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泡影之二十七 中国经济前瞻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五十三

 

 

 

 

当然荣毅仁老爷子那可是一代豪杰,第二代的荣智健也算是猛龙过江,到了第三代就让人无语问苍天了。中国古话的“富不过三代”就是对这种家族式企业经营的最佳写照。

 

不过这次的失手在外汇市场,表明了中国公司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缺乏,对现代国际金融的了解还是太少,所以这里俺试图以浅薄的一些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货币的自由兑换是在1971年布雷顿协定破产之后,在之前因为货币管制,比如说你到另一个国家度假,你只可以按每日规定的金额兑换外汇。那时到外国投资的成本很高,所以很多的投资基金,尤其是西方最大额的退休基金,基本上就是在自己的国内投资。

 

而一旦货币开始自由兑换,进出口企业,因为其成本和利润通常是两种不同货币,比如中国的出口企业成本是人民币计,但利润是以美元结算,就面临一个要对冲货币兑换率的风险。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民币对美元上涨的趋势,你如果是以现在的价格和你的对家签订下一年的合同,那么人民币涨上去,你的那些合同可能就全是赔本的了。这大概就是今年中国很多出口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当然对中国企业还是比较容易做前瞻性规划,因为这几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是明显的上升。而对许多其他国家的企业,货币的运作方向是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币值向对你有益的方向变化,你当然什么都不用做。另一种就是币值向对你不利的方向变化,你就需要买一个保险,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举一个例子,你从澳洲出口铁矿石,在澳洲元对美元0.70的价位上出了货。比如说你的总额是70万美元,那么如果按现有的货币兑换率,你的利润是100万澳洲元。如果你的信用是3个月,而在这三个月中,币值变了。如果澳洲元跌到了0.60,你的利润变成了116万了。如果澳洲元涨了,变成0.80,你的利润就变成了87万了,亏了13万。

 

第一种可能你就不需要做任何事,第二种可能你就需要买一个保险,来保证你可以从保险赔偿上,保证自己的利润。那么怎么做呢?通常就是由专业的外汇投资公司帮你计算,你可以买一个澳洲元兑美元涨的期权,保证你在澳洲元涨到0.80的时候,就可以赚到不见了的13万。

 

当时就是这个原因,一个叫梅拉迈德(Leo Melamed)的芝加哥律师在芝加哥商品市场上开创了货币期货交易。这是一个在现代国际金融中划时代的事件,本来期货只是在大宗商品中使用,来保证主要是农产品的交易,使农民可以不受到“多收了三五斗”的价格伤害。

 

但梅老兄看中了这种以金融产品进行期货交易的前景,是后来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全部由这里发展而成,可以说是现代金融的起始。当时这件事情在芝加哥发生,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以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犹太裔的佛里得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成气候。

 

佛老爷子当年对美国1970年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一直施行的凯恩斯主义过于着重政府干预,而忽视了古典主义的自由市场在资本的配置上,要远远强于政府官员的决定。他并批评了美国联储局在通货膨胀中的无所作为,提议放弃对基本利率的控制,而是限制初生货币的发行总量,比如说以3%的年增加速度,就让市场自己去决定最后的利率应该是多少。他的这个主张,最后终于被美国联储局主席沃克尔接受,成为最终控制住美国恶性长期通货膨胀的法宝。

 

 

 

 

五十四

 

 

 

 

佛老爷子的大道理,虽然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就吸引了两个重要的听众,一个是美国的里根总统,一个是英国的撒切尔首相。在这两位的推动下,经济自由化的步伐在美国和英国就彻底迈开大步,后来并在1985-1990年影响了日本和欧洲,使日本成了头一个倒下的受害者。

 

其实笔者作为一个毛头小子,曾经当面聆听和向佛大师讨教过。以当时中国深受计划经济之害,听到老爷子的自由市场教诲,自然是如听仙乐。如果不是有点自知之明,几乎就递了投名状,拜进了老爷子的山门。要是当年阴差阳错,以俺的三寸不烂之舌,估计也许扛作佛大师的金字招牌,会成为国际接轨派的一员大将,上面忽悠国家领导人,下面忽悠后辈年轻学子,祸国殃民就大有成绩了。再不济,也可以混个国际金融大鳄的在华买办,大谈特谈中国金融应该如何转型,估计和章台街的当红名妓商量自己的贞洁牌坊上的字体,该用柳公权还是颜真卿,是同样的货色吧。

 

美国和英国发起的金融自由化,在欧洲就引起了担忧,导致欧洲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来应对热钱的大量流动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在英美的第一步改革中,首先是造成了退休基金和保险公司可以跨境投资,从而带来了对金融体系一个结构性的变革。

 

本来在金融体系中,帮人投资和买卖股票的证券公司,和帮人做市的公司分得很清楚,这种严格管制的分工造成一方面证券公司的佣金过高,和做市公司的基金太少,无法应付开放后的大基金的要求。这就迫使美国在1975年和英国在1986年,放开管制,允许竞争,导致了这两类公司的合并,既代理买卖,又自己做市。而开放竞争的结果又导致了为了吸引顾客,代理买卖的佣金减低。虽然是暂时通过贸易量的增加来弥补收入的减少,但长期发展的趋势导致了这部分收入不可能维持公司的营运。在高科技发展起来,互联网商业化普及后,网上电子交易兴起,又导致佣金的再一轮削减。那么这些公司怎么应对损失的收入呢?那就是在一开放之后,大家就不得不以自己的资金去股市中搏杀。就像一个赌场,你自己要坐庄,又要帮来玩的顾客下注,还必须自己也亲手玩,其中的乱局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个造成的变化,就是原本靠为顾客提供投资服务的投资行,在激烈竞争下,光靠一张嘴向别人卖咨询也难以生活。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是要么向市场上发股募集资金,要么加入商业银行获得存储资金。这个变化终于导致在1999年,由大萧条时代开始的严格界定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经营的格拉斯-史提高法案(Glass-Steagall Act),放开了双方的经营空间给对方。商业银行自然因为企业贷款竞争激烈,零售存储生意利润低,还要运作庞大的分行和营业所,理所当然利用自己资金雄厚的优势,杀进投资银行本来独霸的帮企业上市的包销生意。而投资银行面对这个挑战,只能是兼并和购买,最后就形成了五大巨无霸的投资大行,和商业大行竞争。

 

当这些金融公司变得很大,经营的范围过于广泛,面对的技术性问题越加复杂,就需要得到学术界的支持,来对各类不同的风险进行贸易。本来银行和金融系统有一个不可逃脱的宿命,就是以储蓄(后来加上资金市场)作为基础,向企业进行贷款的经营模式,其收益是长期的,但债务是短期的。为啥这样说呢?因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企业刚刚相反,你在银行的储蓄是算作银行的负债,而银行带出去的贷款,是算作资产。银行贷出去的贷款是按照年期的,但是存款却是随时可以被人提走。为了应付这个问题,各种类型的风险产品就必须被推出来,以方便风险管理。

 

芝加哥在这方面又做出了另一大贡献(有点为纽约华尔街被人吐口水抱不平了),以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学者布莱克(Fischer Black)和斯高尔斯(Myron Scholes)建立了期权的定价理论,从而导致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开张。这个定价理论主要解决了期权定价,所依赖的原始商品(可以是实际商品和金融商品)的波动幅度。而在电脑普及之后,这个计算的速度是可以瞬间实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