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8年12月05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8年12月05日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五 08年12月05日
中美承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并加强监管信息交流
【北京消息】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今日在北京闭幕。会后向媒体公布的“对话成果情况说明”中称,中美双方再次承诺继续采取切实的必要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12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分别作为两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
通过讨论,中美双方同意对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紧密交流,并再次承诺继续采取切实的必要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在关系到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问题上继续合作,并考虑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监管方面的信息交流。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上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就是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08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距离计划于下月(12月)举行的第五次中美战略对话,刚好6个月。
●中美第四次经济战略对话之前,东方评论员曾经给出的一组观点
众所周知,就在中美第四次经济战略对话之前,东方评论员就曾经给出这样的一组观点:
第一,从美国次级债、及建立在次级债上的金融衍生交易的“诸多财务特征”来判断,已经暴发了一年之久(去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在08年7月份底、8月初又将迎来将又一个暴发高潮;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如果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没有“实质性的东西”,那么,在严重依赖石油换汇的“俄罗斯经济”出于摆脱“石油美元结算体制”之“致命桎梏”、而发起一系列针对“美元本位制”之“主动出击”的强烈冲击下,在今后的几个月内,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金融市场极可能在次贷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掀起一轮金融恐慌。
●再谈俄罗斯针对“石油美元体制”迫不及待展开的“主动出击”
对于俄罗斯的“主动出击”,我们认为:主要包括这么几点:
其一,是大力推动“俄欧新关系框架”进程;
其二,是大力推动计划流经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旨在与“北流项目”一道,从战略层面固化“俄欧战略经济利益”的“南流”项目;
其三,就是先于其它“主要经济体(中、欧、日等)”正式打出“国际金融体制不能再由美国主导”的“改革大旗”。
●这个“主动攻击的工作”必须由俄罗斯“首先”去做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点:
首先,这个“主动攻击的工作”必须由俄罗斯“首先”去做,原因就在于“石油美元结算体制”是俄罗斯经济的“致命桎梏”,对欧盟及中国而言,“石油美元结算”问题虽然也很急迫,但仍然没有俄罗斯“那般急迫”。
在这个问题上,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来了个“自150美元附近至目前40多美元一桶”的“自由落体运动”,再结合俄罗斯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经济在国际石油价格暴跌过程中所遭遇的重大冲击,俄罗斯上至总统、下至百姓对国家经济前景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心理落差,相信大家对这个所谓“致命桎梏”应该有了更加形象的体会。
●来自“上合”的战略策应,是俄罗斯敢于率先发起攻击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一旦俄罗斯对“石油美元体制”主动发起攻击,北京则可以、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战略策应的原因(在格鲁吉亚战争中,中国通过“上合”这个战略平台,对俄罗斯提供的低调、却又坚决的支持就是例证)。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来自“上合”(实际上是北京)的战略策应,是俄罗斯敢于率先发起攻击的“主要原因”、但来自欧盟的战略策应也不可或缺。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要想避免被美元“顺势借次贷危机之机”一举歼灭的命运,就必须接手俄罗斯去做“后续攻击”
