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一代人的性启蒙者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最受观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往往有女特务。
这种女特务虽然是“反面人物”,虽然导演和演员极力要表现出她们心灵的凶残和肮脏,但广大观众仍然深深地被她们所吸引。当年的观众中,至今还有一些人对这类女特务记忆犹新。
“红色文艺”大行其道的时代,正是“红色价值”主宰整个社会生活的时代。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普遍男性化,在发型、服饰上,将“女性味”减少到最小限度,在言行举止上也最大限度地与男性认同。女性身上的任何一点“女性味”,都被视作是“小资产阶级情调”,都被看成是“思想意识”有问题的表现;都意味着政治上的不可靠、不过硬;都会招致领导的批评、群众的非议;一旦来了政治运动,还会成为批斗的对象;在文艺作品里,“正面”的女性形象也没有丝毫“女性味”。电影中出现的女特务就成了“女性味”最合法的载体。
既然“女性味”意味着腐朽、堕落甚至邪恶,那当然就要在女特务身上充分体现。同时,女特务要以色相引诱“我方”人员,就要有浓郁的“女性味”不可,仿佛人世间所有的“女性味”都集中到女特务身上。这样一来,女特务就成了关于女性知识的启蒙老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女特务的头上,懂得了什么叫“烫发”;从女特务的唇上,懂得了什么叫“口红”;从女特务的眉上,懂得了什么叫“画眉”;从女特务的脸上,懂得了什么叫“涂脂抹粉”;从女特务的衣着上,懂得了什么叫“旗袍”、什么叫“胸针”、什么叫“高跟鞋”……
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女特务的一起一坐、一顾一盼、一颦一笑、一嗔一喜中,懂得了什么叫“仪态万方”、“闭月羞花”、“倾城倾国”、“国色天香”……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从电影中的女特务身上,体会到女性的魅力,并体验到什么叫“神魂颠倒”、什么叫“如痴如醉”、什么叫“心旌摇荡”……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小伙子,竟然是对着银幕上的女特务情窦初开。
“红色电影”还往往要让女特务以色相引诱“我方”人员,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对“我方”人员动起真情,落入情网而难以自拔。无论是假戏真做,还是真情流露,女特务在与“我方”人员的交往中,都会把两性之间纯粹私情的一面充分表现。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是从电影上的女特务那里,懂得了“儿女情长”、“暗送秋波”、“卿卿我我”、“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电影中的女特务,竟鬼使神差地成了爱情和人性的启蒙者。
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女特务柳尼娜的演员陆丽珠,“文革”中惨遭批斗,原因就在于她把女特务这一角色演得太好。一个演员,因为戏演得太好而受迫害,当然是奇闻。然而,却并非不可理喻。
“红色电影”中之所以需要女特务出现,本意只是为宣传和强化“红色价值”,然而,女特务们却在客观上鼓励、导引和启发了“红色价值”所极力要压制、掩盖和隐藏的东西。当“红色价值”的捍卫者意识到这一点时,当然要把怨恨发泄到扮演女特务的演员身上。
“红色电影”的编导们,本意是要让女特务的各种表现引起观众的厌恶、仇恨,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女特务竟成了观众最喜爱的人物。不得不说,这是“红色价值”的失败,是人性的胜利。
流金岁月 《英雄虎胆》简介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
编剧:丁一三
导演:严寄洲、郝光
主要演员:于洋、张勇手、里坡、刘秉章、胡敏英、王晓棠
故事梗概:解放初期,匪首李汉光和他老婆李月桂,率领一股顽匪在广西西部的十万大山里活动、骚扰。我军侦察科长曾泰,根据已获得的线索,冒充刚从国外越境过来的副司令,深入匪巢。由于预定的接头日接延误,李月桂对曾泰产生怀疑。她让自己的亲信假扮成被俘的解放军战士,由曾泰来审讯。曾泰识破了敌人的诡计,打死了假俘虏,使自己得以过关。之后,李月桂又派曾泰率领土匪对我军正在搞土改试点的沙河圩地区进行骚扰。曾泰想出了一个办法,使敌人既不怀疑自己,又不使群众遭到损失,并把情报通过联络员老猎人送了出去。沙河圩之战,匪徒大败而回。匪徒独眼龙向李汉光夫妇报告了曾泰向老猎人交授情报的情况,曾泰再次面临险境。但他巧妙利用李月桂的亲信阿兰小姐,借李汉光之手处死了独眼龙。联络人老猎人被李月桂抓来。为了重建联络点,侦察参谋耿浩打进匪巢。根据敌匪特务情报,耿浩被误认为是曾泰。耿浩将计就计,帮助曾泰再次闯过难关。最后,曾泰掌握了兵权,放走耿浩和老猎人。根据老猎人带回的情报,我军里应外合,消灭了这股顽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