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弃

                 (随笔)

  周末上午到中国食品超市买菜,看见一种比较便宜的鱼,标价1.59美元一磅。我从来没见过这种鱼,更不用说吃。仔细侦察一番,一个小牌子插在鱼身上,上面写着“血鱼”还有英文名字“BABY TUNA”。TUNA罐头我常吃,印象不错。这鱼就是那种做成罐头的TUNA吗?鱼青灰色,无鳞,带黑色条纹,滚胖,每条约六、七磅。可为什么叫“血鱼”呢?想到妻子酷爱吃鱼,便买了一条想着回家讨好一下。卖鱼的师傅清理完内脏,切成块递给我,这才发现为什么叫“血鱼”。那鱼肉紫红色,真好像鲜血淋淋。忽然记起同事告诉我的“鱼灾”。他买了条鱼,颜色很可怕。做好后味道不佳,尽管后来想尽办法反复加工,家人还是拒绝吃。他一人吃了数日,如同落难,最后不得不倒掉了事。“会不会就是这种鱼呀?”我自言自语着有些疑惑,但是还是付钱买了,相信自己的烹调手段,就是烂木头我也能做成上等佳肴。

  回家做中午饭先把鱼头、鱼尾炖了汤。那可是精心制作的,仔细油煎了一番,然后往里放些水,料酒、葱姜蒜放入,再洒些盐。但水开后汤里散发出来的只是鱼腥气。说实话,做鱼汤之前我就闻到这鱼很腥。谁都能猜到,这鱼汤只能我孤军奋战了。太太在边上皱着眉,“这是什么鱼呀?颜色这么可怕,太腥气了。”

  傻了吧?那些鱼肉怎么办?那也不能扔了呀。那就做熏鱼吧,对付这么腥的鱼只能如此。用酱油、料酒、姜和花椒泡了这些鱼块一整天,再晾了一整天,然后用微火慢慢煎。不幸,那鱼里散发出来的还是浓重的腥气,鱼肉的颜色还是那么可怕--灰不灰,紫不紫。或许看起来难看,吃起来还可以。我心存侥幸地把一小块煎好的鱼放到嘴里。天哪,再没有比这更难吃的鱼啦!极腥,肉质像泥巴,口感很差。

  更傻了。怎么处理这鱼?或许我可以再红烧一下,放很多糖、醋、料酒和葱姜蒜。经验告诉我,这样做出的鱼肯定还是极其难吃。要不就扔掉吧,可是买了这鱼,又那么仔细地烹调,花了精力,就这么扔掉了?犹豫了一下,还是悄悄地倒掉了。当然没让太座看到,否则她又大呼小叫,听不出子丑寅卯。

  倒了,十多块钱买的鱼,花了很多时间烹调,还是倒了。因为我花钱、花精力的目的是全家人吃到可口的鱼肉,而不是这腥气极重,口感很糟,颜色可怕的什么东西。可还是应该再想法子好好烧一下,不然倒掉多可惜呀。然而以往的经验已经证明,再继续烹调下去很可能还是那么难吃,这等于你又白白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仍然吃不到预想的东西。所以放弃进一步的努力,承认失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我可不愿像我的同事那样自讨苦吃。

  某些情况下选择放弃是明智之举,但在实际生活中谈何容易。扔掉一条做好的鱼算什么,人生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境,怎么能轻言放弃?没错,但我还是说应该学会放弃。

  有时放弃某件事情相对容易。因为你做的某件事的结局并非预期的结果,或者终于弄明白,原来所认为的事物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比如我买的这条腥鱼。我是后来通过烹调才知道这种鱼是多么的不堪食用,尽管花了钱、精力,但根本无法使这条鱼好吃起来,再下工夫也是白搭。

  再比如你认识了个漂亮姑娘,并使之成为你的女友;但后来越来越发现你俩之间是多么的不合拍,无论情趣、性格、生活态度和思想认识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只能自认倒霉没结桃花运,于是放弃对这位漂亮姑娘的依恋。尽管痛苦,也还是应该理智,别到时候陷得太深,难以自拔,付出的代价更大。