其次,接手俄罗斯、做“后续攻击的工作”则必须由欧盟去做,原因就在于:在科索沃独立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科索沃独立后续阶段”后,曾经被科索沃战争打得趴下、借着伊拉克战争又缓过气来、但直至今天仍未完全长大的欧元,要想避免被美元“顺势借次贷危机之机”一举歼灭的命运,就必须接手俄罗斯去做“后续攻击”。
●欧元无法“自我长大”的致命因素
值得强调的是,欧盟在政治上无法统一、在军事上甚至“无法确定”“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是“和平发展”还是“非和平发展”、更别提为涵盖“欧亚非”40多个国家的“地中海计划”保架护航了,这是欧元无法“自我长大”的致命因素。
还有,即便在美国次贷危机已见苗头、却没有全面爆发(美国主要金融机构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一一倒闭、也没有全面扩散至欧盟)的情况下,由于科索沃局势是在美国领导的北约(实际就是美国军事力量)主导着的,因此,不论是在“欧美”当事人的眼里,还是在第三方的俄罗斯、甚至第四方的中国眼里,其“后续发展”早就关乎到欧元与美元的命运问题,从而关乎到欧盟的“政治统一”、甚至关乎到美国的“国家统一”问题(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久前,俄罗斯媒体公开表示美国有可能在2009年爆发内战,并四分五裂,在欧美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大前提下,并不是没有一点可能的)。
●“上述内容”就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结论的根据
上述内容,也就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结论的根据,即:自科索沃在“欧美”“各怀鬼胎”的“共同支持”下单方面宣布独立、并不可逆转地进入“独立后发展阶段”之后,中国就“立刻拿到了”关乎欧元与美元、也就是“欧洲经济”与“美国经济”、更或者“欧盟”或者“美国”前途与命运的战略主动权。
●俄罗斯在下决心发起“主动攻击”之前,也早就为自己准备了一份“战略支援计划”
最后,正是因为看到了“其次”,洞悉了欧盟在政治、军事上的“命门”,同时又因为“首先”而不得不率先攻击“石油美元体制”的俄罗斯,在下决心发起“主动攻击”之前,也早就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用于与美国彻底撕破脸皮之后的“战略支援计划”,这就是我们曾经用大量篇幅、进行全面讨论之“俄欧新关系框架”的相关内容。
●“俄欧新关系框架”对俄罗斯、欧盟都是“如此地重要”
显然,本质上,“俄欧新关系框架”不论是对俄罗斯还是欧盟都是“如此地重要”。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再次强调:在“中美之间热烈进行第五次经济战略对话之际,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方向立刻就传来诸多新闻”的事实中,我们可以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俄欧新关系框架”的战略价值。
在继续展开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两则新闻片段。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俄罗斯:将修建新管道绕过乌克兰向欧洲供气
【莫斯科消息】据《俄罗斯报》4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3日为博瓦年科沃-乌赫塔天然气管道举行隆重的管道焊接仪式,它将绕过乌克兰向欧洲供气。
该管道是“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系统中的一部分。报道说,由于它将绕过乌克兰对欧供气,“再过一两年乌克兰就没法再对俄罗斯打‘天然气牌’了”。
新天然气管道系统每年将从天然气产区亚马尔半岛输送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专家认为,新管道的启用将彻底解决俄罗斯向欧洲供气的安全问题。
位于西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半岛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天然气储量为16万亿立方米。
美国表示反对改变现有欧洲安全框架
【赫尔辛基消息】据报道,出席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外长会议的美国官员5日表示:美国强烈反对改变以北约、欧盟和欧安组织为三大支柱的现有欧洲安全框架。
报道称:当天上午,与会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弗里德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反对俄罗斯提出的重建欧洲安全框架、缔结新欧洲安全条约的倡议。弗里德说,现有的欧洲安全机构“运转良好”,没有必要进行改组。
