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怎样寻医问病,找到自已信任和满意的医师,特别是在选择手术医生时,都会利用各种途径来获得理想的医护照顾。另一方面,中国各大医院中,主治(主刀)医师均有多年临床经验,而且还有更高年资医师“场内场外”指导,既或是科室主住,也会有“老”资格同行“观察协助”,多数民众都“乐于”前往大医院治病。
美国寻医问病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我们看看医师的不同,尽管美国培养医师“超”严格,而且对各专科/亚专科均设有住院医师培训后的(有限数量)专科/亚专科培训(Fellowship)机构。但一旦住院医培训毕业获得行医执照后,执照医师就进入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每位医师独立诊治病患,不少非专科培训医师也“主治”专科病。比如:痛症专科就是很好的例子,使得痛症治疗诊所“遍地开花”,造成“轻痛人人管,重痛无人问”的局面。在NY某个City,据了解这类疼痛治疗诊所有100余家,但真正受过专科(Fellowship)培训的医师仅不超过二位,这就是“经济杠杆”的作用。
这种杠杆作用造成对大众利益损害。其普遍现象有二:一是病患转诊专科难,不少医生不愿转诊病人,尽量自已处理“专科”病人,“知难而进”、“决不放弃”。其二是不少外科医师成为“手术工作”者。例如,美国每年进行脊椎手术数量超过欧洲15倍。这些事实难免使我们感到在美寻医问病之难,那么我们能否真接去医院诊治。
美国医院与中国医院不同,由于经济杠杆主导,美国医院的病人多数是由医师本人带入医院,而医院自身的病人多是受政府福利资助的病人,因此,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每次就诊常是不同的医生,当然也很难选择医师,反之,向医院提供服务的医师也不会选择病人。
由此可见,在美国选择医师主要由自己决定,怎样才能找到自已信任而且技术精湛、富有同情心的医师也就成了最大的挑战。
网络的兴起,使大众选择医师的途经大方便,但又更加困难,可以说近乎100%的google结果都有很强的商业成分:一方面医生付款注册,而方面查询者付费查询。本人曾在一年前Google某专科,首页显示近半为医师专业网页,今天再用同一关键词查询后,前三页几乎均显示商业医师名单网,年轻医师利用网络更为多见,不少商业网将医师性别都写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能否把身心健康托于这类网页呢?
在美国寻找自已的医师---“难”!这里有些方法可借鉴:
1.通过朋友:朋友或病友推荐是个较实用途径。希望有个网站专门用于患者对医师进行评定。
2.自已寻找:
-医师应有同情心,否则不会是医技精益者。
-专科医师应有专科(Fellowship)培训;
-好的家庭医师会即时为患者转诊专料咨询;
-无论任何医师,都应重视正确诊断,只治疗而不诊断的医生是没有患者信任的;
-只依据报告成照片结果进行诊断的医师也非同行推荐者;
-外科医师只告诉你手术治疗,而未提供非手术治疗方案者,非优秀外科医师;
-术前应听取另位独立外科医师的诊治方案( 2nd opioin);
-只给你50-50%希望的外科医师,实际上多是无信心。
最后记住:由于专科,特别是亚专科医师严重缺乏,你应尽力寻找专科/亚专科医师诊治“专科”疾病。
3.医院寻医:
先通过医院找到专科/亚专科医师,然后寻找该医师的私人诊所,使自已成为医生的“私人病人(Private Patient)”,把该医师变为“私人医师(My doctor)”。
4.网络寻医:
很难评定。正如前所述,本人google了有关专科医师,显示年轻荐乐于网络自荐,并吃惊发现某city范围google的首位专科医师(专家)尽是毕业仅一年的医生。我们知道,所谓“Top 100 xxx”或“who's xxx”多是付费注册“机构”,请勿被误导。
5.病友组织:
美国有许多专门疾病的病友组织,通过其中的病友推荐实为良策,值得提醒的是,也有商业性很强的“病友组织”,所以病友本人推荐与“组织”推荐可完全不同。
6.人人助我,我助人人:
中美行医各十余年后,认为在美寻医治病更具主动性,寻求自已信任和满意的医师不易,对华人就更不易了。因此我们应抱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极积乐观观念,把自已的好医师,知道的好专科医师推荐分来,你可花上几分钟给我发个邮件(悄悄话),按以下顺序:US/State,ZipCode/Specialist/Dr.____/Telephone:---- (美国/州,邮编/专科/Dr.姓/医师电话),这些信息将会不断更新贴出,别人将会因为你的信息而受益非浅。
谢谢阅读。
谢谢推荐:推荐一位医师或推荐文章给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