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国防大学教授:印度全方位调整军事战略(组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国防大学教授:印度全方位调整军事战略
2008年  来源:解放军报

 

    在“红旗-2008”多国军演中,印军的苏-30战斗机与英军的“台风”和“狂风”战斗机编队飞行。

印度"烈火-3"导弹发射。

    印度是南亚地区大国,也是欧亚大陆一支重要的地缘战略力量。长期以来,印度把“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视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的基本依据。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印度实施了全方位的军事战略调整。

    更新军事战略理论突出强调积极主动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各国角力的主要方式。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印度在确保南亚次大陆战略优势的同时,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试图从南亚大国逐步走向亚太大国,努力成为欧亚大陆新的政治棋盘上“主要的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将过去被动防御的“拒止威慑”战略调整为“惩戒威慑”战略,提出对敌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强调打赢核威慑条件下的有限战争,明确将作战范围由周边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与以往相比,这一战略更强调军事行动的进攻性、主动性和先发性。为配合新战略的实施,印军提出所谓“冷启动”作战理论,即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军队的动员、集结和部署,并在第一时间率先对敌发动攻击。2007年印军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联合作战理论,并据此拟制新的陆海空军作战条令,突出强调区域外行动,强化军队以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为核心的联合作战能力。

    近年来,基于对安全环境和威胁的新判断,印度军事战略的关注重点已由陆地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在印巴边境继续部署优势兵力,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强大威慑;积极向中亚、西亚地区渗透军事力量,力争在大国角逐中抢得一席之地;提出“东方海洋战略”,致力于建设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远征太平洋的“蓝水海军”;打破“本土防卫”传统,扩大前沿军事存在,加强军事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海外利益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力度。国际评论认为,这些变化表明印度正努力向世界更远的地方伸出军事触角。

强化战略威慑能力加快发展空间技术

    在印度看来,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心是成为地区性大国的现实基础,而提升战略核威慑能力和发展尖端空间技术不仅是增强实力和信心的重要步骤,更是一条捷径。因此,核战略和太空战略成为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6个公开的有核国家。此后,印度实行“最低限度的核战略”,不断加强核力量建设。2003年,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建立核战略司令部,标志着印度“有核大国”地位完全确立。为实现在21世纪初期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系统的目标,印度除耗费巨资租借购买核动力潜艇、航空母舰等先进武器外,还一直加紧导弹研制工作,先后成功试射射程700-35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系列中程导弹,以及“布拉莫斯”地地超音速巡航导弹。2007年4月,印度成功发射“一箭十星”,表明其基本掌握导弹分导技术。目前,印军装备的导弹射程已能够覆盖东南亚、中东地区,其战略核力量已具备一定威慑力。

    为提高防核袭击和生存能力,印度全力支持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并从以色列、俄罗斯购进反导系统,构建多层反导拦截体系。据称,印度还准备在新德里及其附近地区修建两座核防护地堡,以确保国家核力量指挥机构的安全。同时,印度还着手构筑导弹预警卫星网,以便全天候监视印巴边境的兵力部署以及导弹发射情况。印度主管导弹研发项目的科学家公开宣称,印军将在2010-2011年间同时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三种能力。

    在空间技术领域,印度也不甘人后。为尽快成为太空强国,印度在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70项太空发展项目,较上一个五年计划增加44项。2008年10月,首颗探月卫星“月船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成为继俄、美、日、中之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探月技术的国家。印度还计划于2014年进行载人太空探测,2020年实现载人月球探测。印度媒体评价说,印度已经“自信地成为主要太空强国”。

    印度国内有舆论认为,印度政府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有促进军事工业发展之意。原印度海军准将乌代·巴斯卡更直言不讳:“像探月火箭这样,任何可承担巨大有效负载、精确并长距离发射的能力,都可以应用在洲际导弹技术中。”