弗里德认为,冷战结束后,北约东扩和欧盟的扩大进一步稳定了中东欧,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好事”。他说:“没有人对俄进行军事威胁。相反,我们想与俄进行合作,建立伙伴关系。”
去年11月,俄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今年6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签署新欧洲安全条约、建立欧洲安全新体系的倡议。后来,这一倡议得到了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积极响应。萨科齐提出首先在欧安组织框架内探讨这个倡议。因此,讨论俄罗斯倡议成为此次欧安组织年度外长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4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向会议介绍了俄方倡议。当天中午,欧安组织外长们在工作午餐会上专门对此进行了讨论。
弗里德说,会议达成的一致意见是继续就此倡议进行讨论,但召开泛欧首脑会议来讨论这一问题目前时机尚不成熟。
【时事点评】在具体点评这则消息之前,我们想简单介绍一下乌克兰国内政治的最新动态。
据了解,就在刚才,就在几个小时前,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就以访问立陶宛为由,拒绝了乌克兰议会“请他和总理季莫申科坐下来共同解决国内政治危机”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去观察“俄罗斯将修建新管道绕过乌克兰向欧洲供气”的消息,也就不难明白,这是一份“俄罗斯与欧盟联合”向“乌克兰总统(注:是乌克兰总统而不是那位乌克兰美女总理)”下达的一份“最后通牒”。
●在尤先科无比强硬的背后,是华盛顿“极其强烈”的有关“欧洲安全框架”之战略诉求
有意思的是,在3日就接获“最后通牒”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仍然以“拒绝上述议会要求”的方式拒绝了这份最后通牒。
显然,在尤先科无比强硬的背后,站着的是华盛顿“极其强烈”的有关“欧洲安全框架”之战略诉求。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出席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外长会议的美国官员5日表示:美国强烈反对改变以北约、欧盟和欧安组织为三大支柱的现有欧洲安全框架。
至于美国“强烈反对”的原因是什么?在给出我们的意见之前,不妨先听听美国人是如何解释的。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原文是:
报道称:当天上午,与会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弗里德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反对俄罗斯提出的重建欧洲安全框架、缔结新欧洲安全条约的倡议。弗里德说,现有的欧洲安全机构“运转良好”,没有必要进行改组。
弗里德认为,冷战结束后,北约东扩和欧盟的扩大进一步稳定了中东欧,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好事”。他说:“没有人对俄进行军事威胁。相反,我们想与俄进行合作,建立伙伴关系。”
●这位美国助理国务卿显然在公然地侮辱“国际社会”的智商
显然,在这位美国助理国务卿的嘴巴里,美国之所以反对的理由似乎有二:
一是现有的欧洲安全机构“运转良好”,所以美国的人结论是“没有必要进行改组”;
二是北约东扩和欧盟的扩大进一步稳定了中东欧,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好事”,所以,按“这份逻辑”,国际社会能推导出来的结论应该是:“俄罗斯不能“狗咬吕洞宾”才是。
可问题是,如果现有的欧洲安全机构“运转良好”为“真”的话,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格鲁吉亚战争突然爆发、俄罗斯与乌克兰一度剑拔弩张、战火“差一点儿”在欧盟的战略腹地--中东欧点燃,这些算是怎么回事?按华盛顿的说法,在北约、欧盟东扩之后,中东欧应该“进一步稳定了”,不是吗?
至于“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好事’”的说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显然是在公然侮辱“国际社会”的智商。
●华盛顿决策层对一股正在酝酿的“政治动向”之巨大恐惧
可见,这位代表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根本就在不顾事实、不顾脸面地、坐在那里“满嘴跑火车”。而在他“不顾脸面”的背后,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却是华盛顿决策层对一股正在酝酿的、旨在“改变以北约、欧盟和欧安组织为三大支柱的现有欧洲安全框架”之“政治动向”的巨大恐惧感。
●再谈冰岛问题的几个观点
其实,早在冰岛政府因金融危机的冲击濒临破产,在向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特别是“北约司令”--美国借贷无门,最终不得不转向北约的敌人--俄罗斯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就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
