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民主义的曲解1

【瓦解共产极权从破除谎言开始 】共产政体有两大支柱,一个是暴力,一个是谎言,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谎言的作用远比暴力要大数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建党的理论基础,也是中
华民国立国的理论基础,它的產生,根源於中国传
统固有文化及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精
华,它之反对偏重阶级暴力的马列毛思想,是必然
的。这一特性,从孙中山先生於民国十三年在三民主
义讲演中,特别批判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

争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论及剩餘价值论,再从中山
先生与越飞发表联合宣言中,特别声明﹕「共产主
义,事实上不能引用於中国」各点,均可获得明确的
论证。


  由於三民主义具有反共性,成為共產主义运动的
「障碍物」,因此从第三国际,托洛斯基到毛泽东
们,都要对它「作坚决的斗争」。而共產党人所採取
的最重要的斗争手法,便是对三民主义理论作出种
种的曲解,本小节拟从中共所出版有关民国史论著中
对三民主义的曲解加以驳正。


■ 贰、中共对「三民主义」的曲解

  中共对三民主义的曲解与利用,早在民国十三年
即已开始进行。当时,共產党与国民党建立「联合
阵线」,在组织上是利用国民党名义发展共產党组织
,在思想上则歪曲三民主义使之与马列共產主义混
同,使人把三民主义看成马列共產主义。


  也由於这原因,因而引起国民党忠实党员的警惕
,终发為民国十六年四月的「清党」运动,共產党
由於「联合阵线」的挫败,乃转而在农村里威胁农民
,建立武装叛乱根据地。国民政府从民国十九年到
二十四年,五次剿共,终使中共不得不放弃江西根据
地而向西北流窜,经二万五千里长途跋涉,数十万
大军,抵延安时所剩不过万餘残兵。中共眼看军事崩
溃,党运岌岌可危。為挽救其军事危机,乃积极宣
传「停止内战」、「抗日救国」,民国二十六年向国
民政府承认四项诺言﹕(註五九)


  三民主义為中共今日之所必需,本党(指中共
)愿為彻底实现而奋斗。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
动。

  取消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统一。

  取消红军,改编為国民革命军。



  共产党为什么要「为彻底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
?这是很难令人理解的事情。而究其实际,共產党
所以提出这项承诺,近程目标,是要换取国民党对它
的宽容;远程目标,就是要利用三民主义对国民党
员进行思想统战,兹剖析如下﹕

  (一)看过去中共如何曲解与利用三民主义


  中共利用与曲解三民主义,步骤有三﹕

第一步:
是混同三民主义,企图把三民主义和共產主义变成
一个东西;   

第二步:
是肢解三民主义,企图造成「三民主义其名,而马克
思列寧主义其实的共產主义」;

第三步:
是消灭三民主义,企图去掉三民主义而实
现「人类最美满的制度」~~马列共產主义。(註
六○)


  1混同三民主义

  所谓「混同」,就是摘取 孙中山先生於民国十
三年(一九二四)讲演三民主义时所说「民生主义
就是共產主义」的一段话,从而断章取义,把三民主
义与共產主义说成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註六
一)最典型的文件,是毛泽东於民国二十七年(一九
三八)二月「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谈话」。记者问
﹕「现在有人说共產党既宣佈相信三民主义,便不能
再相信共產主义,先生对此问题的意见怎样?」毛
泽东回答说﹕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有些人说共產党员宣佈
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就是等於放弃自己的共
  產主义的信仰,我可以再一次正式代表我们的党
郑重声明﹕这只是拨弄是非者的谣言,这绝不合乎
  事实。我们是共產党员,我们宣佈愿与国民党同
志们一起去為中山先生的未竟的革命事业~~即為
  中国的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和经济地位
平等的三民主义的事业而奋斗,同时,我们绝不会
  放弃我们自己虔信多年,并為之牺牲奋斗多年的
共產主义。其次,有人说,如果你们宣佈為三民主
  义实现而奋斗,同时又信仰共產主义,这便不合
乎三民主义的立场,因為三民主义与共產主义根本
  不相容。关於这一点,我可以再一次郑重指出﹕



这种说法完全不对的。这种说法既不合乎手创三民
  主义和国民党的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的理论和行
动,也不合乎中国革命的情形。从理论上看起来,
  三民主义的民族、民权、民生等主要内容,与共
產主义所主张彻底改造中国经济制度,使中国人民
  达到民生幸福;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使中国
人民达到民族独立;彻底摧毁封建压迫,使中国人
  民得到民主自由这些思想恰能相容的。因此,共
產主义与三民主义绝不是不能相容的,因而本党与
  国民党也不是不能合法并存和携手合作的。(註
六二)


  為了扩大并宣传这观点,中共还出版了很多书加
以阐明,妄称三民主义与马列主义有下列相同点﹕

  歷史渊源相同

  陈伯达说﹕「三民主义是我们民族中一部分最好
的旧传统的一种继承」。(註六三)而马列主义也
「不是舶来品」。因為﹕马列主义是中国工人阶级
和中国人民的财產;马列主义是在中国现实的歷
史基础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几千年来的进步
和伏羲的思想,是向著马列主义这方向发展的;

马列主义是有著中国工人阶级的基础。结论﹕如果没
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现实歷史上,也一定要產生
马列主义的。共党不但把马列主义说成「不是舶来品
」,而且特别强调「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的歷史关
系」又说﹕「国民党人朱执信先生,首先介绍马克
思主义到中国来;孙中山先生讚扬马克思学说,
是集人类思想之大全,肯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
主义;国民党党员之介绍和马克思唯物史观来研
究中国哲学的歷史~~胡汉民。」(註六四)


  民族主义的主张相同

  陈伯达说﹕「中山先生主张反帝(主张和新俄联
合反帝)、承认国内民族自决权、革命的民族主义
必须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这与马列主义的主张,在
原则上是大体一致的」。(註六五)

  民权主义的主张相同

  陈伯达说﹕国共两党都以建立「真正民族共和国
」為奋斗目标,中山先生的「直接民权」,与一八
一七年巴黎公社所表现的直接民权与列寧提出的苏维
埃制,是完全相同的。(註六六)


