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汽车用汽油、柴油做动力,还可以用电力、酒精、天然气和煤气等。可你见过烧木炭的汽车吗?有没有搞错,说的是火车吧?不是火车。噢,刚发明汽车时动力装置是蒸汽机。不,我说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有位老人那时在中国上大学,他说在抗日的大后方这种烧木炭的汽车很常见。当然,不是用蒸汽做动力,而是用烧木炭产生的一氧化碳再燃烧做动力。老伯描述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可我还是想像不出来。
老伯的理想是要搞实业、办工厂。别看他当时是个嘴上没毛的大学生,还真办起个小小的肥皂厂。那时他就雇烧木炭的车子去采购。一次夜间行车,车灯忽然不亮了。司机无论如何也修不好,就打算在附近的小客栈休息一晚上,第二天白天再走。小老板--我们当年的老伯--急坏了,离他工厂所在的县城只有十几里了,
小工厂已是“无米下锅”,就等着原材料呢。可是汽车没有灯,夜间如何开?再说那时的公路也不象现在,路面坑洼不平,周围一团漆黑,司机怎么敢开?哎,当时要是有个手电筒照一照也好呀。
情急之下,小老板忽然想到他有个纸灯笼,立刻把灯笼拴在车前边点上,说这就可以当灯。这可不是相声大师
另外一次跑运输是轮胎爆了。换胎吧,可拉货的老破车根本就没有备用胎。司机说只能把轮胎卸下来拿到县城里找地方修补。那得耽误多少时间,再说附近县城里是否能补车胎也是个未知数呀。小老板突发奇想,往车胎的破洞里塞稻草!司机边上站着直摇头,晒笑不已。小老板契而不舍,塞一会儿稻草就让司机往前开试试看。就这样反反复复,车子最后终于能勉强开了!看来“草包肚子”有时也管用。
还有一次小老板困在路上不是因为车子出了问题,而是道路结冰。那是在春节前夕,小老板他们的车队在一个上陡坡的地方无法前进了,因为极其糟糕的路面上结了冰。他们一行只好在附近的小客栈暂住等着日头高照。可偏偏那些日子就是阴天冷嗖嗖。这路面上的冰化不了,车队就无法通过那个小陡坡。这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小客栈要断粮了。
这可怎么是好?小老板皱着眉头忽然灵机一动,向客栈买了几条稻草褥子,铺在高坡前的车子下一试,哈!车轮不再打滑了。好,用稻草褥子垫路,车队都爬上了高坡。老伯回忆当年感叹道:“你见过这么开车的吗?”
再以后这位当年的小老板考到美国读书来了。他说考场设在一个没有电灯的破庙里,每个考生发个蜡烛照明。偏偏他坐的地方墙上有个窟窿透风,吹得蜡烛不断地滴下腊泪,烧得特别快。他当时真是担心死了,生怕还没考完,蜡烛已经燃光了。这是题外话。
嗯,在再多说两句吧。他在美国上完学,在一家化学大公司里干了几年。以后有机会买下个小企业,真正开始他办实业的梦。凭着他那时指挥开车的劲头,他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公司经营得非常成功,经营规模相当大,并拥有好几家分厂。现在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伯伯已退休,和老伴儿安度晚年。
他就是汤永谦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