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七月一日去加拿大旅游,正赶上人家国庆。驱车进入小镇班芙(BANFF)时已是下午,下一步当然是去预订的旅馆,可不知道为什么,小镇里仅有的几条街道都封了。一问才知道,镇子上要组织庆祝游行。让我有些奇怪的是,拦住路口的工作都不是警察干的。一些身穿黄背心的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妇女)在道上设置了路障,让所有想通过的车子都掉头开走。我们寻问如何才能绕道去预订的旅馆,被告知需要重新回到高速公路上,从镇子的另一端进入。见我们有些为难的样子,一位工作人员过来说,游行马上就要开始,时间大约一个钟头左右。她让我们不妨把车停在小街里,然后和镇子上的人们一起观看庆祝游行。嗯,是个不坏的主意。
天下着零星小雨,但街道两边都站满了人群,热情不减。很快游行开始了,最先出现的是彩车,几辆标志着当地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的彩车徐徐经过街道。车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向观看的人们微笑招手,赢得一阵阵欢呼声。
这是典型的北美式的庆祝游行。我在美国的电视中经常看到这种场面。老实说,小镇上的彩车表演比我以往在电视中看到的显得粗糙,但表演者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夸张地即兴表演着。街道两边的人们也喜气洋洋地为他们捧场。这真是一种节日气氛。我不由地回忆起自己小的时候中国国内的节日场面。那是1950-1960年代。我当时居住在北京,一过节就张灯结彩,挂大红灯笼,打出国旗。人们都站在自己院子门口,虽没有游行的队伍经过,但人们的心情都很好,天南海北地聊天。现在北京见不到这场面了,高楼代替了四合院,人们出门也没站着聊天的地方了,也不知道现在的人们在过节时是否心情还是那么高兴……
有个人装扮成一本书走了过来。这大概是个传统节目吧。表演者走着,走着,还特意把他的道具--那本巨大的“书”--打开。我看到是个黑人小伙子在表演,兴致勃勃。我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但觉得这没什么可滑稽的,不过热情的人们笑着向他挥手致意。
幼儿园的孩子们最受欢迎,不过他们得坐在黄颜色的校车里。孩子们这会儿是最兴奋的。他们在车里向外面使劲招手,使劲叫唤,笑得前仰后合。我想街道两边的观众们很多都是小朋友们的家长,于是大人们也使劲喊,场面很是热烈。
哈,体操队过来了。二十来个,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子,她们穿着体操服一路折着跟斗。
几个打扮成小丑的老人出现了,他们走到路边,手里提着个装满糖果的小篮子,见到小观众给几颗糖。老人和孩子们都又蹦又跳。
威武的骑警们过来了。那些高头大马可真精神,浑身发着亮光;年轻的骑警一身笔挺的制服,神气活现。可有匹马走着走着,就放个长长的响屁,跟着很臭的屎蛋就拉了出来。这可让人有些尴尬。路边的观众们有人试图赶紧清除掉这些不雅观的排泄物,遗憾的是一辆专门能在冰川上行驶的特殊客车开过来,那巨大的轮子把马粪压得扁扁的。真不知道司机是否是有意地来点恶作剧。
吹风笛的队伍过来了,响亮的风笛“呜里哇啦”。这是苏格兰的传统。乐手们都穿着苏格兰传统服装。这一小队人最显著的特点是男人穿着裙子。
后面是本镇和附近几个小镇上的中学的行走乐队表演。中学生们都穿着校服,整齐地走了过来,吹吹打打。每一行走乐队过来,观众必报以掌声和欢呼。
游行压阵的竟是一大帮东亚人。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菲律宾裔。一百年前左右有一户菲律宾人移民加拿大班芙,现在竟成了这一带几百人的家族(当然后来不断地有亲戚移民过来)。他们游行的目的是向全镇的民众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镇子上的人们给与他们热情的帮助。这是最令我激动的场面。
观看游行时,有人塞到我手里一张当地的小报。上面以最明显的位置刊登了本镇六名高中毕业生毕业的消息,并附有六个高中毕业生毕业典礼上满面笑容的照片。文章说这是很多年来的第一次。我以为看错了。但看完全文才知道这是真的。因为班芙镇只一、两千户居民,你想他们会有多少同龄的青少年。另外,很多十六岁的学生在找到正式工作后就辍学了,所以很多年班芙镇都没有高中毕业生。
感慨之余又对班芙镇能组织如此热烈的国庆游行不可思议。嗨,没有热情的市民观众,也不会有如此欢庆的游行。这是否可以说明,加拿大人民确实为自己自由、民主的祖国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