  民生主义的主张相同

  陈伯达说﹕中山先生主张「平均地权」、「土地
国有」、「节制资本」,都是「对於社会主义抱恳
切高尚的同情」,而且「中山先生并不否认阶级斗争
的存在」。(註六七)有了这些「相同」,毛泽东
进而指出﹕

    从以上所说的一切,你可以看出,在中山先
生亲手著作的三民主义理论中,绝找不出三民主义
  与共產主义不相容的指示来。……从中山先生的
讲演里……应当得出那些结论来呢?结论应当是﹕



  第一、三民主义与共產主义是能够相容并存的,
三民主义与共產主义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关系;第二
  、认為三民主义与共產主义不相容的人,实际上
是不懂三民主义的人,特别是不知民生主义為何物
  的人,这些人应该是国民党中的极少数;同时,
认為共產主义与三民主义不相容的人,实际上也是
  不了解共產主义的人……这种人也应该是共產党
中的极少数。而对於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认為
  这只是某一方面的个人行动,任何一方面不能因
此来反对另一方面的全党及其主义。(註六八)


  毛泽东等人把三民主义的共產主义说成一个东西
之后,接著就大声的说﹕「共產党一方面十年来所
实行的一切政策,根本上都是符合於孙中山先生的三
民主义的。」又说﹕「我们同意实行孙中山先生的
革命的三民主义……作為各阶层『统一战线』的共同
纲领」。更说﹕「我们不但不拒绝三民主义,而且愿
意坚决实行三民主义,而且要求国民党同我们一道来
实行三民主义,而且号召全国实行三民主义」。甚
至於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共產党信仰不信仰实行
不实行的问题,反而是国民党信仰不信仰实行不实
行的问题。」(註六九)中共这种说法,真使一般人
混淆了三民主义的真义,而不知如何适从?


  2肢解三民主义

  共党以共產主义混同三民主义的目的,是要消除
国民党人仇共恨共分共的观念,使之对共產党產生
亲切感,进而与共產党建立「统一战线」,这也叫做
「瞌头」政策。但是,等到建立「统一战线」以后
,他的目的达到了,所以不再「瞌头」而要「摇头」
,也就是不再混同三民主义而要「肢解」三民主义
了。怎样「肢解」呢?简言之,就是把三民主义「一
分為二」。因為共產党人认為,宇宙都是充满著矛
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既有矛盾,就有斗争
;有斗争,才有发展。三民主义就是三民主义,其
[66]
本身原无矛盾,而共產党為了要在它的中间来发展斗
争,因此,便给它製造了矛盾,说三民主义有新、
旧之分;有真假之分;有「彻底的」与「不彻底的」
之分;有「革命的」与「反革命的」之分。
扬弃中发展。」并且还说这个固然是孙中山「忠实於
民主主义的逻辑结果,也是中国共產党的民主革命
纲领的胜利」。(註九二)
     孙中山当年之随从副官马湘撰稿。「
辛亥粤军北伐始末」,由「民革」中委姚雨平撰稿。
    「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及破裂经过」,
由「政协」委员张录村撰稿。「北洋军入湘及湖
    南独立经过」,由汤薌铭撰稿。「京剧
界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由「政协」常委梅兰芳
    撰稿。
    
註一二﹕同註一,页一七八。
註一六﹕『中国第二歷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
资料汇编』(一九一一~一九四九)第一辑(江苏﹕
    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月)。这部资料
书根据该馆副馆长王可风主持编辑的『中国现代政
    治史资料汇编』(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年)
初稿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并补充一九一九年五四
    运动以前的档案资料,编辑而成。第一辑是
「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第二辑為「南京临
    时政府」(一九一二年)。第三辑开始,按
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两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
    济、外交、文教、群眾运动等大类分為若干
辑,每辑分為若干册。自一九七九年起陆续出版。
註一八﹕Zhang Kaiyuan,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stud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n the People's
[85]
        Republic of China," i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Seattle, May 1980), Vol. 5, No. 5, pp.
        525-531.
註二二﹕吴雁南,「辛亥革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新华月报』(文摘版)(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八○年十二月),页六二~六四。
註二六﹕张太雷,「辛亥革命在中国国民革命上之意
义」,『嚮导週报』第八十六期(一九二四年十月八
    日),页七○五~七○六。陈锡祺,「孙中
山和辛亥国民」,『中山大学学报』(季刊)(哲学
    社会科学版)第四期(一九七九年),页二
○;邵传烈,「孙中山」(上海﹕人民出版社,一
    九八○年十月),页七八。
註四○﹕吴大琨,「略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文史哲」,页一四,一九五五年第一期。引自「三
    联书店」出版『中国资本主义有关问题讨论
集』下册,页五六六。
註四三﹕黄彦,「介绍孙中山『致郑藻如书』」,『歷
史研究』双月刊第六期(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出
    版),页一八三~一八四。
註四六﹕尚明轩,『孙中山传』(北平﹕背景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三月出版),页一三~一五。
註四七﹕金冲及、胡绳武著,『辛亥革命史稿第一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七月出版),页
    五八。
註五○﹕吴安家,「大陆学者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
,「东亚季刊」一三卷四期(民国七十一年四月一
    日出版),页一五三~一五五。
    国七十五年六月),页二八。



据中共所述﹕

    我们共產党人承认「三民主义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承认「三民主义為中国今日
  之必需,本党愿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
產主义的最低纲领与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是基本上
  相同。但是,这种三民主义是什麼三民主义呢?
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
  先生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
解释的三民主义。……这篇宣言,区分了三民主义
  的两个歷史时代。在这以前,三民主义是旧范畴
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在这以后,三民主义


  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新的半殖民地资產阶级
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是新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
的革命的三民主义。这种新时期的三民主义,新三
  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在新时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
义。(註七○)总之,中共為肢解三民主义,不惜
  用二分法加以曲解﹕


  A‧划分所谓的「新、旧三民主义」


  中共所指的「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
、扶植工农」的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它说﹕

    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產党才称之為「中
国今日之必需」,才宣佈它「愿為其彻底实现而奋
  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与中国共產主义在
民生主义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


  同。至於旧三民主义,那是中国革命旧时期的產
物。那时的俄国是帝国主义的俄国,当然不能有联
  俄政策。那时国内也没有共產党,当然不能有联
共政策。那时工农运动也没有充分显露自己在政治
  上的重要性,当不為人所注意,当然就没有联合
工农的政策。因此,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国民
  党改组以前的三民主义,乃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
,乃是过时了的三民主义。离开联俄、联共、农工
  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没有前途的,一切有良
心的三民主义者必须认真考虑这一点。(註七一)


这种说法,完全是不合歷史事实的,因為国民党与苏
俄断交并清除共党以后,不但统一了全国,而且获
得八年抗战的胜利,怎麼说「离开了联俄、联共、农
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就「没有前途」呢?



