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成立了158年,在逾百年历史中,曾经历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911袭击和一次收购,依旧屹立不倒。纽约大学金融授Roy C. Smith曾形容,这间投资银行不止是一隻有九条命的猫,更是「有19条命的猫」。
911毁总部火速应变
雷曼1858年由德国犹太移民雷曼三兄弟亨利(Henry)、伊曼纽尔(Emanuel)和迈耶(Mayer)创立,起初在南部做棉花买卖。跟其他犹太移民一样,他们从小生意做起,美国内战时,将总部搬到纽约,从事商品买卖之馀,开始逐步涉足债券、证券买卖、财务顾问和股票发行业务,最后打入华尔街成为投资大行。发不是直路一条。在大萧条年代,雷曼兄弟集中创投资本业务,静待股市复苏。二战结束,总算守得云开,生意越做越大。除了做福特车厂、金宝汤和菲利普莫里斯等美国大公司的顾问,更于六十和七十年代将业务扩展到欧亚。1984年,它被美国运通银行鲸吞收购,九年后才独立重生,恢复宝号。2001年911恐怖袭击时,它在纽约世贸中心的全球总部尽毁,但火速应变安排临时办公室,48小时后即恢复买卖。走过风风雨雨,雷曼兄弟这隻有19条命的老猫,终于在这次全球信贷危机中淹没。雷曼兄弟完蛋,在华尔街跟它有德国犹太裔移民背景的大行,就只剩高盛(Goldman Sachs)一家。路透社/英国《独立报》/美国有线新闻网络
雷曼兄弟发展史
1850:由德国移民雷曼三兄弟在阿拉巴马州创立
1929:华尔街大股灾后濒临倒闭
1973:投资失利损失670万美元
1993:美国运通将雷曼分拆上市,成单独上市公司,由富尔德掌舵,初时面临资金短缺
1990年代后期:在富尔德带领下,雷曼增加在槓杆贷款与按揭市场的投资
1998:受俄罗斯债券危机拖累,雷曼陷入困境
2007-08:信贷危机雷曼受压,销账160亿美元
2008/09:雷曼前景堪虑,股价一日下跌40%
2008/09/10:雷曼承认第三季空前亏损39亿美元
资料来源:英国《泰晤士报》
对于雷曼兄弟的员工 周一将会是怎样的一天? 华尔街日报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的员工或伤心、或惶恐,忐忑不安地关注着周一一早会有怎样的噩耗在等待着他们。
各部门经理和交易员们周六在办公室内长时间忙碌着,为被收购或清算准备帐目。
在周日有关这家银行巨头无人问津的悲惨消息传出后,雷曼兄弟的员工们纷纷前往办公室去收拾个人物品,处理个人电脑信息。部分员工表示,他们担心周一一早办公室就将加强安保。
雷曼兄弟一个部门在周日举行电话会议向员工重申,办公室周一不会上锁,大家应照常上班。
甚至早在周末之前,在公司管理人士还在忙于为公司寻找买家的时候,一些员工就已经在做最坏的打算了。
上周五,在交易台准备下班时,一些交易员开始向客户发送邮件,措辞中不乏“非常荣幸能够与业内最专业的人士共事”及“我本人对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等语言。
雷曼兄弟在上周二公布的业绩报告中同时公布了一项资产提振方案,其中包括出售投资管理公司55%的股权和剥离商业房地产业务资产。
但尽管如此,投资者和客户仍丧失了对这家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店的信心,该股上周五收盘下跌14.93%,至3.59美元,其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中累计下跌了90%以上。
无可奈何之下,雷曼兄弟最终采纳了其首席执行长Richard Fuld长期以来不屑一顾的方案:将公司作价出售。但直到周日下午,Barclay's PLC (BCS)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这两个可能的买家显然都对收购雷曼兄弟毫无兴趣。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the 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表示不打算为买家提供收购资金。而一些分析师、市场参与者以及潜在的买家曾认为Fed会像拯救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 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 简称:房地美)那样对雷曼兄弟施以援手。
周一,一向以为这家百年老店效力为荣的雷曼兄弟员工们将真实地面对被清退和解散的命运了。(来源:华尔街日报)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机百年一遇 将诱发全球动荡 新华网
9月15日电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4日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
格林斯潘认为,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直至美国房地产价格稳定下来;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当被问及美国躲过经济衰退的几率能否超过5成时,格林斯潘回答说,他认为这一几率小于50%。
“我不相信,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我认为这正在发生,”他说。
格林斯潘还预测,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