第一:冰岛的例子说明,在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身处在“三边撕裂”中的欧盟核心国家也好、北约司令美国也罢,谁都顾不得盟友了,这既反映了“三边撕裂”的无比残酷,又侧证了北约集团的虚弱;它本质上还是“三边撕裂”烈度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远远高于“南北撕裂”烈度的最好注解。
第二:冰岛的例子还说明,在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对身处“三边撕裂”的美日欧而言,最终恐怕也是谁也顾了谁;同样,“南北撕裂”中的某些南方国家(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倒是可能成为它们中的一方、或者几方的救助者。
第三:在“第一”及“第二”的情况下,美国那种企图用激化“南北撕裂”弱化“三边撕裂”的战略企图是很难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握有1.8万亿、0.6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且手握足以抗衡美国军事实力,分别向“三边撕裂”提供大量生活资料(中国)、提供大量能源产品(俄罗斯)的“中俄”,也就成了“三边撕裂”中“激烈角力的各方”必然争取的对象。
第四,我们相信:在北约解体的历史进程中,“北约正式成员国-冰岛被迫向北约的敌人--俄罗斯寻求救助”一事、不论结果如何,都必将占有重要的一页。
●补充的三个重要细节,验证了我们曾经给出的“那一组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东方评论员还想补充三个重要细节,即:
其一,继向俄罗斯寻求经济救援之后,冰岛政府曾公开承认:也曾向中国政府提出过“类似的请求”。
其二,即是欧盟核心成员、也是北约核心成员的英国,在冰岛政府最为困难的时刻,却因英国公民在冰岛银行系统存款的安全性可能受到威胁、不仅拒绝施加援手,反而一度公开威胁要“经济制裁”冰岛。
其三,冰岛政府曾公开表示“愿意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基地”。
显然,现在回过头去看冰岛“被迫出家(西方、北约)、四处化缘(救命钱)”的整个过程,对比“中俄欧美”等不同的表现,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在冰岛政府接连向“俄、中”请求经济援助、并不顾北约成员国的敏感身份,一度公开表示“愿意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基地”的背后,无疑验证了我们曾经给出的“那一组观点”。
●美国在北京奥运开幕当天挑起的格鲁吉亚战争是一场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的“反击战”
非常清楚,对美国而言,在北京奥运开幕当天挑起格鲁吉亚战争,本质上讲,它并“不主动”,相反,它是一场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的“反击战”,它即考虑到政治、军事层面,也考虑到经济层面。
就政治、军事层面而言,除了最终意图指向伊核问题这个核心中的核心之外,它还直指伊核问题的诸多“外围问题”,直指“欧盟之科索沃稳定”、或者“俄欧新关系之巴尔干稳定”,特别是“中国之巴基斯坦稳定”、或者“中俄、上合之南亚稳定”;
如果仅从经济层面考虑,格鲁吉亚战争则是一场直接针对俄罗斯,间接针对欧盟、并威慑中国的金融反击战。
●以保尔森正式宣布救助“两房”为标志,美国的“金融反击战”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但是,随着俄罗斯在欧盟的“相对沉默”、与中国的“低调,却坚决的支持”中上演了一出漂亮“温酒斩华雄”将格鲁吉亚迅速拿下(以控制地理上将格鲁吉亚一分为二,且可掐断巴杰管线、汇集南北交通要道的哥里,及格鲁吉亚数处主要港口为标志),紧接着,以次贷危机的猛烈爆发、美国财长正式宣布动用“国家信用”救助“两房”为标志,美国在北京奥运开幕式当天发动的“金融反击战”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外强中干”的美军、让欧盟做出最后决定:不要冷战、而要冷静!
值得强调的是,在格鲁吉亚问题上,欧盟所谓的“相对沉默”集中体现在两件事上:
首先,是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格鲁吉亚战争期间、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一道,不顾格鲁吉亚、特别是美国发出的、“西方、北约国家应团结一致、对付俄罗斯对格鲁吉亚侵略、对民主的践踏”之强烈呼吁(实际上是为冷战招魂),飞赴莫斯科,撇开美国与格鲁吉亚,不惜“摘下”北约的帽子,代表欧盟私下与俄罗斯敲定了“停火协议”,从而“变相认可”了俄罗斯在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大打出手”;
其次,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针对美国“急于为冷战招魂”的战略意图,及俄罗斯一早就准备妥当的“战略支援计划”,在与萨科齐因格鲁吉亚问题而“联诀访问”莫斯科之后,曾一语双关地讲了一句经典名言,即:我们不要冷战、而要冷静!