  毛泽东曾这样说﹕「汪精卫、李精卫们儘管起劲
地干什麼反俄反共反工农的偽三民主义,自会有一
班有良心的有正义感的人们继续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
义。」(註七二)洛甫也说﹕「自从汪精卫、周佛
海、陈公博之流公开成為汉奸之后,他们仍然恬不知
耻的利用著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招牌,他们把
孙中山先生一切革命的主张与言论,都有意曲解為他
们公开卖国的理论根据」,而这三民主义,就是「
假三民主义」。(註七三)


  后来中共的政治教材,更明白指出﹕

    汉奸汪精卫的民族危害份子,為了要达到使
全民族投降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假造三民主义,
  把三民主义变成对外妥协,对内反共的工具。如
在民族问题上,假三民主义者主张建立「东亚新秩
  序」。在民权问题上,假三民主义者主张建立「
共同防共」。在民生问题上,假三民主义者主张建

  立「中日经济提携」。(註七四)有了假三民主
义,自然有真三民主义。(註七四)


  洛甫在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二月十六日出
版的『解放週刊』指出﹕「对於共產党根据马克思列
寧主义所瞭解的真三民主义才能算真三民主义;反之
,不根据马列主义所了解的三民主义,那就是假三
民主义了。」这就是共党真假价值判断的标準。


  C‧划分所谓的「彻底的与不彻底的三民主义」

  中共於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九月二十二日
发佈共赴国难宣言,第一条指出﹕「中山先生的三
民主义,為中国今日之所需,本党愿為其彻底的实现
而奋斗」。一般人看这一段话,对於「彻底的」这
三个字,只理解到这是共產党表示实现三民主义的决
心,绝不知道,这里面却暗藏著阴谋。共赴国难书
发表不到两个月,毛泽东在解放週刊上公开发表「国
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该
文说﹕


    共產党没有一天不反对帝国主义,这就是「
彻底的民族主义」;人民代表会议的苏维埃制度也
  不是别的,就是「彻底的民权主义」;土地革命
更无疑是「彻底的民生主义」。(註七五)

  这也就是说,必须行苏维埃制、必须土地革命才
是彻底的三民主义,否则,虽為三民主义,亦不彻
底。眾所週知,反帝、苏维埃制与土地革命都是共產
主义的主张,由这逻辑推论的结果;无异乎只有行
马列主义才算是彻底的三民主义了。



  D‧划分所谓的「革命的与不革命的三民主义」


  综合前述,凡新的、真的、彻底的三民主义,便
是「革命的三民主义」,凡旧的、假的、不彻底的
三民主义,便是「不革命的三民主义」。

  除了以上的说法,中共还製造一些似是而非的名
词,用以取代三民主义。原来,毛泽东早在「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一文,即称﹕要「
号召全国人民实行三民主义……共同一致為民族独
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这三大目标而奋斗」。新华
日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社论上,也说﹕「三
民主义之目的,实為求得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
幸福。」当时国民党人对这种说法,并没有注意,
即使注意了,也只认為是对三民主义认识不清罢了。
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中共中央委员会
為发展国民精神总动员发表一篇告全党同志书,其中

关於真假三民主义的解释,比洛甫所说更為明显具
体。他们认為真正三民主义是「民族独立、民权自由
、民生幸福」。是何意义?解析如下﹕

  以言「民族独立」。共產党所谓「民族独立」,
从字面上看,好像是整个民族对外求独立;但是一
究其实际,则是对内求独立,而不是对外的独立;是
汉满蒙回藏各族分离开来各自独立,而不是各族团
结起来在国际社会争取独立。所以他们「独立」的另
一名词就是「自决」。中共根据史达林所说﹕「民
族自决的真正意义,是殖民地半殖民和其他被压迫民
族完全分立的权利,是各民族的独立的国家的存在
权利」。根据这「经典」,他们更露骨的说﹕


    被压迫民族应从心所欲的组织起来,他有权
按自由的原则,去组织自己的生活,他有权与其他
  民族為联邦关系;民族是完全可以分立开来,而
且都是一律平等的。……这一种所谓民族自决权与


  某些改良主义者口中所说的「民族自治权」不同
,盖仅仅获有民族自决权的少数民族的全部政权,
  依旧是掌握在统治民族的手里……因此一个民族
,要想在国际主义旗帜下联合起来,就必须先有完
  全的民族自决权,那才可能。(註七六)


换言之,就是要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从中国分裂出来
,再「在国际主义旗帜之下联合起来」。这是中共
的所谓「民族自决与民族独立」。因為其民族独立是
站在这种基础上,所以首先对於国民党的民族主义
提出反对。

  毛泽东在答美记者史诺的谈话中说﹕「我们的政
策恰恰与国民党施行的政策相反。南京的原则是大
汉族主义,我们的政策是绝不含糊的民族自决。……
我们不变更的反对大汉族主义。」「我们反对日本
对朝鲜人、台湾人、中国人、蒙古人的政策;同时也
反对国民党对蒙古人、西藏人、回人和其他少数民
族的政策。」「甘肃、寧夏的回人,已经在组织他们
自己的自治政府。苏维埃不仅不去干涉他们的这种
合法的民族向上心,并且恰恰相反,深深地鼓励他们
。这正和南京所施行的政策处於相反的方向。」毛
又说﹕「在苏维埃政府之下,这些少数民族可以享受
他们自己『独立』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
註七七)毛泽东的话,对照当前中共少数民族政策,
即可知其全属谎言,可是在当时,还没有人能看到
中共真实的少数民族政策為何,因此,对於很多人,
尤其是少数民族,颇能发挥统战的功能。


