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一集, 第一五二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一集)  2001/3/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一集)  2001/3/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1
  诸位同学,大家好!「止观」的意思深广无际,经典上说,「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大乘经里头我们常常看到「寂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由此可知,止跟观是一桩事情。「照而常寂」,观即是止;「寂而常照」,止就是观。由此可知,止观是修行功夫里面的一体两面。过去僧肇大师说过:「系心於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在十善业道上来说,缘就是十善业,我们念念不离十善业,这是止,儒家所谓「止於至善」。

  孔孟的大道,实在说就是《大学》里面的三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是孔孟大道的总纲领,他们一生自行化他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明明德」是观;「亲民」、「止於至善」,这是止。所以他说「知止而後有定」,「定」就是清净心现前,禅定境界现前。我们的心为什麽这麽乱?为什麽定不下来?我们不知止,不晓得应该止在哪里。儒家的学者他们有定功,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学过禅定,定功从哪里来?他知止,他知道止於至善。那个「至善」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明心见性」非常接近。

  我们的修学,我们应该止在什麽地方?一般同修们都说,我们应当止於弥陀圣号。这个说法有没有错?没错。圆不圆满?不圆满。何以说不圆满?因为你对於弥陀名号了解得不清楚,所以不圆满。如果你对弥陀圣号了解透彻,止於弥陀名号是大圆满。这个话怎麽说法?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说过,弥陀名号是第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它圆圆满满包含了其他的四十七愿,少一愿,第十八愿就不圆满。今天从日本传来「本愿念佛」,只执着第十八愿,其他的四十七愿都不要了,第十八愿落空了。就像盖房子一样,房子最重要是屋顶,没屋顶哪成房子?屋顶要多少柱子、多少梁把它架起来,柱子、梁都不要了,单单要个屋顶,行吗?错了,他不懂这个道理。再说四十八愿,它的基础是什麽?是全部的《大乘无量寿经》;换句话说,离开《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也落空了。全部《无量寿经》的架构在哪里?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然後你才知道,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我说你执持名号不圆满,道理就在此地。

  执持名号,最低限度你要落实在十善业道,断十恶业、修十善业,念佛才会产生作用;若不能断恶修善,这个佛号白念了,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麽有人念佛有效果,有人念佛念一辈子还是随业流转?这个关键在会跟不会。会,实在讲很简单,也不难;处事待人接物完全用十善,认真去修十善,决定要断十恶,我们这一句名号肯定往生,你就成功了。

  诸位一定要了解、要明白,阿弥陀佛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就在《无量寿经》上;他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就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释迦牟尼佛这样赞叹,实际上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共同赞叹。我们的心行不善,怎麽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相应,所以你念得没有效果。那些念得有效果的人,你仔细去观察,他都是心地、行为善良的,这才能往生。

  念佛有没有真功夫,最後一招完全显露出来了。你活在世间,你用种种善巧方便去隐瞒人、欺骗人,人家称你一个善人,你得到好的名誉,不见得是真的,看你怎麽死法;那一招不能骗人,真正功夫在这里看。你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潇洒,你是真功夫;你走的时候有痛苦,走的时候很难受,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这一招做不得假,不能骗人。所以我们对於无论出家、在家,你的修行功夫到最後一招全部都显露出来,一生可以蒙蔽人,最後一招不能骗人。

  所以现在在这个时代,出家人修行不如在家人。我有这个感触,黄念祖老居士感触更深。他讲,末法整个颠倒过来了。在古时候,学佛人当中的成就,成就得多、成就得高,那个排列顺序是出家男众第一;这是成就高、成就人数多,出家男众第一,出家女众第二,在家男众第三,在家女众第四,这是在古时候。可是在现代全颠倒了,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真正有成就的,在家女众第一,人数最多,第二在家男众,第三出家女众,出家男众是最後。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我们要反省,我们到底错在哪里?不难看出: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嫉妒障碍,其他的我就不要说了。就这三条,就是地狱的业因。所以古德说「袈裟之下失人身」,这一句话讲得非常悲痛。失人身,你的结果到三恶道去了,你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你这一生修的是什麽?

  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记住一个大原则、大前提,如理如法。理,「法性寂然」,「法性常照」,这两句话就是说明我们的自性。法性是我们的自性,具足圆满的智慧;常照是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常照。寂然是本定,《楞严经》里面讲的「首楞严大定」,这是性定不是修来的,你自性里头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真理。自性本定,现在为什麽不定?现在不是自性作主。谁做了主宰?无明做了主。我们讲「妄心作主」,妄心是什麽?无明,无明就是糊涂,不了解事实真相;分别心作主,执着作主。妄想、分别、执着是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烦恼作主。可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烦恼是虚妄的,烦恼不是真的,法性里头没有烦恼。

  佛看一切众生,看一切众生的本性,所以佛对一切众生尊敬。为什麽?众生的本性跟佛的本性无二无别。《华严》、《圆觉》里,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是不是佛?在佛眼睛里看是佛,确实是佛,一点都不假。从哪里看?从你六根根性,六根根性是真的。你现在为什麽会变成这个样子?六识把你变成这个样子。识是假的,性是真的;真的永恒不变,永远不灭。「不生不灭」,《中观论》里面讲的「八不」都是形容真性,「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是真性,一切众生个个具足,是我们今天要修的。

