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创作灵感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李清照词的创作灵感




李清照词作除失调名,存疑作品外的留存有49首,她存词为数不多,被称为中国文坛上最优秀的女作家。在近一千年前的宋代,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思想非常浓厚的大社会环境下,女子能熟读诗书,识字会写已是难得,李清照不仅博览群书,并能创作出如此大成就的词作,不外乎是个奇迹。我们承认其才华过人外,更想探究是什么样的情感让她沉吟一生?西晋著名文学理论家陆机曾在《文赋》中提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①这也是陆机对作家创作的灵感一种形象描写。当然,灵感也是作家生活阅历的积累,情感的沉淀。能促使李清照词创作的灵感源于什么?细品其49首词,观其坎坷不平的一生,我们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论李清照词的创作灵感。



一、与赵明诚的半生缘、一世情



与赵明诚的半生缘,一世情,应该是李清照词的创作灵感最大源泉。在其四十九首词中,我们至少能在二十多首中读出清照对丈夫赵明诚或依恋、或相思、或盼归、或缅怀之情。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为礼部外郎,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这样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夫妻俩志同道合,恩爱有加。清照二十岁时赵明诚出仕,从此开始聚离不定的婚后生活。因为夫妻感情深厚,情投意合,其离情别绪,想思怀念更为深切,更为沉重。在她的词作中我们不难读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元代伊世珍《琅嬛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②也有人认为该词意仅为怀人之作,无送别之语,《琅嬛记》乃伪托之书,不可据。且不论是送别之词还是怀人之作,我们都能望见凋零清冷的秋夜,婚后不久的女词人独上兰舟,在西楼月满,雁字回时,花自飘水自流,两地人一处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道出挥之不散的相思依恋而又煎熬之情。分别成了他们夫妻不可少的生活,相思、盼归成了清照生活重点,创作支点。“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小重山》),分别不仅十天半个月,长有两三年未归,清照只能在抒发自己的愁怨,并在盼望今年共度新春。丈夫未在,红梅盛开的季节,赏梅时更多的心情是“道人憔悴春窗底,问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想”(《玉楼春》)。“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行香子》)如牛郎织女一样的生活,也借牛女的传说,寄托自己怀念丈夫的缱绻愁情,含蓄而又深切。丈夫不在,便是“夜来沉醉卸妆迟”(《诉衷情》);“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降唇》);“醒时空对烛红花”(《浣溪沙》);“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弄花。”(《蝶恋花》)。“为君欲去凭木兰,人意不如山色好”(《木兰花令》)。曲曲离情,字字相思。婚后二十年,清照依然为丈夫的出行吟唱离情别绪,《念奴娇·萧条庭院》,“黄墨谷先生《重辑李清照集》中说此词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年),明诚知莱州时,易安从居地青州寄给丈夫的,此说可从。”③婚后二十年,依然托词寄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但除却相思之外,我们在清照一些词中亦可读出一种难以言状的哀怨和落寞。

“李清照婚后,赵明诚频频外任,离别相思在一段时期以内,曾成为李清照的创作支点。但在李清照的另外一些词中,我们还可以寻觅到另外一种创作支点,这就是爱情的忧患感和失落感。”④真正爱过的人都体会患得患失的感觉,还有爱人不在身边的失落感。赵明诚虽然直至逝世也未曾正式续弦,但期间也有“天台之遇”之传。在诸多词中我们或多或少能读出清照对爱情的无奈和深深的失落感。如《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香冷未添,被子未叠,头发懒梳,任宝奁闲掩,这样的状态是因为什么?是“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如仅是离愁别恨,何来欲说还休?清照与赵明诚未生一男半女,此事可能让她难以说出?或是赵明诚频频外出,期间还有让清照未确定之事?“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清照爱酒,此次消瘦却是非病酒,也不是悲秋,具体为何事?词人跌宕有效,极尽吞吞吐吐,吐而不尽之意。难道仅为离别吗?下片更深刻地道出心中之情,丈夫要出行,即便“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中武陵人运用了典故,清照为什么称丈夫为武陵人?武陵人,本于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另有《幽明灵》载:“汉明帝永平中,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道迷入山……溪边有两女子,姿客绝妙,遂留半年,怀士求归,既已至家……”武陵人意指远行人却可逢桃花林,可遇山中姿色女子,这是否暗示清照感觉到丈夫也入“桃花林”,也有“天台之遇”?这样的忧患感和失落感让她只能与楼前流水相惜,“终日凝眸”这是何等的落寞?如彭玉平说过:“由于赵明诚在爱情上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背叛,把李清照推向了病态甚至崩溃的边缘。”⑤从今以后,又添一段新愁,什么样的新愁?清照没有明示,但她这种日渐憔悴,兼受相思,失落的煎熬,我们不仅在此词中可见。亦如“髻子伤春懒更梳”(《浣溪沙》); “半夜凉初透”(《醉花阴》);动作的慵懒,环境的凄凉,心情的落寞,在她词中感受到她与赵明诚间感情已非当初,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多丽》)“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怨玉孙》)不仅相思,不仅孤寂,还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别样感情,这些都是赵明诚生前给清照带来的情感纠缠。