  以言民权自由,所谓「自由」,有个人自由与国
家自由。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四十年,其目的,就是
在於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个人自由固需要国家来
保障,而在国家还没有独立自主,尤其当抗战时期
,国脉民命犹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求国家自由更重
於个人自由。可是,共党在此时不向日帝争国家自


由,却极力向政府争「民主」与「自由」,是即称為
「民权自由」。它的十大纲领说﹕「全国人民,除
汉奸外,皆有抗日救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
武装抗敌之自由」;并且这种自由要有「高度性」
,要有「绝对性」,要「让人民自动的武装起来,准
许民眾自动参加抗战」。吾人研究歷史,可知虽在
抗战时期,当时政府仍注意人民自由问题。像在「抗
战救国纲领」中,既曾明白规定﹕「在抗战期间,
於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於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当予以合法之保障」(第二十六条
)。而共党所要求的自由,不是法令范围内的自由,
而是「高度性」、「绝对性」自由。当时毛泽东即
大声疾呼﹕



    争取政治上的民主自由,為保证抗战胜利的
中心一环。抗战需要全国的和平与团结,没有民主
  自由,便不能巩固已取得的和平,不能增加国内
的团结;抗战需要人民动员,没有民主自由,便无
  从进行动员。(註七八)

  按照这一段话,它指出﹕如果不给共党民主自由
,他们就不帮助抗战,因此也就不能保证胜利。在
全面抗战时期,政府不是需要团结吗?要团结非得接
受他们的「民主自由」不可,否则就不同你和平!
抗战时期,政府不是需要动员民眾吗?要动员民眾就
非得接受他们的「民主自由」不可,否则就不让你
动员民眾。也可以说﹕共党的「民权自由」,实际上
已成為它攻击政府的武器。


  以言民生幸福。国民党革命的出发点就是求民族
的生存,中山先生手订「建国大纲」更明白规定「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抗战时期,虽当国家财政极為
艰困之际,国民党八中全会仍通过「三年建设计划
大纲」,其主要点就是侧重经济建设,关於财政、金
融、交通、工业、矿业、农林水利、社会各方面,

均有详细具体规定。


  在社会建设方面,尤其希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安定人民生活,以巩固战时社会秩序,增进人民幸
福。而中共所以在「民生」之下,加上「幸福」二字
,却另有目的。共產党的所谓民生幸福,其具体原
则是改善民生,而改善民生的具体办法,就是「加薪
加餉」和「减租减赋」八个大字。他们為什麼要把
「加薪加餉」和「减租减赋」八个大字联在一起?共
党作者莫烟在「抗战期间的民生问题」这本小册子
里有很好的解答。它说﹕「打开窗户说亮话,要希望
现在的政府机构,来注意改善民生问题,无异与虎
谋皮。……所以目前全国人民所需要的,所迫切要求
实现的,是一个抗日的民主政府」。「总之,為要
彻底改善民生,则民主的国防政府,应当即速建立起
来。」(註七九)此所谓「民主的国防政府」,即
指有共党参加的「联合政府」。


  由上述可知,共党的第二步,就是要肢解。肢解
的方法是「一分為二」,将一个三民主义划分成新
、旧三民主义,真、假三民主义,彻底的、不彻底的
三民主义和革命的、不革命的三民主义。这样划分
三民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变换三民主义的内容,使三
民主义其名,而马列共產主义其实。而且说,你国
民党坚持的三民主义,是旧的、假的、不彻底的、不
革命的三民主义,而我共產党所要為它奋斗的三民
主义呢?是新的、真的、彻底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这样,对於共党為何要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的问
题,在逻辑上便能言之成理了。不过,这「理」是曲
解的「歪理」,而不是真「理」。


中华民国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国父与俄罗斯共產党代表越飞发表

「孙越联合宣言」

孙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组织甚至苏维
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国
,因中国并无可使此项共產主义或
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
故。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意。

三民主义是反共的主义!!
三民主义是抗俄的主义!!

三民主义之国策為
国家至上!!
民族至上!!
驱逐俄帝!!
光复北疆!!




  3消灭三民主义

  共党最后的目的,当然就是要消灭三民主义,上
述共党对三民主义的混同和肢解,只是达到消灭三

民主义的过程与手段而已。毛泽东说得很明白﹕

    共產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產主义的思
想,他们是经过资產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
  社会主义与共產主义阶段。共產党有自己的党纲
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產主义,这是与三民
  主义有区别的,其民主革命的方式,比任何党派
為彻底。……我们的做法,并未超过资產阶级民主
  革命基本范畴的私有财產制度,在现在的抗战阶
段与战后彻底「民主共和国」的阶段,都是资產阶
  级民主革命任务的阶段。而在中国任何忠实的马
克思主义者,他是同时具有现实实际任务与将来远
  大理想两种责任的,并且应该懂得,只有现时实
际任务获得尽可能的完成,才能有根据有根基的发
  展,到将来的远大理想阶段去。所谓远大理想是
什麼?就是共產主义,这是人类最美满的社会制度
  。(註八○)


  这一套说法,即来自共党理论的所谓「阶段革命
论」。共党将共產主义运动分為两阶,第一阶段為
「民主革命」,亦称為「资產阶级民主革命」,第二
阶段為「社会革命」,亦称「社会主义革命」。资
產阶级民主革命的依据是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故称
民族民主革命。共產党為了夺取政权,它必须参加
资產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而以建立所谓「民主共和
国」為目标,因此,在此时期,它不能以共產主义
為主张,即如毛泽东所说,它不「超过资產阶级民主
革命基本范畴的私有财產制度」,它与资產阶级民
主政党一样主张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所不同的是,
资產阶级以民主政党民主主义為目标,而共党则以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為「最低纲领」。共產党的目的,


是要通过最低纲领以实现「最高纲领」,此最高纲
领,即马列共產主义。因此,共党必须夺取政权以后
,才算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那是属於第二阶段

的革命。共党宣佈「三民主义為中国今日之所必需」
,这「今日」,即指「民主革命」时期而言。「明
日」的中国呢?在共產党人心目中,那时「必需」的
就不是三民主义而是共產主义了。三民主义之消灭
,那是必然的。共党的做法,观夫一九四九年中共建
立政权以后,不但不许信仰三民主义,而且不许讲
述或传播三民主义,这不就是很明显的事实?