  怎麽个修法?实在讲,佛教我们用真性不要用妄识,会这一套功夫,做这个转变,你是上上根人,你是圆顿根人,不必经过许多层次,一下就证法身大士了。这个道理、方法是世尊在《楞严经》上说的。所以交光法师难得!交光法师注解《楞严经》还有段故事。他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他生病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他向阿弥陀佛说,《楞严经》传到中国来,自古以来这些注解都没有真正把佛的意思显示出来,所以他想重新做个注解,向阿弥陀佛请假,等把这部经注完之後再往生,阿弥陀佛同意,佛就走了。经上序文里头有这麽一段故事。他给《楞严经》写个注解,叫《楞严经正脉》。

  确实他提出修行的方法跟古大德讲的不一样,他直截主张「舍识用根」,这个方法高!一下就转过来了;换句话说,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要用八识,直接用根性。我们眼见用见性见色性,用闻性闻声性,立刻就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从凡夫地一提升就是法身大士,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了。这方法是高,没错,是佛在楞严会上说的真正的意思,但是没有人能够修得成功;说得是很好,做不到!问题是「舍识」识舍不掉,「用根」不会用,所以你就成不了法身大士。

  古来大德注《楞严经》,是受智者大师的影响,《楞严经》的序文里都有记载。《楞严经》没有到中国来之前,印度有一些高僧大德们到天台山访问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专攻《法华》,发明一套修行的方法,三止三观,这是天台大师发明的;他这个着作也非常了不起,天台家讲「三种止观」,就是天台大师他老人家说的。第一种「渐次止观」,像爬楼梯,一阶一阶往前上;他老人家说《禅波罗蜜》十卷,就是讲渐次止观。第二个「不定止观」,顿渐不定,他讲了一卷《六妙门》,就是《小止观六妙门》。第三种「圆顿止观」,就是他讲的《摩诃止观》,一共有十卷。这是天台家修行的方法。他对於止观这些注疏,总共有二十余种。他还是用心意识,所以对於我们修学比较容易。「舍识用根」在理论上说得没错,我们修行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楞严经》古注的代表是长水大师,宋朝人。交光大师还算新的。有新、旧两派。交光是明朝时候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止观」这一条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二集)  2001/3/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2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二集)  2001/3/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我们从第一行念起: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止观」在前面跟诸位概略的报告过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做一个总结。「知止」非常重要,不但是出世间的证果、开悟,连世间的人天福报都以这个为基础。所以人要是不知止,世出世间法都不会有成就。纵然你过去生中累积很大的福报,你在这一生当中,世间人所谓「得志」,荣华富贵你都得到,在极短的时间,你这一生当中就把你多生多劫累积的福报统统耗尽了,不但自己死後要堕恶道,你的子孙也如世间人所说的「家破人亡」,甚至於子孙都断绝。什麽原因?不知止。所以这比什麽都重要,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能知止。这里总结,『止庄严』,「庄严」就是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止一切恶,这是消极,积极的是修一切善,止恶修善,这才能把一切烦恼断尽。『结使』是烦恼的另一个名称。所以人要不能够止恶向善,这个人前途是一片黑暗。

  而善恶的标准,都以这一部经做准则。「止恶」,一定止十恶,修十善。本经末後所引用的,概括了全部的佛法。全部佛法都是以「十善」为基础,换句话说,都是以「断恶修善」为基础;世间的人天福报也是以这个为基础,然後才知道这一桩事情的重要性。「止」就是讲放下。在我们凡夫位上,我常讲「放下自私自利」,这是总说,要觉悟!就我们凡夫现前烦恼里面最严重的,一个是财,一个是色,这两样东西不放下,不但道业没有成就,世间的福报你也没有办法累积,「积功累德」你做不到。所以你要问:我们从哪里做起?底下这一条,「方便庄严故」,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下手之处,一定要从财、色,这是最严重的,要从这下手。出家人有的时候他对於财色比较淡薄一点,好名,那也是重大的障碍,他要名、要头衔,人家怎麽尊重他,这都是严重的烦恼习气。

  我们仔细再观察,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们,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确实是我们的好模范。印光大师一生没做过住持,没做过当家。他在没有出名之前,只是在普陀山藏经楼;在藏经楼里面服务了三十年,看守藏经楼。这个差事不错,就像负责图书馆一样,他有时间涉猎经教。老法师国学的基础好,有这麽长的时间,等於闭关一样,心定下来「深入经藏」,那个果就是「智慧如海」。离开普陀之後,有很多地方请他作住持,他不干,他让给别人、推荐别人,自己在寺庙里头还是做一个清众;但是大家都非常尊重他,听他的教诲。一生做清众,一生不管事。十方的供养全部拿来做法布施。用这些供养做基金,他办了一个弘化社,就是现在的佛经流通处,全心全力就做一桩事情,法布施,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慈善救济的事情,偶尔为之。钱从哪里来?印经的款项拨出来,我们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那个小册子里面看到的。这些作法都是教导後学,无论做什麽事情要专,专一才有成就。