●在格鲁吉亚的炮火声中,欧盟的心情是复杂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在冷静之中做出的最后决定,就是不顾立陶宛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现中东欧小国(实际上是美国)的强烈反对,继续推进“在格鲁吉亚战争之前刚刚启动的”“俄欧新关系框架谈判进程”,显然,这是对美国战略意图的公开拒绝、对俄罗斯战略计划的正式策应。
针对欧盟的“这份冷静”,我们曾经这样说过:
作为北约的“另一半”,在格鲁吉亚的炮火声中,欧盟的心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亲眼目睹了俄军对格军采取“杀鸡用牛刀”的凶狠手段、并最终武力肢解了格鲁吉亚,完全达成了“强烈警告”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及欧盟“不得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战略目的;这对想借北约之力,尽力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欧盟而言,无疑是痛苦的。
而另一方面,也亲眼目睹了嘴巴上牛皮哄哄的美军,即便被俄军抢去了几辆装载了重要设备的军车,却始终“只敢”在口头上讨要,即便格鲁吉亚总统的一再公开请求美军出兵并作出“关键性军事反应”,但除了派了几艘军舰在黑海“游行示威”一通、并顺便卸下了许多“矿泉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一口咬定是军火,而美国人却拼命澄清“绝对是矿泉水”)”之外,根本就不敢做出什么“关键性的军事反应”,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格鲁吉亚”被俄罗斯一分为二,更加严重的是,分别以总统、及总理为代表的乌克兰国内政治地图、目睹上述事实,也彻底分化,并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亲“俄欧新关系”阵营(乌克兰总理)、另一个则是亲美阵营。
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准确地讲,乌克兰总理所代表的政治势力选择的是“亲俄欧新关系”立场,并不能简单地说是“亲俄”。
显然,这对欲将“中东欧”从美国掌控中摆脱出来的欧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
●如果站在欧盟的角度考虑问题,北约的“副作用”也就“太扎眼了”
显然,由于美军在格鲁吉亚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外强中干”、及华盛顿挑起格鲁吉亚战争“真实的”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意图”,原本就是一场直接针对俄罗斯、间接针对欧盟,并威胁中国的“反击战”,也就是说,北约这个冷战遗留下的战略平台,尽管对欧盟仍然有用(科索沃的稳定仍然在北约的控制之下,欧盟在阿富汗保持的中亚存在,就是在北约框架下实现的;欧盟如果想在南亚发挥影响力,也离不开北约这个反恐平台),但是,当它今天竟然被美国人“信手掂去”、当作搞乱东欧(挑起格鲁吉亚战争之后,继续支持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加入北约、意在强烈冲撞俄罗斯的真正红线),并准备将“俄欧”重新推入冷战的工具时,如果站在欧盟的角度考虑问题,北约的“副作用”也就“太扎眼了”。怎么办?显然,即想趋北约之利、又想避北约之祸,“最合算的办法”就是限制它的“作用范围”。
●欧盟将“俄罗斯建议”列为主要议题的意图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此次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外长会议就是在“上述情况”、及被欧盟寄予了厚望的华盛顿G20金融峰会失败的“综合背景”下召开的,其意图就是:
第一,“俄欧”之间通过“共同探讨”“改变以北约、欧盟和欧安组织为三大支柱的现有欧洲安全框架”之“可行性”的办法,向华盛顿做如下展示,即:如果华盛顿继续利用北约之“名”、欲通过冲撞俄罗斯真正红线的方式、搞乱中东欧,“行”将“俄欧关系”推向冷战之“实”的话,那么,“俄欧”之间在“改组现行欧洲安全机构”的问题上,是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尽管美国认为“以北约、欧盟和欧安组织为三大支柱的现有欧洲安全框架”运转良好、根本就不需要改革。