参、对中共曲解三民主义之驳正

  (一)对中共学界曲解民族主义之驳正
  中共学界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曲解主要有三﹕

  1称民族主义是「资產阶级民族主义」﹕中共称
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团体為「资產阶级革命的主派
」,则其民族主义自然也就被名為「资產阶级民族主
义」了。孙先生曾借用法国大革命时所倡的自由、
平等、博爱与林肯所倡的民有、民治、民享来解释三
民主义,大陆学者张磊竟因此断论说﹕「十分明显
,西方资產阶级民族主义构成了孙中山的民族解放纲
领~~民族主义的主要来源了内容。」(註八一)
进而认定,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根本就是「资產阶级
民主主义思潮的组成部分」。(註八二)


  按民族主义运动固然是近代的產品,但民族主义
本身乃是人类群体生活中的自然表现,也可说是自
爱的扩大。所以,当代研究民族主义极负盛名的学者
汉斯(Carlton J.H. Hayes)就指出﹕「史前世界
就充满著民族主义者」。其与阶级何干?即使在一个
有明显阶级对立的族国,民族主义的诉求必然超越

阶级,大战时代是最好的明证。所以另一位民族主义
研究者黑兹(Fredrick Hertz)说﹕「民族主义业
已证明比其他任何政治信念更為有力」。(註八三)
因此要把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解释為(资產阶级民族
主义),显然不符歷史史实。


一个民族是一个具有相同语言文字、相同风俗习惯以及
相同兴衰命运的人群。在一个民族中,有富人,有穷人。
人的贫富与人的智能、勤惰、机运有密切关系。
一个人的勤惰是自己意志可以控制的,但是
一个人的智能是天生的,不可控制,
一个人的机运部份可能是他人造成的,部份可能是天然的。
我们可以协助贫困的人,帮助贫困者进学,為贫困者提供就
业机会。同时,对富有者徵以累进税,如此
富有者对社会承担较大比例之财务责任,
贫困者有机会脱贫变為富有者,两全其美。

在社会中鼓吹贫富对立,煽动阶级斗争,
这是叛逆行為!!
这是亡国之道!!

民族包括富有者,民族包括贫困者,
资產阶级民族主义?!这不是矛盾的吗?
资產阶级民族主义?!这不是在搞阶级调和吗?
资產阶级民族主义?!这不是在突出资產阶级的歷史地位吗?
共產党人要兴无灭资!!
这些中共歷史「学者」的无產阶级立场飞到那里去了!!

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时,全国不分贫富,全国不分地域,
全国不分老少,都要奋起抗战!!首先奋起者是不必為生活
忧虑的人,就因此定性為「资產阶级民族主义」!?
「资產阶级民族主义」是一句自相矛盾的话,
「资產阶级民族主义」倡言者是一群亡国奴!!!



  2称民族主义没有反帝内容﹕中共学界称孙中山
的民族主义缺乏「明确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帝内
容」,(註八四)这是不正确的说法。

  孙中山的演讲谈话,向来视对象、时、地而有
不同的侧重,但最终目的无非在族国的富强,即使
在联俄容共以后,孙中山手订的建国大纲还是要强调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次為民权」、「第三
為民族」,其强调民生建设依旧,并未忽视族国的自
由平等,事实上,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原本就是来自
对帝国主义的抗争,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理之当
然。


  中共学界认為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轻
信和幻想,甚至发表过一些妥协性的言论,如要求
国际协助,发表宣言保障外人既得权益等。」(註八
五)事实上,这显然是孙中山策略的运用,也是民
生、民权、而民族的一贯态度。就当时环境而言,没
有列强的资本者技术,无能发展民生?假如当时国
内政治安定,孙中山的「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的
主张,极有可能成功。而孙中山所以主张国际共同
开发,目的就在使列强相互牵制,不致受帝国主义之
害。其既倡导世界大同,又反对世界主义,就是在
警告人们不要抱有幻想,小心提防帝国主义。


中共学界认為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轻
信和幻想,甚至发表过一些妥协性的言论,如要求
国际协助,发表宣言保障外人既得权益等。」

孙中山的「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的
主张,极有可能成功。而孙中山所以主张国际共同
开发,目的就在使列强相互牵制,不致受帝国主义之
害。



  3称民族主义具有大汉族主义与种族主义色彩﹕
中共学者批判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大汉族主义与
种族主义色彩,主要依据「血统」与「同化」两方面



  大陆学者认為孙中山「把血统夸大為民族形成
的首要因素,……实际上是為种族主义提供了理论
依据……忽视或抹煞了少数民族在中国歷史上的重要
意义。」(註八六)

  虽然,在辛亥革命以前,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曾有
若干以种族主义立论的偏激反满言论,但并非孙中
山的思想。因為孙中山於民国五年在东京纪念民报创
刊一週年的部分讲词,谈到﹕「兄弟听见人说,民
族革命是要尽灭满州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
的原始,是不甘心满州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
。……我们并不恨满州人,是恨害汉人的满州人」。
民国十二年孙中山手著『中国革命史』中再三申述﹕
「余之民族主义……对於满州,不以复仇為事,而务
与之平等共处於中国之内,此為民族主义对国内之
诸民族也」。(註八七)因此,「平等共处」焉能解
释為「大汉族与种族主义」呢?


