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圣地之行 -- (9)

第九部分 伯利恒 

 

 

这次旅行的一个重要节目是在伯利恒过圣诞夜。我和同住在耶路撒冷旅馆里的一个英国的妇人结伴。在大马士革城门外搭车去伯利恒。伯利恒现在归于巴勒斯坦自治区。到伯利恒就算去另一国家了。10多分钟后,车停在一堵铁灰色的水泥高墙前,我怎么看它都像一堵新的柏林墙。穿过边防站,我们叫了辆出租车才到了市区山脚下。

 

          

 

伯利恒希伯来语意思是"面包的房子"。在圣经中不时提到这个地名,路得(大卫王的祖母)就是在这里遇见波阿斯的,产生了一段浪漫姻缘(见《路得记》)。大卫王也诞生在这里。

"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 (弥迦书>>5:2)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耶稣基督诞生在这里的一个马槽里。

 

这个小洞穴即是耶稣出生的地方,银星就是代表指引东方三博士来拜见新出生的耶稣的星星。上面用拉丁文刻着"耶稣基督在这里诞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的朝圣客们,围着银星轮流唱着赞美诗,那歌声是如此的圣洁美妙,透过石壁直上云霄。耶稣基督2000多年前诞生在这个冰冷的马厩里,现在在这上面建立了圣诞教堂, 由亚美尼亚教会管理。旁边的圣凯瑟琳教堂,她的1224日的圣诞弥撒向全世界转播。

 

圣凯瑟琳教堂

 

 

这时的伯利恒,全城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各学校组成的仪仗队忙着吹吹打打作准备。广场上到处都是人,各媒体对游客们进行采访。有趣的是本人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被记者采访都发生在伯利恒。一个不知是什么电视台的人,大概见我是个亚裔人就采访了我。问题包括对伯利恒的印象,和对那"柏林墙"的看法。因为害怕惹事,我只谈到伯利恒后的激动的心情,着实让记者们失望了。后来同行的英国妇人责怪我,说我应该讲耶稣看到那水泥墙会很不高兴等等。

 

伯利恒城内的广场

 

 

 

大街上闲逛着许多巴勒斯坦男子,天色渐渐黯下来,我感到在广场上独自闲逛有点不安全,便走进临广场的一家餐馆。里面坐满游客, 好多游客在那里等待黑夜来临去参加午夜弥撒。

在餐馆里我碰见一位来自法国的中年妇女,她出生在诺曼底附近的地方,参加了一个国际组织(名字我忘了)帮助巴勒斯坦人重建家园。她说这里的人不愿好好地工作劳动,整天讲要Fright,也不知道他们要fright什么。我想起白天看到的游行队伍中那些天真无邪的儿童,不禁让人感到心痛。他们被困在这个没有希望的地方要到几时呢 ? 这里的就业率极低, 据说超过50%的成年男子进过监狱。

 

游行队伍中的儿童

 

黑夜总算来临,我离开餐馆回到广场。去圣凯瑟琳教堂的路已经被封住,只有事先Reserve参加弥撒的人才能进去。我只好和许多人在栏杆外面等着。天下着雨,我感到越来越冷,不过心中还是觉得有希望。根据经验弥撒开始后,若有地方会放人进去的。果然二十分钟后,栏杆撤离我便随人们进入圣凯瑟琳教堂。教堂里弥撒还在进行。期间人们唱了好多圣诞歌曲。我感慨万分,终于能在伯利恒度过圣诞之夜。

 

圣凯瑟琳教堂1224日的圣诞弥撒

 

第二天早晨我乘坐小巴离开了伯利恒。过边界的时候有以色列边防军上车检查护照和同行证。车上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妇女。 她看上去既不是犹太人也不象阿拉伯人。她告诉我她是基督徒去伯利恒看望她的姐妹。她的身份证和巴勒斯坦人的不同。围墙内的巴勒斯坦人是不可以随便离开巴勒斯坦地的。车离开了边防站,离开了"柏林墙"。到哪一天这世界才能象圣经里所描写的那样:

 

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  

"

《以   书》 23

 

 

附:

离开2005年的圣诞节已经整整三年了,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我不明白为什么神会允许阿以冲突的存在?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会死去?那些可爱的巴勒斯坦孩子们命运会如何?原本是去朝圣,但在伯利恒的所见所闻,实在让我无法接受。我为此很低迷过,可是蒙神的怜悯,最终我还是回到他的面前。今天又是一个圣诞节,而今年真是很特别,有些事让我暂时无法平静,可是有一点我深信:

 

“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 

 

《诗篇》2910-11

                                                           --

 

 

祝世界风情的朋友们圣诞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