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我喜欢!”

        (随笔)

  今年春节大纽约地区的华人纷纷组织联欢。包个中国餐馆,社区各界华人团体聚在一起,吃喝、说唱,其乐融融。我去的那个联欢聚会有200号人,众多社团。几个主持人个个潇洒大方,妙语联珠,联欢场面很是热烈。等一下,有个家伙说话总不那么自然,不那么得体,有点傻了叭叽,动不动就“呵呵”憨笑,透着诚实。他是负责抽奖的,中奖者得到的大都是书。他满头是汗地把一本本书递给领奖者,“谢谢啊,谢谢啊”个不停。谁呀?人家不道谢,他谢个没完没了。这是我哥们儿国庆。

  听这名儿就能知道他是1959年出生。那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当然大庆了一番。当年出生的男孩子叫“国庆”的特多。后来人们知道,当时有个为民请命的彭德怀元帅被毛泽东罢了官,于是都认为“毛皇帝”这么干不对,怎么能把明王朝海瑞一样的大清官、大忠臣给贬了呢?!以后还搞动乱的“文革”,不然那是多么好的“开国皇帝”。嗨,今儿个咱们不提这事儿。

  1959年出生的孩子在中国大陆1977年恢复高考是十八岁。高中毕业的孩子正好赶上。国庆也在其中之列。中国大陆十一年都没有大学考试了,你想想那年得有多少年轻人参加高考。从1966年高中毕业生到1977年高中毕业生,还有很多这一年代的初中生、高中生,都一股脑儿地涌进了考场,竞争可太剧烈了,那可是百里挑一呀。那1977年应届高中毕业生该相对有优势吧?哎,那些年中学也没怎么上课呀,还真没几个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的。可国庆考上了,上的是国内名牌大学历史系。国庆跟我说,那些年在学校里没学着什么东西,可他那时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所以文科考得不错。

  可以想像得出国庆得多用功,四年大学毕业后就考了研究生,以后在大学教书。看来这辈子要走学究的路了,可一下子“洋插队”到了美国。不是自己考出来的,是太太先考出来,到美国读博士,然后他来“陪读”。这事情太普通了。但以后的事……以后的事情也不少见。离婚了。最一般的原因:感情不合不来。那在国内时,结婚好几年了,那时怎么就合得来?别问这种问题好不好?人家提这样的理由也是给国庆面子。国庆说到此事只是苦笑一下,“我‘不务正业’。到美国来不想着读书什么的,却开了个书店。这个小买卖把我们俩口子平日打工的血汗钱都折腾进去,最后书店被迫关门,现在我的屋子里还一万本书不知道该怎么办呢。你说我老婆能不气嘛。还有,我确实不够体贴她。再说我们也一直没要孩子,说到离婚也简单。”顺便说一句,春节联欢会中奖者得到的书都是他的“存货”。

  国庆在我这儿没说过前妻的坏话。“我们到现在还是朋友。她(国庆的前妻)是个正经人,有追求的人,只是和我想得不一样。你看,我们离婚都六、七年了,她现在都还没有男朋友呢。我每次给她打电话都劝她,‘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别条件那么高,能在一起互相包涵着过日子,就先找一个吧。”那国庆是不是暗示复婚呀?别瞎猜了。国庆离婚后没两年就有了个固定的女朋友。我见着过,漂亮着哪。那国庆为什么不和女朋友结婚?嘿,老刨根问底干吗?人家也该有点隐私权。

  好吧,问别的。为什么开书店?是不是被人怂恿着干的?这美国书有多贵呀!比现在中国大陆的书贵十倍左右。再说美国就一、二百万华人,其中愿意读中文书的能有多少?第二代绝大多数认识不了几个中国字,逼他们学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让他们去读中文文学作品根本没有可能,很多到美国上学的年轻人恐怕也没兴趣。还认的中国字的人看影碟还看不过来呢。每天晚上怎么也得看电视吧,男的看体育比赛,女的看肥皂剧、脱口秀等等。到上床睡觉时已是半夜,眼皮直打架,倒头便睡。真要是想看点文学作品解解闷,网上有的是文学网站,随便看,随便发表观点,干嘛要捧本书正襟危坐呀?周末或许会有点时间看点中国字,那也就是在中国食品超市买菜时拿几份中文免费周刊,回家浏览一番,看饭馆广告最认真,如果有10%的减价,星期日中午立刻冲去大吃一顿,吃得一个肚儿圆,然后回家睡上几个钟头的午觉。晚上接着看电视。你让他们去买二十美元左右一本的长篇小说或散文集?哪有闲功夫看呀。

  可国庆说他可是自己愿意开书店的,没旁的人鼓动他。“读书是多大的享受!我看在美国的华人没你们说得那么惨。情趣高的人还有的,而且高尚的情操也是培养出来的。好的书是提高思想境界最有效的工具。”“火星人”说的话吧?他到底是否食人间烟火?大概根本不知道中文书在美国的行情。知道,人家国庆还做过仔细的调查呢。他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把中文书的价格降下来,中国人就会来买书。“到时候我还得靠卖书养家糊口呢。”国庆说到这儿简直有些忘乎所以。他兴致勃勃地回到中国大陆去买书,挑选了几万本书。世界名著、名人传记、各类传奇、各类武打、新华字典、言情小说、家常菜谱、卫生保健等等、等等,应有尽有,然后联系集装箱船把书海运过来,在一个商场里租个铺面,书店就开张了。当然,很快他便知道事情不妙。书价虽然降低许多,但还是少有人问津,门可罗雀。这会儿他才明白,书价不是让华人买书的关键。