  中共学界批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内主张以汉
族為中心的同化政策,显然忽视或无视於少数民族
之说法,这也不合歷史事实,因為汉族佔全中国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以汉族為中心」的同化观念
,在孙中山有关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虽确偶有出现,但
孙先生不仅倡国内诸民族平等,并且承袭传统文化
中「以大事小」的精神。民国八年孙中山手著的「三
民主义」的简篇中曾明示﹕


    大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
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
  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為何?即汉族当牺
牲其血统、歷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
  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為一炉而冶之,以成
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為积极之目的也。(
  註八八)

这样的民族主义是体现重视少数民族,并非大汉族主
义与种族主义者。中共之要歪曲民族主义,其目的

是想将民族主义归结為「依靠中共的帮助,孙中山的
民族主义才以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
华民族,作為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的準则」(註八九
)以凸显中共才是正统。



(二)对中共学界曲解民权主义之驳正

  中共对於民权主义的曲解,重点集中在批判民权
主义是「资產阶级民主主义」、「缺乏彻底实现人
民权力的内容」以及「局限的自由观与平等观」。

  1称民权主义是「资產阶级民主主义」﹕依据中
共的说法,西方民主思想是属於「资產阶级」的,
资產阶级的民主主义应予否定,而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思想主要渊源於西方,因此必须打倒。所以说﹕「
孙中山虽然全面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但用的是资產阶
级共和制的準则,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啟蒙意义而
已」。(註九○)并批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未曾包
涵深刻、明确的反封建内容」,所以没有能进一步
理解封建专制的政治基础~~地主阶级,「从而也就
不可能把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作為国民革命的真正目
标」。(註九一)这显然是抹煞事实,盖孙中山以平
均地权作為国民革命目标之一,早在同盟会成立之
前。民前七年(一九○五)正月,孙中山重订致公堂
新章要义中便标明,以「驱逐韃虏,恢复中华,创
立民国,平均地权為宗旨」。同年六月,在中国同盟
会员盟书及次年的同盟会总章,均一再重复斯言。

  又基於要论证「中共才是正统」之目的,中共学
界竟把孙中山有关民权主义思想的发展,说成「在
中国共產党与国际无產阶级的帮助下,才⊕以革命精
神重新阐释了民权主义,使它反映了歷史的特点,
获得了新的生命」。理由「不仅是因為资產阶级共和
国方案的破產」,迫使孙中山「重新检验民权主义
,还由於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到来,向革命民主派
的政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民权主义必须在自身
[78]



  上述说词,不合史实,盖孙中山思想的重要论著
,早在中共出现之前业已完成,其中包含三民主义
本、孙文学说、民权初步等,都完成於民国六年。五
权宪法的演讲虽然发表於民国十年,但观念早在民
国前六年(一九○六)东京民报发刊周年纪念演讲中
业已提出,较早的手稿很可能与三民主义同毁於陈
炯明叛变。而中共学界竟改称孙中山有关民权主义思
想的内容,是中国共產党革命纲领的胜利,无非是
强调只有中共的发展继承之下,才能将「资產阶级民
主主义」过渡到「无產阶级专政的新民主主义」。


  2称民权主义是「缺乏彻底实现人民权力的内容
」﹕中共学界批评民权主义「捨本逐末」与「低估
群眾」。所谓「捨反帝反封建之本而逐政体方案之末
」,认為孙中山没有对「资產阶级民主制度的主要
构成部分採取否定的态度,而只是希冀矫济它的『弊』
、『穷』,……因而缺乏彻底实现人民权力的内容」
(註九三)。这显然是要说明,只有中共所实行的「
人民民主专政」才是「彻底实现人民权力的内容」


  其次中共批评孙中山低估无產阶级的群眾力量而
高估资產阶级、小资產阶级和民族资產阶级的力量
,因此期望有產阶级来唤起民眾,领导革命是办不到
的,只有在无產阶级领导之下才有可能彻底实现人
民权力。事实上,俄共、中共难道都是无產阶级群眾
所领导的吗?既然如此,為什麼共党要自命為无產
阶级的先锋队?為什麼列寧要求职业革命家?由他们
来发动群眾,组织群眾,实际上是利用群眾,以彻
底实现共產党人的权力,而不是实现人民的权力。(
註九四)


俄共、中共的当权派都不是无產阶级群眾,
都不是从低收入家庭成长的穷人。

俄共、中共的当权派都是职业的「革命家」
,都是从小康家庭成长的中產者,

俄共、中共的当权派都是利用贫困的农民為
共產党夺权。夺取政权之后贫农仍然是贫农
,夺取政权之后,共產党徒变為赤色资本家
,变為骑在人民头上的老子党与太子党!

在贫农眼中看共产党是过河拆桥、兔死狗烹
,就是这麼一点小窍门!



  3称民权主义是「局限的自由与平等观」﹕中共
学界批评中山先生民权主义的自由观与平等观,局
限於政治法律的领域,而不及社会经济基础。就自由
而言,大陆学者引用列寧的话来佐证说「资產阶级
民主主义的自由,只是纸上的自由,而不是事实上的
自由。因為举行集会需要场所,而高楼大厦却是私
有财產」。(註九五)因而它是带有鲜明的局限性。
事实上,孙中山有关社会经济的讨论很多,希望政
治革命、社会革命一次完成,而中共故意避开不谈。


  就孙中山的平等观,中共学界同样认定其是受著
「歷史的、阶级的局限」,认為孙中山「片面地夸
大了自然稟赋对天生的不平等的作用,势必把人们的
聪明才力视為一种纯粹先验的素质」。(註九六)
这又是马克思主义教条,意图否定自然的不平等,由
是可以消弭分工,也就祛除了阶级的根据。所以中
共学界要说﹕「在共產主义理性王国中就不存在著人
们间的知识上的悬殊状况,因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的差别业已消除。」(註九七)儘管今天少数大陆
学者仍然保有这样的想法,但这显然缺乏经验与逻
辑的基础。



  (三)对中共学界曲解民生主义之驳正


  中共对於民生主义曲解的重点,大致可分為﹕1
称民生主义為「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2称
民生主义「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认為孙中
山未能明确理解经济问题。


  1称民生主义為「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
依马克思主义教条,歷史的发展是由资本主义而社
会主义(共產主义),因此,民生主义必须被解释為
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必须被埋葬,最后才由中共
来继承发展。