●欧盟对“现有欧洲安全框架”的改革设想已经初现端倪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欧盟对“现有欧洲安全框架”的改革设想已经初现端倪,那就是用“俄罗斯的建议”去替换“由三大支柱组成的现有框架”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旦改革付诸实行,那么,“新的欧洲安全框架”将由“北约、欧盟、及‘俄罗斯的建议’”“新三大支柱”组成。
●梅德韦杰夫正式提出该倡议的日子,不是别的什么时候,就是6月份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强调的是,所谓“俄罗斯的建议”,就是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几个月前提出的“签署新欧洲安全条约、建立欧洲安全新体系”的倡议。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绝非巧合的是,梅德韦杰夫正式提出该倡议的日子,不是别的什么时候,就是6月份。
如果您一直在阅读《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那么,相信您也就知道,6月份,正是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猛烈暴发的前夜(我们预期是7月底),也是俄罗斯率先对“石油美元体制”发起“主动攻击”的时候,还是俄罗斯用“南流项目”主动牵引“俄欧新关系框架谈判进程”的紧要关头。它还是以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为首的欧盟,利用圣火传递,冲着中国大打达赖牌的时候。
●“新的欧盟安全机构”恐怕将由“三个平台”“平行组成”
到此为止,相信敏感的读者已经明白了:难怪华盛顿要“强烈反对”改革“现行欧洲安全框架”了,弄了半天,本质上讲,“俄欧新关系框架”一早就被设计为“新欧安框架”的支柱之一,这样一来,“新的欧盟安全机构”恐怕将由“三个平台”“平行组成”,即“欧美平台(北约)”、“欧盟本身(欧盟整合)”、再就是“俄欧平台(俄欧新关系框架)”。
●在“新的欧洲安全机构”设想中,美国与俄罗斯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在欧盟“借美国在格鲁吉亚战争中惨败”的机会,“暂时成功地排除掉”格鲁吉亚、乌克兰近期加入北约的可能性(美国国务聊赖斯在此次欧安会之前已经明确承认了这一点)、从而搬开了华盛顿“精心放置在”“俄欧新关系框架谈判进程”中最大一块障碍之后,美国主导的“北约组织”已经开始了其“被边缘化进程”,起码在欧洲方向是这样的,起码在“欧洲安全机构”里是这样的,起码在未来的“欧洲安全机构”的“组织关系图”中,“美国参与的”北约组织与“俄罗斯参与的”新俄欧关系框架的身份应该一样,大家是“平起平坐”的关系,均为三大支柱之一。
●在维护“欧洲全球安全”的层面上,美国与俄罗斯将形成一种“相互补充”、更会“相互制约”的关系
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样一种关系图中,欧盟当然会“居中调节”,在维护“欧洲全球安全”的层面上,北约(美国)与俄欧新关系(俄罗斯)将形成一种“相互补充”、更会“相互制约”的关系。
显然,在这种“组织关系”架构下,美国再想借助北约这个战略平台、在“中东欧方向”以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为“名”,“行”破坏欧盟战略腹部稳定之“实”,就会立刻被“新的欧洲安全机构”贴上“制造内乱”的标签,并遭到“支柱之一”的欧盟与“支柱之二”的“俄欧新关系”联手打击,就象这次“俄欧”将北约(实际上是美国)抛在一边,私下、且默契地处理了格鲁吉亚问题一样。
●北约(实际上美国)在“欧洲安全框架”中话语权“逐渐降解”的开始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再次强调的是,在“冰岛问题”、在美国被迫同意“不再强迫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特别是在俄罗斯近日“高调宣布”“美国将抛弃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政府”(我们注意到,美国并未加以驳斥)的背后,即是北约(实际上美国)在“欧洲安全框架”中话语权“逐渐降解”的开始,也是华盛顿在波兰、乌克兰等中东欧影响力慢慢下降的开始。
●面对人民币用“连续的跌停板”所表示的“欢迎词”、美国“难得糊涂”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那么,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美第五次经济战略对话可以取得“丰硕成果”?又为什么美国代表团坐在北京、面对人民币用“连续的跌停板”所表示的“欢迎词”、始终表现出一副“难得糊涂”的“沉默”了!