  白天打工结束,国庆就匆匆赶到他的书摊,整个一个“守株待兔”。“怎么就不算这个帐呢?”他懊恼地拍打着自己脑壳。华人的年收入在美国的家庭平均水平之上,少则三、四万美元,多则十几万,一年下馆子的钱都几百、上千,如果真想买书看,一年买个几本根本不在话下。问题是他们不想买,再便宜也不想买!要是白拿呢?嗯,那恐怕也有人不拿呢。怪沉的,拎着费劲。二十美元一本书真不能算贵嘛。

  这中文书已经买来了,怎么也得想办法推销呀。国庆鼓足勇气,在华人举行各种社会活动时必定扛著书去现场,支起摊子,吆喝着卖书。哎,效果不大,效果不大,赔本传吆喝。

  得,没戏了。看来得找个正经混饭吃的活儿了。那几年IT行业正在发疯,国庆上了两个学习班便去给人家编软件去了。“细心、集中精力就行。可真烦人呀!”国庆说到他编软件的经历就连连摇头,像受了多大罪似的。哎哟,你国庆脑子不笨,干这活儿虽不是行家里手,混混还是可以的,这么也是年薪五、六万呀。谁说不是呢。可IT行业说栽就栽了,国庆也被解雇了。

  “没关系,我养着你。看你编软件那个受罪劲儿,我看着都难受。”豪爽的女友嚷嚷道。“你不爱写点儿什么嘛,现在有时间了。”

  “这可不成。”国庆喃喃自语。“怎么也得自己养活自己才成。”那干什么呢?自己也没个专业呀。IT行业目前这个水汤尿裤的劲头,再甭指望又会像那几年那样闹精神病。再说自己干着也受罪。那就随便干点什么力气活?仓库呀,商场呀都能找到。不过国庆不想干,不是放不下架子,而是挣钱少。一年不到两万美元的收入,在大纽约地区过日子着实紧张。不是还有女友嘛,两个人住公寓,一人掏一半房租什么的,将就着过日子也够了。

  “这是苟且偷生!这么活着太没劲啦!”国庆东奔西走,终于给自己找个爱干的活儿,给地方免费中文周刊当记者。周刊的老板给多少钱?挺多的,一个月一千美元。这能成嘛?!一年下来才一万二,怎么活呀?嘿嘿嘿,你还嚷嚷上了。告诉你说,这活有的是人愿意干,从大陆来的文化人多了去了,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秀才。说,你干不干?人家老板出价每个月八百、六百的,到时候也有的是人干。你打听、打听去,看有哪家地方免费周刊的老板出月薪一千雇记者?

  这活儿干得可不轻松呀。要到处采访,开个车大纽约地区乱转,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什么事情成为热点,什么新闻大家关注,各个社区的举行社会活动,国庆立马赶去凑热闹。采访完毕,赶回家里赶稿子。国庆是个认真的人,过去又是学历史的,写文章总是反复推敲,查阅资料。“哎哟,您就别旁证博引了,我的‘考古学家’,考证个什么劲呀?。”我有时见他那么和自己过不去,拼命地在网上查找资料,就挖苦。“您以为自己写出的文章多少人认真看哪?别老觉得自己是根葱,没人拿你炝锅。”国庆听了还是“一根筋”的样子,“别人看不看我管不着,可我得认真。得对得起良心。”这年头儿,一口一个“对得起良心”的人不多见。

  就挣这一个月一千块了?当然不是,国庆还到处投稿。他神神秘秘地告诉我,有的刊物稿费特别高,一个字5.5美分。美国一般的中文刊物给稿费,多是一个字一美分。也就是说,你要写一万字的稿子能得到稿费一百块。《世界日报》稿费很高,也只是一个字两美分。是什么刊物的稿费这么高?国庆说是“民运”刊物。我知道那个刊物,不会有多少人买他们的杂志的。可为什么那么高的稿费?这种刊物养得起吗?嗨,反正人家有钱。或许是什么基金会的钱吧?什么政府给的钱吧?听说这个刊物的就那么几个“民运”人士投稿,这不等于他们变相合伙分钱嘛?别瞎揣测,有什么证据?国庆说,他不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刊物稿费出奇地高,只想多挣些钱。再说了,他写的文章不涉及政治。我沉默了半晌,“为五斗米折腰”的话咽到肚子里。

  “我要尽量使我写的稿子有很高的利用率。”国庆写的文章在他服务的地方中文周刊上刊出后,他会把这些稿子投到别的北美报刊杂志去,他还往中国大陆投稿,另外他还搞些翻译。总之,尽可能地多挣些钱。在谈到中文刊物在美国的前景时,他并不乐观。“来美国的中国移民的下一代,有几个有兴趣读中文?以后中国发展了,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移民美国吗?美国会希望大量的中国人移民美国吗?”所以国庆说:“做个只练中文的文化人,还是要把眼睛盯着国内。那里有十三亿同胞。多少潜在的读者!”

  “一年下来能挣多少?”我问得非常直率。

  “能有两万出头就很不错了。”他叹口气。“我每天都是后半夜才睡,真的很累呀。”

  天,这没比在中国超市打工的挣得多呀!“心里很气吗?”我问得小心翼翼。

  “气又管什么用?我早知道美国当个中文的撰稿人就得如此。”他一笑。“没办法,我喜欢!来,咱们一聚真高兴。我这儿还有一瓶国内带来的二锅头(白酒),高度的(58度),一直舍不得喝。这儿有花生米,咱们喝几盅高兴、高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