  2称民生主义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大陆学
者為了抬高中共的身价,曾一再表示「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是在中共协助下提出的。他们还说中共所
推行的所谓「新民生主义的经济」﹕

    是符合於中山先生的原则的。中国共產党在
一开始便十分重视如何解决作為民主革命核心的农
  民土地要求的问题。中国共產党主张和坚持用革
命的办法来领导农民运动,来解决土地问题,来实
  现「耕者有其田」。(註九八)



事实上,中共所推行的「土改」政策与中山先生所主
张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政策,是完全
大异其趣的。第一、中共所推行的是共產主义,以消
灭私有财產為宗旨;而中山先生所主张的民生主义
,以解决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為目标,容许私有制度的
存在。第二、中共没收全大陆的土地,农民只有土
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是道道地地的土地国有;
而「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根本目标,是耕地农有。
第三、中共用清算斗争地主的手段,解决土地问题;
而民生主义的土地政策,完全使用和平方法,解决
土地问题。第四、中共实施「土改」的结果,使农民
都变成农奴,终日在集体农场当牛马;而「耕者有
其田」政策,则使农民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人人都能
丰衣足食。因此以暴力的阶级斗争来解释民生主义
是不对的。

  3称中山先生未能明确理解经济问题﹕為了解决
中国工业化问题,中山先生提出「节制私人资本」
与「发达国家资本」。大陆学者也加以曲解和否定﹕
第一、他们认為中山先生在国体问题上始终不曾认
识到无產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这一缺陷反映在社会
经济纲领中,就使得进行「节制资本」和「发达国
家资本」的国家的性质缺乏明确的界说。第二、他们
批评中山先生所提有关资本课题的主张具有主观社



会主义色彩。(註九九)第三、他们批评中山先生為
了避免将来发生「社会革命」,想乘中国资本主义
尚未高度发展的时刻,採取预防的措施,是一种反动
的「空想」。(註九九)第四、他们认為中山先生
把一切用於生產的资料和工具,当作资本的看法是「
完全谬误的」。(註一○○)


  事实上,中山先生是最能明确理解经济问题的,
他所提的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的方法,具
有重大意义,第一、这两个方法能避免「文明的恶果
」,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第二、中山先生把「国
家资本主义」作為迅速摆脱「不发达」状态和实现「
实业主义」的有力手段。(註一○一)

  民生主义的内涵除了土地和资本问题外,尚包括
食、衣、住、行问题,而中共却甚少或不提食、衣
、住、行问题,不提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认為解
决了土地和资本问题,食、衣、住、行问题自然可
获得解决。其二、中共统治大陆四十多年来未能解决
大陆人民的食、衣、住、行问题,如大陆学者敢以
公开介绍中山先生所提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及其重要
性,极易引起大陆人民对中共政权的不满。


■ 肆、小结

  总之,中共在评价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时,
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也就是在肯定之餘,不忘指
出其缺点和局限性。例如,在肯定中山先生為「资產
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
家」和「中华民国的创始人」时,批评
他带有资產阶级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孙中山鄙视俄罗斯之苏维埃制度!!
 共產党瞎吞俄罗斯之亡华谋略!!
 共產党带有无產阶级的奴才性!!

又如,将三民主义区分
為新、旧三民主义,批评「旧三民主义」的缺点和肯
定「新三民主义」的优点,在在突出「共產主义」

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际上,这种主观的
愿望,极易為事实所粉碎。因為经过四十年的实践
检验,试问民权主义主张人民有言论、信仰、行动、
出版、结社、迁徒等自由,大陆人民是否享有?民
权主义主张以推翻专制制度始,以建立主权在民的民
国终,至今中共仍旧推行专制独裁的统治,这又该
如何解释?民生主义的目的在於解决人民的食、衣、
住、行问题,中共政权究竟解决了多少?这一切足
以说明共產主义的招牌已失灵了。


註释

註 一﹕吴安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共史
学新探』,初版(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民国七
    十二年九月初版),页一七六~一八○。

註 二﹕「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叙言(
一~八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一
    ~六页。


註 三﹕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
合书局,一九五八年)。

註 四﹕Edmund S.K. Fung, "Post-1949 Chinese
Historiography on the 1911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London), Vol. 4. No. 2.,
pp.181-215

註 五﹕同註一,页一七六。

註 六﹕黎澍,『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五五年六月)。


註 七﹕吴玉章,『辛亥革命』(北平﹕人民出版社
,一九七三年八月)。


註 八﹕何香凝,『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愷』(北平﹕
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七年)。

註 九﹕陈旭麓,『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上海﹕
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二月)。

註一○﹕『辛亥革命回忆录』(北平﹕中华书局,一
九六一~三年)。


註一一﹕汤名节,「共匪筹备纪念辛亥革命之情况及
其阴谋」,『匪情月报』,民国五十年十月二十日出
    版,页三三~三八,大致分工如下﹕「南
京临时政府政治情况及中山先生被迫交出政权经过
    」,由「民革」主席何香凝担任撰稿,「
辛亥前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活动以及对北洋军阀的斗
    争」,由「民革」副主席程潜担任撰稿。
「黄花岗起义亲歷记」,由「民革」副主席熊克武
    担任撰稿。「辛亥革命前后黄兴的革命活
动及其与中山的分歧」,由「政协」常委李书城担
    任撰稿。「关与黄兴和兴中会」,由「全
国人大代表」周震麟担任撰稿。「武昌起义前后
    」,由「政协」常委张难先撰稿。「文学
社与武昌起义」,由「政协」常委李六如撰稿。

    「辛亥后孙中山在广东的几起几落」,由「
民革」中常委陈劭先撰稿。「辛亥革命与华侨」
    ,由「民革」中常委陈其援撰稿。「辛亥
前同盟会在北方的活动」,由「全国人大代表」、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仙洲撰稿。「辛
亥伊犁独立经过」,由「民革」副主席邓宝珊撰稿。
    「秦陇辛亥起义纪实」,由「政协」委员
张鈁撰稿。「赵恒惕的起家及其失败」,由「民
    革」中常委唐生智撰稿。「谭延闓统治湖
南始末」,由「民革」中委方鼎英撰稿。「中华
    革命党山东反袁军始末」,由「民革」中常
委寧武撰稿。「跟随孙中山二十年的回忆」,由
[84]

註一三﹕同註一,页一七八。

註一四﹕同註一,页一七八。

註一五﹕香港『大公报』(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


註一七﹕Li Xin, "The Project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Modern China (Lon-
        don October 1979), Vol. 4, No. 2, pp.
531-534.


