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马克思(外一章)
马克思的名字,至少在文革之前的中国,称得上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当时,在我们这个年龄段以上的人,甚至可以悄悄怀疑自己本民族领袖的伟大,但又有谁敢怀疑马克思呢?又有谁想过怀疑马克思呢?
在那个年代,马克思可是中国人心中的圣人,他的名字可是排在圣人榜上第一位。要知道,我们的伟大领袖仅仅排在第五位,而且是最后一位,似乎多少有点叨陪末座的意思。
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教授介绍各种学术流派时,马克思主义只算是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种。教授甚至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理论加以介绍。
教授甚至还对马克思主义颇多微词。这倒容易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教授,当然要对共产主义理论持批评态度。不过,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的不重视,倒真是使我惊讶。马克思主义, 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毕竟影响了亿万人民数十年的时间。
在美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折腾,才发现,当初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的似乎不屑,还真有其一定理由。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最不能成立之处,是认为资本家不劳而获。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以资本家无偿剥夺工人的剩余价值为基础的。因为这个大前提站不住脚,因此,无论马克思的论证多么严密,多么合乎逻辑,其结论也只能似是而非。
何为资本家?按照马克思的标准, 最简单地说,凡是有雇员的就是资本家。剩余价值理论说,资本家并不创造价值,完全靠剥削雇员的剩余价值来过寄生虫的生活。这一条论断,被俄国和中国等国家的部分知识分子用来发动劳工反抗现存社会制度,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影响甚至重塑了历史的进程。
在美国的华人都知道,把大资本家同小业主归为一类有多么荒唐。大资本家同小业主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可以有天壤之别。同样,一些高级雇员的收入,不知胜过小业主多少倍。大公司的主管,动辄年薪几百万甚至数千万。讲起来他们是雇员,随时可能被解雇,但其社会地位以及享受的长期尊荣,照我看来甚至胜过美国总统。
比尔盖茨可谓大资本家,巴菲特也是大资本家。就连这样的大资本家,尚且不能说是不劳而获,惶论其余?
我为马克思多少感到惋惜。马克思是一个典型的学者,正直,勤劳,孜孜不倦地辛劳一生,写出了资本论这样的煌煌巨著。马克思思考时在大英博物馆里的地毯上踩出的小道,相信许多和我同龄的人都有所闻,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只可惜他写作资本论之前没能亲身到美国来,体验一下美国工人的生活及其所承受的压力,也体验一下美国资本家的生活及其所承受的压力。这样,他的资本论就一定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马克思最好从恩格斯那里借1万英镑(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资本),年息为百分之八,连本带息7年还清(这是美国商业贷款的通行规则之一)。恩格斯附加的贷款条件是,马克思必须亲手创业,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也不能购买现成的企业。也就是说,马克思必 须 亲历创业的每个过程。他应该在对美国的各种机会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一个前途比较光明的行业;他需要写出公司规划,选择公司发展方向, 预测公司的前景及资本回 报率,制定一切规章制度,以获得恩格斯的贷款批准;他需要招聘员工,选择公司地址,选购设备,设计招牌及公司简介; 他需要考虑如何作广告,推销公司产品;他需 要 考虑如何搞公关,提升公司形像; 他还要考虑在市场发生各种变化的情况下的各 种 应急措施;他还需要向政府申请各种许可证,在政府刁难时要有能力摆平(当时的 美 国政府可没有现在公平)。 当然,他可以有权力使用招聘的员工做这些具体工作。 但在员工有问题需要请示的时候, 他一定不能正在加勒比海休假,因为当时还没有 互联网和无线电话。如果经过这一切努力,马克思仍然把钱输光了,那么,他至少应该把资本论也署上恩格斯的名字,因为,那可是一大笔钱,马克思理应对债权人负起全责。
恩格斯的目的是,让马克思体验一下资本家的生活及创业过程,从而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写作资本论。
马克思应该作一个什么样的老板呢?
最好是下述的样子。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到一间小公司(必须是小公司)找老板办事,大家都在忙,无人有时间告诉他谁是老板,他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就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一般说来,员工总是有具体工作范围,不能越俎代庖,何况也不会愿意越俎代庖。而老板就不同,哪里困难哪里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里的工作他都有资格去做,而且,还不得不做,因为没有雇员愿意做。比如一个人,他又是接电话,又是交代工作,又是扫地,又是擦桌子,又是洗马桶,总之,公司里有一个什么都干,用上海话讲,忙得“一塌糊涂”,忙得团团转的人,这个人十有八九是老板。如果还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那么,在公司开门营业之前三个小时在门口等待,第一个到公司来的人,甚至是提前数小时来上班的人,则往往是老板。如果仍然不敢下结论,那么公司下班时在门口等着,最后一个走的人,往往也是老板。如果老板想让任何一个雇员做以上这些工作,门儿也没有,没准还会被告上法庭,吃不了兜着走。
我想,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马克思一定会对资本家阶层,至少是小资本家阶层,产生“无产阶级的深切同情”,他的资本论很可能会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 历史的进程应该遵循不同的轨迹,而 我们今天也许正在中国发展。
附:美国金融风暴随想
近日来,美国金融市场连连爆发风暴,其冲击波在全世界横冲直撞,势不可当。
曾几何时,雷曼大兄弟,贝尔斯通,美林等炙手可热,如日中天的金融大鳄还在华尔街呼风唤雨,予取予求,而今短短的几个星期内,昔日的巨无霸已经轰然倒地,折戟沉沙,尸骨无存。
倒霉的不仅是这些金融界的骄子,其它各行各业,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企业,破产清盘的也不在少数。
事情还远远没有完结。前路茫茫,这场风暴还不知要刮到何时方始休,横扫多少军马才停手。待到曲终人散,很可能是愁云惨淡,一片凋零,正不知有几家欢乐几家愁。
古人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或者说,昔日座上宾,今朝阶下囚,说的是人的处境在短期内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几场金融风暴,正不知让多少人一夜之间,从“王子”变成了“贫儿”,其中遭殃的当然包括许多所谓的大小资本家。
由此再次想到马克思的不劳而获理论。 看来,资本家其实并不是不劳而获,至少不是完全不劳而获。至少,他们的投资要达到盈利的目的,要承担巨大风险,甚至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输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暂且不说他们自己所付出的辛苦, 所承受的压力。
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家,在西方已成历史,但恰恰在中国这个自称是马克思忠实信徒的国家,正在铸造连马克思也未曾想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