赵明诚于公元1129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病逝,清照时年四十六岁。半生情缘给予清照幸福时光,也给予她对爱情的失落感,这些都是她创作的灵感。赵明诚离世后,清照对于丈夫的怀念,幸福的追忆,无限的哀思又成为她创作的另一支点。明诚逝世后,清照不堪重击,大病场,病后作一曲《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金石录后序》载:“葬毕……叙大病……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⑥与此词中“病起萧萧两鬓华”,“枕上诗书闲处好”,木犀花开是相符的。另有一首《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咏梅词,也是悼亡之作,“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清照把明诚的逝世及自己悲痛的心情,用萧史、弃玉的爱情神话故事委婉出之,也代用了南朝陆凯寄一枝梅花给范晔的故事,与自己“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孤苦相比,进一步道出心中悲情。自明诚逝世后,清照这种悲苦孤独之情在后期作品中,多处可见。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此词据黄盛璋云:“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作于绍兴五年(1135)三月。”⑦清照时在金华,国破家亡,丧夫之痛,生活流离等种种苦难给她带来无法排遣的浓愁。丈夫去世,固然物是人已非.一句未语泪先流,非常真率的写照,哪怕泛舟轻行,也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些浓愁。愁本无重量,却恐舟载不动,这样的写法把清照心头的愁绪浓烈推到极致。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永遇乐》)“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等。后期作品涌入的情感不仅是丧夫之痛,还有国破之痛,生活流离之苦等。但与明诚的离去似乎更有关系。一个女子,在太平年间都渴望一份真实的归宿,依恋丈夫的深情,何况在车荒马乱生活无着落时期?如此看来,与赵明诚半生缘、一世情给予清照一段恩爱的情感,也给予她多种情素的人生,为她的词创作垫定了灵感的基础。



二、坎坷一生 感悟人生



清照一生坎坷不平。少女时期活泼可爱,快乐无忧,嫁给赵明诚后,感受爱情的甜蜜同时也饱受相思之苦,闺中愁郁之情,其后半生遭逢国破家亡,丧夫离异,颠沛流离。历经幸福也历经了苦难,清照把她的人生经历及感悟涌入诗词之中,这些经历和感悟也成为她词创作灵感的一个源泉。

