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面的苍凉
伟人之间的最后一面常常是后人的话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的年华,这最后一面是悲凉而不正常的。
1974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最后一面,是在江青、王洪文告状,周恩来需要解释的紧张气氛中结束的。几十年出生入死的战友,以这种方式诀别是很不正常的。1967年初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最后一面,是在刘少奇要求回家种地以换取文革结束的气氛中道别的,那一刻双方都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毛泽东与林彪的最后一面更富戏剧性。因为九大党章规定的接班人林彪在天安门竟没有同毛泽东说一句话。那是1971年五一节,从1949年五一、十一必上天安门的毛泽东最后一次上了天安门。那时文革已经进入无法刹车毛泽东也不想浅尝辄止的阶段,而中美两个敌对多年的大国也有了解冻的气象,所以领导人在天安门团结一致的景象是必须让国内外看到的。
出人意料的是,对毛泽东旗帜举得最高、对毛泽东思想学的最好用得最活的林彪,竟然没有与毛泽东说一句话。那个晚上怕冷怕风的林彪披一件军大衣,以遮挡阵阵春风。
按照高级领导人的惯例,林彪应该和毛泽东以及西哈努克等外宾打招呼,但他落座后木然地看了一会儿广场,这行动既反常也大胆。毛泽东早于林彪来到了天安门的休息室里,他穿上了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林彪一言不发的举动他看在眼里,却如同什么也没有看见。但林彪的举动不会让他无动于衷。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发生了,林彪稍坐片刻便起身走人,而且不同毛泽东打一声招呼。
后来,人们分析天安门城楼的举动,都断言为几个月前的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野心被毛泽东挫败,从此便与毛泽东水火不相容。而距天安门五一观礼仅四个月后,林彪就阴谋叛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而且证实林彪其实是一贯反毛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分析任何历史事件的时候。都不要因为某人的结局而否定他的一生。
说林彪一贯反对毛泽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结论。很多与林彪共事的人常常用事实作出相反的结论。最近看凤凰卫视采访东北战场的老革命,没有一个人认为林彪是一贯反对毛泽东的。林彪的政务秘书譚云鹤说,林彪有个奇怪的举动,在打仗的紧张气氛中,到哪里都带上一个小包,这位秘书感到奇怪,有一天偷偷打开,原来是毛泽东的一些单行本,上面还有林彪的学习心得。这说明至少在那时林彪相当崇拜毛泽东,而他这样并不是要做给毛泽东看的。
这些老军人还回忆,东北战役相当艰苦,因寒冷被截肢的战士就有上千人。林彪因为难以入眠派战士买中药,竟然昏迷不醒,急得刘亚楼将军号啕大哭。在四平战役里,他本来看伤亡太大想放掉四平令觅战法,但后来他坚持打,连黄克诚将军都向他拍桌子说死的战士太多已经堆成了山,林彪依然不解释。后来知道是毛泽东的命令,林彪再受指责也要听最高首长的。
林彪出事后,姚文元的写作班子就批判称林彪20几岁就是逃兵,对革命质疑,写信给毛泽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实际上是年轻的林彪在请教毛泽东,而毛泽东写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林彪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有人评论从那时起林彪就彻底崇拜毛泽东,并建立了父子一样的感情。
当然,林彪的错误和罪孽就是文革,他做为文革初期重要的参与者,打倒了那么多朝夕相处的战友,那样不遗余力地支持这场动乱,让这位“战神”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污点。
至于庐山会议,林彪要求设国家主席,依然要毛泽东担任,里面确实也有自己没有政界职务感到名不顺的私念,但也不能忽视,江青、张春桥急于抢班夺权在里面起的更为恶劣的作用。
根据吴法宪的回忆录,庐山会议后,林彪几次催促他能向毛泽东承认错误并解释一下,但吴法宪的几次努力均未成功,林彪得知,只是失望地说,那就没办法了。这是吴法宪与林彪最后一次见面,他说几十年来没有从林彪嘴里听到过一句对毛泽东不敬的话。
林彪在天安门用不辞而别结束了与毛泽东一生的交往,内中原因决不是简单分析和批判所能容纳的。真正说清楚,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