显然,尽管没有“公开表示”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非常重要),尽管欧盟可以指望正在形成的“俄欧新关系(俄罗斯)”去替代“副作用太大”的北约(美国),为自己无法独立维护科索沃稳定提供保障,但由于北京一直在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因此,在“欧美金融危机中处于对峙状态的”欧美双方,美元的持续力显然要强于欧元。
在我们看来,一方面是人民币正式启动“贬值进程”、一方面是美元的持续力仍然要强于欧元,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对峙中的“欧美”心里都清楚“北京在干什么(由于北京拒绝了欧盟金融改革计划,明里在通过买美国国债继续支撑美元,实际上是同时打压欧美双方、激化三边撕裂)”、也都清楚自己在承受什么(北京在拉一个(美国经济)、却打一双(欧美经济)),以及彼此间在期待什么(欧美都在期待对方首先支撑不住,从而最终接受自己的“有关国际金融体制的主张”,美国是维持现状,欧盟是由欧美共同主导)?
●在南亚,这种“新的欧安机构”却有可能对中国的战略利益构成“即时威胁”
然而,值得中国决策者警惕的是,在“欧洲核心利益区”之外的地方,特别是,在“三大支柱”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激烈的地方,比如,在南亚,这种“新的欧安机构”却有可能对中国的战略利益构成“即时威胁”。
我们知道,尽管美国军政要员近来“走马灯般地”访问印度与巴基斯坦,尽管这些访问都是打着“要求印巴双方保持冷静、并共同反恐”的旗号,但是,不论是在美国媒体、还是被我们排列为“第一大受益人”的美国政府,在实际行动层面上,始终在将“孟买恐怖袭击人员”的来源往巴基斯坦方向“引”,始终在将“孟买恐怖袭击的后续发展”往“克什米尔军事冲突”方向“引”。
●欧盟(法国)在这个档口对北京强硬、并摆弄“新欧洲安全机构改革”的意图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被我们排列为“第二大爱益人”的欧盟却始终对“孟买恐怖袭击”保持着低调,却对“达赖牌”保持着高调,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正是欧盟(法国)在这个档口对北京强硬、并摆弄“新欧洲安全机构改革”的意图之一:
一方面,没有欧盟(北约)的全面支持,美国想让印度大胆地在克什米尔方向“玩军事冲突”、并测试中国在南亚应手的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北京已经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再加上巴基斯坦也是一个核武国家,且是伊斯兰世界唯一一个核武器国家,而此次孟买恐怖袭击又被贴上了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因此,即便得到欧盟(北约)的全面支持,印度也未必敢大胆地在克什米尔方向“玩军事冲突”、从而一方面承受北京的军事压力,并与包括印度国内的、整个伊斯兰社会形成敌对关系,关键是还要承受一旦形势失控,就面临核战争的威胁,这是印度任何领导人都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即便是经济形势再糟、欧美答应提供的欧元、美元再多,也是如此。
●欧盟(法国)在玩“一语双关”
因此,站在欧盟(法国)的角度看问题,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孟买恐怖袭击”保持着低调,却对“达赖牌”保持着高调: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语双关”:
首先,是对华盛顿而言:“低调”是对美国摇晃手中的筹码,“高调”则是对美主动出牌,要求华盛顿用“支持欧盟打达赖牌”来换取欧盟手中的筹码,从而对北京施加“西方的压力”,并由此奠定欧盟在“新欧洲安全框架”的主导地位,对北约(美国)取而代之,继而巩固法国在欧盟全球战略上的领导地位。
作为一个选择项,欧盟(法国)此举意在让美国考虑“北方国家”在“中国发展模式严重威胁了西方民主”的“新中国威胁论”下,在向欧盟让渡部分金融决策权的基础上,“重新集合”的选择项,从而将其作为一种融合“三边撕裂”的“融合剂”。
●对北京而言,这与对付华盛顿的牌理刚刚相反
其次,是对北京而言,这与对付华盛顿的牌理刚刚相反:“高调”是对北京摇晃手中的筹码,“低调”则是对北京主动出牌,要求北京用“吞下达赖这颗苦果”的方式,换取欧盟对“孟买恐怖袭击”的“低调”。
显然,一旦北京因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患得患失”而“吞下达赖这颗苦果”,那么,也将一举奠定欧盟(法国)在“中欧关系”上的主导权,其形式就如之前的美国总是用台湾问题制约中国一样。