年轻的清照充满着生活情趣,她没有守着闺房做女红之事,而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词中体现一幅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形象也跃入眼前。娇俏清朗的少年清照就喜欢遨游山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开阔和美妙。也因为如此,让她历经诸多苦难之后依然坚韧不拔。清照的咏物词共有10首,有“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庆清朝慢》)百花之王的牡丹;“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多丽》)的白菊,“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馀情。”(《添字采桑子》)的芭蕉,还有两首咏桂花,有5首咏梅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词人把桂花称为花中第一流,不反因为它美丽,而是它长存浓烈的芳香,反映她的审美观。此词不仅是吟咏桂花,也有深邃寄托。如沈祥龙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咏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⑧清照多次以梅花为咏叹对象,不仅是她与赵明诚共赏梅花,以梅花而托思情,还有梅花有“无意苦争春,一任众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梅花能开放在寒冷的冬雪之中,傲然而美丽。清照一生坚强到底,犹如梅花一样,任道路曲折,百折不挠。请看“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人娇》);“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满庭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等。清照寄语词中,寄情花中,句句写梅花,也句句写自己。梅花开时没有百花争艳,却坚强开放在冬雪之中。清照前半生寂寞,后半生孤苦,但她犹如一朵梅花般坚强而傲然开放。如果她没有坚贞品质,豁达胸襟,又如何有心寄怀咏物?清照咏物寄怀,也伤春惜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首脍炙人口名作,特别表现出清照对百花的怜惜,对春光的珍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清照的感怀之作大多作于南渡之后,南渡是清照人生的极大转变,国破,家亡、丧夫,再婚离异等等苦难。让她沉吟重叹。看她代表作之一《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写夕阳晚云之下,怀念亲人。“吹梅笛怨”,令人陡然伤感,情怀晦暗。此时又是“元宵佳节”,天气宜人。易安却有“岂无风雨”的疑虑,这是受过无边苦难的人所特有的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佳节时“谢他酒朋诗侣”,是因为“如今憔悴风鬃雾鬓,怕见夜间出去。”她如何过?“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中还有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节的描写和对比,既表现易安对故国和亲人的怀念;也表现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慨和抗议。再看她晚年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可吟唱古今,这是为何?觉得这十四叠字,就是清照总结其一生的佳句。“人生总在寻觅”,我们常这样对人对己说的,可清照一生寻觅,遇见“冷冷清清”,结果“凄凄惨惨戚戚。”正因为一生曲折不平,多逢苦难。一个女人,红颜褪去,在黄昏下,孤身一人看梧桐细雨,景伤人,情更伤人,缅怀过去,其实是再一次经历苦难,清照没有呼天喊地,没有挥臂振词,最终一句淡淡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让人心酸,也让人敬佩。此词不仅仅吟唱个人的愁绪,更是体现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

易安词是婉约词宗,在历经那么多世事后,在婉约词句中常寄托思国怀乡之情,也常抚今追昔,以个人身世飘零的凄苦来现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痛,这也是她在南渡后词创作的主要支点。试看“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临江仙》);“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角色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鹧鸪天》)等,这样词句如果没有切肤之痛,又如何吟出深情长痛?清照后期作品不似前期作品吟唱闺怨别愁,她不仅叹个人身世凄凉,唱思国怀乡之情,也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如《永遇乐·落日熔金》;还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清照写梦中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无恨而往,此词也被誉为“元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

在清照的这些词作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凄苦,也读出她不屈的个性和对事物的感悟。



三、杯中取意,酒中寄怀



我们了解清照一生苦闷,她以何渲泄?酒!酒是清照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李清照是嗜酒的,今传易安词中,写及饮酒的有三分之二强,饮酒而且病酒构成了李清照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⑨清照爱酒,寂寞时喝酒,烦郁时喝酒,临行时喝酒,盼归时也喝酒。我们单从字眼上收寻,有“酒”字的词作15首,没有酒字却着意有酒的有5首,其它词作是否与酒有关系暂且不论,就已有20首了,占清照词作近一半之多。酒是自古以来文人七宝之一,酒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也可激发创作灵感。清照想必爱酒,也懂酒趣。我们看她如何以酒解愁,以酒慰已的。“断香残酒情怀恶”《忆秦娥》;“新来瘦,非干病酒”《凤凰台上忆吹箫》;“谢他酒朋诗侣”《永遇乐》;“酒阑歌罢玉尊空”《好事近》;“浓睡不消残酒”《声声慢》;“酒醒熏破春睡”《诉衷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念奴娇》;“恰才称,煮酒残花”《转调满庭芳》;“香消酒未消”《菩萨蛮》;“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人娇》;“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酒意诗情谁与共?”《蝶恋花》;“爱来小酌便来休”《玉楼春》;“金尊莫诉连壶倒”《栏花令》;“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庆清朝慢》;“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浣溪沙》;“共赏金尊沉绿蚁”《渔家傲》等。清照似乎将酒视为了知己,在深夜里,以酒陪伴,在闺房中,以酒寄怀。因为有酒,清照的情思挥洒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有酒,险韵诗可成。酒是好与否,看饮酒人评味。不可否认的是,酒给清照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易安词的创作,可以说是个奇迹,却也是必然的。她的才情加上她与赵明诚的感情经历,一生坎坷,不难沉吟真情实感。她的创作灵感不是单一来自哪方面,而是综合她的全部。在探索清照词创作的灵感时更感觉到:她是令人同情的,特别是遭逢国破家亡、丧夫离异、颠沛流漓的后半生;她也是令人景仰的,历经苦难,却以自己的才情创作出流传后世的佳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