  有关子女教育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很多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能学得呱呱叫,并寄托莫大希望。这叫“一畦萝卜一畦菜,谁的儿子谁不爱”。然而很不幸,人的天份是不一样的,先天聪颖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功课好。这下我们的家长们急坏了。“这孩子就是贪玩儿,学习三心二意。”这话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心里真替那些“贪玩儿的孩子”悲哀。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边齐呢,你这是要求所有的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都一样。难道那些天资高的孩子就是没黑夜没白日地做功课吗?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平平,并不等于其他方面的天赋不行,放弃放弃催督逼命吧,您的孩子不是天才的料。这种放弃并非说您的孩子是“腥鱼”,只是说您的孩子不是“燕窝鱼翅”,可没准是很好的“里脊肉”。

  为什么说前面举例的事情相对容易放弃呢?因为你不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您不是那条后来才意识到的腥鱼,也不是越来越不能志同道合的女友,更不是已经很努力但仍功课平平的孩子。如果不是这样,谈到放弃很可能非常难抉择。

  前些年美国相对缺少医生,开始每年空缺大约不到一万。这一下中国大陆医学院毕业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很多都去尝试等同美国医学院毕业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再去找住院医师的工作,三、四年后做完住院医师,便可在美国行医。医生在美国的薪金是相当高的,这一下引起相当激烈的竞争。除了中国人外,还有印度人、俄国人等都来竞争医生的工作。很快美国的医生由每年空缺转为过剩。我知道相当多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地通过了考试,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就是找不到住院医师的工作。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英语不好,年龄偏大,在美国没有学历等等。不管怎么说,一年年过去,总也竞争不上住院医师的工作,这说明自己在竞争不占优势。那就得考虑放弃了。这可太痛苦了。因为考试,每年竞争住院医师的工作不知花费了自己多少金钱、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还有感情的付出。但不管怎么样,最好还是放弃。否则,不理智地竞争下去,只能更居劣势,付出更大的人生代价。

  IT行业在美国也有个大起大落。在IT行业兴盛时期,因为这个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当高,很多人“半路出家”转入了这个行业谋生。没想到几年前IT行业大萧条,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一下子大大过剩了,各个大公司解雇的职工越来越多。据我所知,很多IT行业失业的技术人员都没转向找其他行业谋生,仍苦苦地在IT行业里找寻工作。是否应该理智一些,看看自己是否在越来越残酷的竞争中占优势?如果多半要当分母,被淘汰,还是放弃吧。当然了,再到其他行业找工作,也许比IT行业的工资水平低。嗨,你先骑上驴再找马嘛。当然,这种放弃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失败。承认失败是痛苦的。这简直有点像“王佐断臂”。在IT行业干了很长时间,已经是个相当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这一放弃不等于自己把“胳膊”砍掉不要了吗?唉,想开点儿,毕竟还没把“胳膊”都砍掉。活在世上最怕的就是不能冷静、理智地面对现实。

  据我体会,最难放弃的是对已被实践证明错误的理想的追求。我父母和他们那个时代众多的知识分子都是所谓“旧中国”过来的人,相信共产主义,真心实意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奋斗是他们的理想,并勤奋工作终生。正是看到“旧中国”的无望,才对“新中国”寄托全部希望。但“旧中国”的腐朽并不能证明“新中国”就会强盛、美好。终于看到终生为之而奋斗的理想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这些曾是热血青年的老人们何等失落。照我说他们该放弃理想,可终生奋斗的理想寄托了多少情感啊!他们的晚年生活往往陷入痛苦之中。我可以很理性地放弃对共产主义追求,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有相信过这种空中楼阁式的理论,因为从未见过“旧中国”。我在设想如果我是父辈中的一员,是否会宣布终生的追求是个失败,放弃共产主义理想?

  很多人对某些放弃行为都表示理解。头脑清醒的病人或疾病缠身的老人,知道自己无论怎么接受治疗也无法解除极度的病痛,于是他们选择了放弃治疗,甚至安乐死。人们之所以表示理解,是因为他们再也没有可能在生活中得到乐趣,活着只是痛苦。但如果事业巅峰状态的人,或生活极其优裕的人忽然放弃了一切,周围的人往往诧异,觉得不可理喻。或许他们如此放弃,也是为了摆脱个人的痛苦吧?只是人们并不理解他们所追求的人生之路。

  哎,本来只想调侃一下,没想到竟扯得有点跑了题。还没真正搞懂就别在这儿瞎说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