不难看出,“俄欧新关系”对欧盟也好、俄罗斯也罢,是多么地重要了,正是依靠它“对北约能够产生的平衡作用”,欧盟(法国)才敢对“中美”同时“出牌”。
●面对欧盟的变本加厉,美国终究没有“接”欧盟(法国)的“牌”
在这种变化下,我们再去观察仍然美国严密控制下的台湾政权,品味马英九“婉转拒绝”达赖访台一事,再结合美国主流媒体近期“一致对达赖问题保持低调”的事实,也就不难看出,正在北京与中国进行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的美国政府、或许是心里明白即便欧盟支持、也改变不了什么,何况,向美国索要金融主导权未果的欧盟、这次变本加厉,索要的是欧盟对欧洲安全框架的主导权,意在架空北约(美国)对欧洲安全框架的领导权,因此,尽管华盛顿需要欧盟的“克什米尔配合”,但终究没有“接”欧盟(法国)的“牌”。
●北京如此强硬的理由有二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外交部发出明确警告、警告法国政府“现在是法国政府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就不奇怪了,显然,北京如此强硬的理由有二:
第一,中国绝不容忍欧盟凭借西藏问题占据“中欧关系”主导权的战略意图,过去没有,将来更加不会。
第二,诚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孟买恐怖袭击之后,一切的球都堆集在印度政府脚下,一切选择都摆在印度政府面前;从“中欧俄美”的战略交换来看,一切后果、风险也都摆在印度政府面前,北约甚至对欧盟都不可靠,对印度又哪来的可靠?美国对同根同民的欧盟都不真诚,对异族异类的印度又何来的真诚?何去何从,我们再次提醒印度政府要“三思而行”。
●只要印度政府不敢悍然开“南亚第一枪”
不过,东方评论员也注意到,中国与印度早就拟定的军事演习并没有因这次恐怖袭击而推迟、或者取消,中国军人已经进入了印度境内,这就说明,起码直至今天为止,印度政府还是保持一份清醒,因为中印联合军演“如期进行”本身,就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直至今天为止,印度并不打算、或者没有下决心改变对“对华、对巴政策”。
在我们看来,只要印度政府不敢悍然开“南亚第一枪”,或者在“意外事件”一旦引起的“擦枪走火”事件(参考欧美在这方面的卑劣手段,这是极为可能的)中保持冷静,那么,“欧美”想在南亚破局的难度很大。第一受益人也好,第二受益人也罢,不论现在摊子铺得多好,的算盘打得多么精,最后恐怕都要收摊子走人。
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中国外交部当然有理由要求“法国必须做出选择”。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法国政府做出错误的选择,那么,中国对变脸如翻书的法国(欧盟)的报复将是不可避免的,直至欧盟内部的“聪明人”主动修正法国的错误为止。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再过一个月,法国就要下台了,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的强硬态度,与其说是针对法国、还不如说是针对接任法国的捷克来得准确。
显然,事情是清楚的,尽管欧盟内部对法国“重捡达赖牌”有异声,但是,我们认为,欧盟大多数更是抱持一种“即便法国玩错了,我们再换一种玩法”的投机态度,对欧盟内部的这种“投机主义”,包括对美国在南亚问题上的冒险倾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人民币“继续贬值”的方式、用“拉一(美元)打二(欧元与美元)的手段”加以回答,让美国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在持续激化的“三边撕裂”中,去备受煎熬,而不是让“欧美”用克什米尔问题“考问”中国的耐心。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在“俄欧新关系框架”下的“对华政策的微调”
值得强调的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在“俄欧新关系框架”下的“对华政策的微调”,但从俄罗斯那种“不见兔子不撤鹰”的性格来看,在“俄欧新关系”还没有成为“真正支柱”之前,欧盟(法国)想说动“上合”之俄罗斯在南亚问题上进行“战略配合”,挤压中国,从而让俄罗斯自己拆“上合”的台,这似乎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