提高整体作战水平重点加强海空力量

    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印度逐步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作为军队建设的主攻方向。早在2000年,印度就制定出陆海空三军20年远景规划,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目前,印度军事实力已有很大提高,被一些评估机构称为世界第四大军事力量。

    通过引进、研制和仿制等多种方式,提高军队高技术装备比例。印度近年来不断加大国防领域的投入,国防开支逐年攀升,其中军备采购费上涨尤为显著。1997-2004年间,印度一直占据世界武器进口第一大国的位置,约占同期全球武器采购支出的10%。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印度2007-2008财年的国防预算约为218亿美元,占当年国家财政预算总额的14.1%,比上一财年增长7%。2008年2月印度国际防务展期间,为填补武器库存在的“软肋”,印度陆海空三军展开数额惊人的采购招标。目前拥有19艘潜艇的印度海军,在已订购法国6艘蝎子级潜艇的基础上,又增购6艘新型潜艇,计划建立印度洋上最强大的“水下猎杀军团”;空军则提出采购126架多功能轻型战机的招标计划,总计约100亿美元;而陆军则考虑与他国合作生产下一代坦克,并为实现“4000辆坦克军团”的建设目标而努力。与此同时,印度自行研发生产武器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目前已初步建成研究水平较高的国防科研和加工制造体系。

    依据现代战争特点和军事任务需要,加快军队结构调整与转型。近年来印军重点突出海空军建设,同时强化快反部队,扩建和组建特种部队,试验数字化部队。从2005年起,印度海军的新型潜艇、隐形军舰和远程侦察机陆续服役,以“核武加航母”为特征的战略“双箭头”初显雏形。按照“海军战略构想”,到2015年前后,印度海军将形成一支以3艘航母为核心,145艘远洋舰艇相配套,核常兼备、水面与水下能力兼具,胜任印度洋及以外海域作战任务的力量。印度空军则以提高战略预警、远程战略攻防和投送能力、逐步向航空航天部队转型为发展目标。目前,印度已与多国签署购进空中加油机、教练机、空中预警系统、防空导弹和“幻影”新型战机等先进武器装备的协议。印军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将作战部队按同型兵器集中编组,使之具备多种作战能力;大力发展远程作战飞机,使空军成为强大高效的战略力量;发展激光武器和反卫星武器系统,提升太空作战能力。印度陆军也逐渐向战略打击部队转型,根据克什米尔地区作战和国内维稳的任务需要,印军专门制定了组建新型特种部队、打造新型快反部队和数字化部队的计划,重点发展立体进攻、远程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

扩大军事交流合作拓宽战略回旋空间

    进入21世纪,开展积极务实的军事外交成为印度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抓住全球力量格局和军事斗争形势的转变之机,积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编织战略制衡关系网,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苏联解体后,印度原来所依赖的战略基础不复存在。为此,印度一边继续巩固同“传统盟友”俄罗斯的军事关系,一边以“天然盟友”的身份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印度还积极响应日本“共同平衡亚洲力量格局”的战略意图,2008年签署《印日安保共同宣言》,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为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提供了保障。此外,印度还主动缓和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并通过技术合作、安全对话、联合军演等方式加强同欧盟、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的交流,建立安全合作新机制。

    加强军事技术交流合作,促进本国军事力量建设。近年来,印度利用美、俄、法等国的军售竞争,全方位地开展了对外军贸和技术转让合作,加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来源多元化。目前,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关系已远远超越军品买卖的范畴,在信息、航天、核能、航空等高端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都取得明显进展。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联手俄罗斯,加紧研制“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近日,美国宣布首次向印度出售总价值超过1.7亿美元的24枚“鱼叉Ⅱ”反舰导弹,标志着印美军事外交也取得新突破。此外,法国、以色列等先进武器出口国都与印度保持着密切的军贸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军事行动,树立地区大国形象。参与国际联合军演是各国开展军事外交、提升国际影响的重要平台,目前印度与美、法、新加坡等国的联合军演已经机制化,与俄罗斯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也已恢复。同时,印度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联合反恐行动,尤其重视加强同美国、以色列及东盟国家的反恐协作。经过努力,印度逐渐摆脱了因核武器风波而造成的国际孤立和外交被动局面,国际影响逐渐提升,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战略回旋空间。(唐永胜/作者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印潜艇一半要淘汰 全球招标购买又连遭拖延
2008年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印度已向俄租借了1艘“阿库拉”核潜艇 图片来源:环球网