  我们有今天,是得力於老法师的余荫。我们跟老法师一脉相传,李炳南老居士传他的法,在台中三十多年,依教奉行。他在台中建立莲社、建立慈光图书馆,也做了不少事业,完全遵照大师的教诲。我是李老师的传人,我跟你们讲过,我在他会下十年,真正得力两句话,「一门深入,至诚感通」;两句话一生受用不尽,让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个多幸福、多圆满!所以我们是受印祖的余荫。我们要把老法师的德教传给後人,希望代代都有传人。所以我们懂得止,我们也懂得观;观是看破,止是放下。尤其我们生在这个乱世,一定要像祖师那样高度的警觉,常常想到死到临头,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死。你想想看,死了以後,这个世间哪一样东西能带去?凡是带不去的,充其量有一个妥善的安排,传到下一代,代代往下传。不能有丝毫贪心,有一丝毫贪心你就错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举例子,你们大家能看到。我们在澳洲建这个道场,我原本都谈好了,请葛来姆作会长,黄居士作秘书,柴居士作财务,用他们名义去登记;我在那个道场,也是清众一个。可是没有想到它起了个变化。澳洲的法律规定,登记的人居住距离道场不能够超过七十五公里,而且资格限定要澳洲的公民、要澳洲永久居留身分才可以。我们家里没有这个身分,我才拿到永久居留,我能算一个,另外就找不到了。很难得,柴居士住进我们的道场,他也是最近拿到澳洲公民,我们再要找一个人,找不到了。所以逼着没有办法,现在登记我是会长;秘书一定要公民,我们请柴居士作秘书;另外一个王居士,跟我一样也是永久居留,请他作财务。这是现在这麽安排,不是我的意思。在那边的同修,我们尽量帮助他们将来申请永久居留;如果拿到永久居留,在澳洲住满两年,就可以拿到公民。所以我估计五年的时间,我们同学当中拿到身分之後,我这里马上就移交了;我们的会长、秘书、财务,统统交给下一代了。我们在没有走之前,在旁边协助。所以要放下!要为後世着想,如何妥善安排正法久住世间,这就正确。我们看到有一些人贪恋名位,抓到之後,一生都不放弃,死都不肯放弃,这个错误了。

  我在早年讲经讲过很多遍,四十岁以前用功努力学习,既然出家了,出家的工作只有两桩事情:一个是弘法,一个是护法。有这个天分、有这个条件,学讲经;学讲经的人一生作清众,道场里面任何执事都不担任,让你专心在经教上,教化众生。第二种人,我没有讲经的条件,发心护法,担任常住执事,内护,协助讲经的同学。弘护是一体,我常用钟表做比喻,弘法的人是钟表表面上的指针,护法是後面的机器,少一个它都不会动。你说哪个重要?一定要配合。如果说是弘法的人嫉妒护法的:「他作住持、他作当家,他在道场权力这麽大,大家都得听他的。」护法的人嫉妒法师:「他讲经讲得不错,大家对他赞叹、对他礼敬。」这道场就毁掉了。

  无论弘法、护法,心量要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外面来的毁誉,那是世间人的看法,世俗的观念;我们是觉悟的人,跟他们的看法、想法不一样。所以我们护法的人听到有人赞叹弘法的人,欢喜:「我护的这个人不错,我真有功德。」一点嫉妒心都没有,更爱护他,更护持他。弘法的人听到信徒们赞叹住持、赞叹执事,欢喜!决定没有嫉妒心,完全是一体。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诸位看得非常明显,如果得不到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的护持,我们一筹莫展,我们在新加坡别说弘法了,立足之地都没有。所以我们听到人赞叹居士林,赞叹李木源,我欢喜!我也赞叹他是菩萨再来。他的成就,就是我们整个佛法的成就;他要是失败了,那是整个佛法的不幸。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全心全力来配合,全心全力来协助。

  培训班这几年同学们的成就,我们听到信徒的赞叹。我在马来西亚到处普遍听到大家赞叹,我们同学在那边各处讲经,普遍受到欢迎,我们欢喜。这是个开端,希望要勇猛精进,一定要虚心谦下,要了解事实真相。别人为什麽赞叹我们?因为没有人讲经,我们能讲,他就赞叹。我们真的行了吗?比起从前古来祖师大德,我们差远了。从哪里知道?看看古来大德的注解,我们都看不懂。所以知道别人对我们的赞叹,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要清楚!不可以贡高我慢。别人对我们赞叹是不是超过了实质,自己心里要有数;我们心里对他们非常感激,但是,自己晓得自己不够,差得很远。所以从这些地方,天天去检点,去反省。

  『能如实知』,「如实」是真的知道了,『诸法自性』就是诸法实相,全部都落实在断恶修善。十恶不断不行!十善不修不能成就。我们自己修行,教化众生,从哪里开始?从十善业道开始。不但是印祖常说,虚云老和尚也常说。我过去讲不少经,一开端都引用虚老和尚的话,「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的祖师大德,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深信因果,断恶修善,是世出世间修学的根本,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无论你怎麽用功精进,最後都落空。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