月27日事件发生。

这一天是实施拆毁北顶娘娘庙工作的第一天。当天下午三点钟,当工人们刚刚动手拆了庙门,突然昏天黑地,大风就开始狂飚,将工地所有建筑物摧毁,但唯独该庙安然无恙,大家都觉得非常神奇,也让目击者感到害怕。

这是北京官方《晨报》次日所发的新闻:

“(晨报讯)北京消息,昨天下午3时许,一股强烈局地旋风突袭国家游泳中心工地,3幢临时设施被卷起摧毁,当场造成43人受伤,其中两名伤员的心电图一度成直线,生命危在旦夕。

据伤员和目击者回忆,当天下午3时10分左右,一场强烈的旋风席卷而来。高达七八米的旋风,裹挟着围栏铁皮,由东北到西南方向狂吹过来,数百人赶忙挤到旁边主要用于住宿的活动房内。旋风过处,3幢临时设施瞬间坍塌,工人们被压在房内,风声、倒塌声、呼救声交织在一起,伤势较轻的工人自己从里面爬出 来,也有工友和救援人员将压在倒塌房屋内的伤员抬出来。  

事故发生后,国家游泳中心工程总包商——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启动应急预案,市医疗部门紧急组织医护人员,120和999急救中心的30多辆救护车火速赶赴现场救援,将伤员送至医院抢救,保险公司也赶到现场理赔勘查。  

另据了解,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是按抗7级风力设计的,这场突发局地旋风持续了20分钟左右。副市长刘敬民赶赴现场指挥,并到医院看望受伤人员。”

而另据《北京纪事》的电视报导,“这场“尘卷风”导致46名工人受伤,其中2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怪风把刚刚建好的国家游泳中心建筑物几乎全部摧毁,整个现场陷入瘫痪状态。这场百年难遇的“尘卷风”发生在2004年8月27日下午3点,一股旋转的黑色风柱在半空中席卷了整个工地(国家游泳中心),它有七、八米高, 三、四米粗,旋风卷着黄沙将工地围栏的铁皮卷起十几米高。”   
 
从录影带中可以看到黑色的风柱将工地周围的两米高的铁皮围栏撕开一条巨大的口子,铁皮像纸片一样被风柱卷到高空,在水立方上空旋转。据说,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可抗七级风力,这股旋风在国家游泳中心工地和工棚停滞旋转20分钟左右。这场“尘卷风”将建设工地夷为平地,但紧邻“水立方”工地的北顶娘娘庙却完好无损。    

据气象专家判断这突然刮起的圆柱形怪风为“尘卷风”,但在北京的气象资料中,从未有过“尘卷风”的记载。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从旋风的状态上看,这圆柱形怪风比较接近龙卷风。 
 
狂风摧毁了广场中央用铁柱临时搭起的牌子,将几十米高的不锈钢旗杆折断,一幢办公楼也被风刮得整体倾斜,铁架倒下砸在楼下的十多辆汽车上;还将一座工人宿舍整个卷了起来,又摔到地上,夷为平地。另一幢办公楼的整个屋顶被刮走。  
 
狂风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狂吹过来,大约20分钟后,怪风在一座主体完工的十余层的大楼前渐渐消失。据悉,负责看守北顶娘娘庙的王大爷目睹了旋风发作的整个过程。中国有一句迷信的古话:“庙前殿后不建房。”“怪风”的突袭的确让部份工人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当时有许多工人辞工离开了“水立方”的建设工地。

又悉,经过“尘卷风”袭击后,最后当局只好决定保留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明朝娘娘庙,并拨款重新修复,因此,“水立方”只好“被迫”放弃已经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工程,向北移了100米后重新开工建设。这座古老的庙宇也即将向社会开放。

几天后,历劫从医院回来的工人和他们在工地上的伙伴纷纷前往北顶娘娘庙,向碧霞元君焚香祭拜,祈求平安。但是,这一给随后的整个奥运建设工程投下了一个浓重的阴影。几个月后,在鸟巢的钢结构施工中,两名熟练工人一死一伤。

因碧霞元君系东岳大帝之女,民间广泛流传一种说法:北顶娘娘庙是朝阳门外敕建东岳庙的下庙,是东岳大帝在北京城的一座行宫。说来也巧,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侯仁之老先生测算出北京的南北中轴线正好在北顶娘娘庙的山门以东三百米穿过。当年,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刘伯温和姚广孝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坐了大明江山。他们两位费尽万难经过再三测算,根据龙脉的迂回走势,才为明成祖朱棣选定了北京城的中轴线,然后建造了八臂哪吒城。另有一种观点,东岳大帝乃是为帝王看守江山的山川神,碧霞元君也就是为帝王看管京城中轴线的地祗神。(详见拙作《帝京与帝国的风水》)。娘娘庙是五行中的阴庙,而水立方亦为大阴之所在。就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而言,将水立方建在阴庙之后颇有可议之处。

不管北顶娘娘庙怎么样残破,这里好歹也是碧霞元君的一处几百年的栖身之地。庙宇的陈旧残破只是在这个人类空间的具象表现,而其外空间的金碧辉煌人类尚无法看见。在战天斗地人定胜天这一套无神论思维中,本来应该没有和神仙妥协的余地。然而每每自称是无神论者的当局决策者,最终不得不以迂回的形式向碧霞元君表示退让。使得无神论的荒谬暴露无疑。政府出面重修北顶娘娘庙,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对于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自然力量的屈服。

但愿这一事件能够唤起深植于人们潜意识里对于自然力的尊重,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界中未知之物的敬畏,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纯朴和善良。历经沧桑的北顶娘娘庙保住了,这再次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坚毅内韧。碧霞元君依旧是圣洁,慈蔼和吉祥的象征。信仰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也能够涤去社会的污垢

戊子年夏月大暑次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