    日前,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公开说,印度海军潜艇有超过一半已经非常老旧,且相当一部分潜艇早已超过最大服役期。如果2012年不更换,将是一堆废铜烂铁。

    一半以上即将退役

    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是在一份有关2006至2007年度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印度潜艇的现状,会对印度海军的备战能力构成严重打击。

    据这份报告显示,现行印度海军潜艇中,有63%已经接近退役年限,且可使用寿命仅剩下1/4。此外,由于长期过度利用且不按常规维修,也造成潜艇执行巡逻、操演和特别任务时问题百出。

    据美国《防务新闻》援引印度海军人士的消息称,印度军队在前苏联时代采购的所有140艘战舰中,目前已有20%因得不到基本维护无法执行作战任务。此外,印海军舰队的舰载导弹系统,以及95%俄制战舰和潜艇上的声呐定位系统等设备也面临年久失修的状况。

    目前,印度现有16艘潜艇,包括10艘俄制“基洛”级潜艇、4艘德国HDW厂制209型潜艇和2艘老旧的“狐步”级潜艇。其中,半数将在2010年后陆续退役,35%苏制潜艇没法使用。如果最新的潜艇进度无法按时完成,到2012年第一艘潜艇不能出厂,印度海军实力将受影响。

    全球招标买潜艇

    为解决当前困境,印度海军目前已向法国采购6艘“鲉鱼”级潜艇项目。首艘潜艇将于2012年完工,其余5艘将以每年1艘的进度生产。

    据报道,该项目总共花费约38.5亿美元。由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设计,舰长67米,主要用于攻击和拦截。有关资料显示,这6艘潜艇将全部采用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AIP),具有优异的隐身与对陆攻击性能,与此前的6艘“鲉鱼”级潜艇类似。传统的柴电潜艇相隔几天就需要浮出水面来获取氧气并更换电池,如果采用了AIP技术,潜艇在水下的航行时间可大大延长。

    同时,印度方面也在考虑全面的技术转化。据悉,印度已经向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等多家公司发出请求,接下来还将展开新一轮全球招标,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之前展开。此外,印度也将向俄罗斯租借一艘“阿古拉”核动力潜艇。消息人士指出,到2018年,首批6艘潜艇将全部形成战斗力。不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常规动力潜艇仍将充当印潜艇部队的主力。

    接连碰上项目拖延

    为了给武器装备进行现代化改装,自2004年起,印度已经花费或者承诺划拨几十亿美元,用于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改装工程。可是近来却接连碰上大项目被拖延事件。据《亚洲周刊》报道,根据印度与俄罗斯2004年签署的一项协议,2007年在俄罗斯谢夫马什船厂翻修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原本会在2008年8月加入印度海军舰队,并改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但如今已无法按期交货,可能还需两年才能完工。

    与此同时,原本计划在2012年服役的一艘排水量37500吨的航母,也因种种原因要等到2015年才能完成。自从印度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于1997年退役后,印度海军就只剩下“维拉特”号一艘航母。目前,“维拉特”号正在老化,是世界上现役“最老的”航母,已服役50年。

    此外,印海军在装备采购和维护方面的不均衡投入,也导致了其海军武器装备过分依赖进口,且相当一部分是从前苏联购进的陈旧装备。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印度开始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等国寻找供应商。因此,过分强调规模和新战舰的配备速度,已使印度海军在后勤保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