註一九﹕同註一,页一八二。

註二○﹕同註一,页一八三。

註二一﹕同註一,页一八三。


註二三﹕刘耀,「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新华月报』(文摘版)(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八○年八月),页七五~七八。

註二四﹕同註二二,页六二~六四。

註二五﹕李泽厚,「二十世纪初中国资產阶级革命派
思想论纲」,『歷史研究』(月刊)第六期(一九七
    九年六月十五日),页一四~一七。


註二七﹕林铁钧,「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反封建思想」
,『中国史研究』第二期(北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一九七九年二月),页四。


註二八﹕尚明轩,『孙中山传』(北平﹕北平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三月),页八三,复旦大学歷史系中国
    近代史教研组编著,『中国近代简史』(上
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五月),页三一一~三
    一二;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六四年),页一七。

註二九﹕毛泽东,「中国共產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六四年),页二五三。


註三○﹕尚明轩,『孙中山传』,页一六○。

註三一﹕同註三○,页一二六~一二七。

註三二﹕吴熙釗、严石、王乐天,「论孙中山的唯物
主义宇宙发展观」,『中山大学学报』第四期(一九
    七九年),页一一七~一二三。

註三三﹕『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撰,「爱国主义是
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人民日报』(一九
    八一年三月十九日)。

註三四﹕同註一,页一八二~一八九。

註三五﹕同註一,页一八二~一八九。

註三六﹕同註二二,页六三~六四。


註三七﹕YU-FA CHANG,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 Rrtrospec-
       tive after 70 Years."『辛亥革命研讨会论
文集』,页三八七~四○八;另见章开元,「就辛亥革
    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近代史研究』
第一期(一九八三年一月出版),页一六三~一六四
    。

註三八﹕张玉法评﹕「章开元、林增平主编『辛亥革
命史』」,『中国现代史书评选辑~~中共书籍~
    ~』,(台北﹕国史馆编印,民国七十五年
六月出版),页一四六~一六九。

註三九﹕同註三八,页一五一。


註四一﹕钱穆,「中国社会之剖视及其展望」,『政
学私言』,(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五十七年五月,
    二版)。


註四二﹕陈木杉,「近年来中共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
概况」,『中国论坛』第二四五期(民国七十四年出版
    ),页一九~二一。


註四四﹕张其昀主编,『国父全书』(台北﹕国防研
究院,民国四十九年三月出版),页三五二~三五七
    。

註四五﹕同註二,页一八六~一八七。

[88]


註四八﹕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歷史研究』第六期(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
    ),页一九。

註四九﹕章开元,「解放思想,实事求事,努力研究
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一辑』(北平﹕
    中华书局,一九八○年九月出版),页四。


註五一﹕方志钦,「论孙中山和黄兴的关系」,『辛
亥革命史丛刊第一辑』(北平﹕中华书局,一九八○
    年九月出版),页三三。

註五二﹕薛君度,『论黄兴与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一辑
』(北平﹕中华书局,一九八○年九月出版),页五
    一。

註五三﹕同註一○,页三九及同註一一,页五一~五
二。


註五四﹕邵传烈,『孙中山』(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十月出版),页九三~九六。另见黎澍,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北平﹕人民
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六月出版),页九一~九四。

註五五﹕同註三,页四四五。


註五六﹕同註三,页四四六。


註五七﹕胡绳武、金冲及,「孙中山在临时政府时期
的斗争」,『歷史研究』第二期(双月刊)(一九八
    ○年四月十五日),页六四~六五。

註五八﹕徐梁伯,「应该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
『社会科学战线』季刊第四期(一九八○年出版),
    页一六六~一七二。



 
    以上為 第二节 对孙中山先生的曲解
 以下為 第三节 对三民主义的曲解
 
 以下的「同註一」,
 应视為「同註五九」,
 餘类推。
 



註五九﹕王章陵,『共党战略与策略』,第一版(台
北﹕光陆出版社,民国七十五年五月一日),页七六
    。

註六○﹕同註一,页七七。

註六一﹕樊芾棠,『中国共產党曲解三民主义的分析
』,(建国公论社,民国二十九年二月),页七。

註六二﹕毛泽东救国言论集,(新华日报馆,民国二
十八年印行),页二九四。

註六三﹕陈伯达,『三民主义概论』,(中国文化社
,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出版),页一。


註六四﹕马克思列寧主义与三民主义研究提纲,「中
共对於三民主义之曲解」,(中央调查统计局,民
    国二十九年六月一日印)。

註六五﹕同註五,陈伯达前引书,页二六~四三。

註六六﹕同註五,陈伯达前引书,页五二~五三。

註六七﹕同註五,陈伯达前引书,页六五~八五。

註六八﹕同註四,页二九四。


註六九﹕同註三,樊芾棠前引书,页七。


註七○﹕三民主义与共產主义,(冀鲁豫书店,民国
三十二年印行),页八~一○。

註七一﹕同註一二,页八~一○。

註七二﹕赵元明编,『毛泽东、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
主义、论三民主义』(大眾书局,民国三十五年出版
    ),页七。

註七三﹕同註一四,赵元明前引书,页七~九。


註七四﹕孟东波,「三民主义与共產主义」讲授大纲
,(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学院,民国三十年油印),
    页四。

註七五﹕邱维廉,『与中国共產党论三民主义』,(
胜利出版社,民国三十一年出版),页九~一○。

註七六﹕同註一七,邱维廉前引书,页五二。

註七七﹕同註一七,邱维廉前引书,页五二。

註七八﹕同註一七,邱维廉前引书,页六四。

註七九﹕同註一七,邱维廉前引书,页六八~七四。


註八○﹕毛泽东,「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
级的任务」,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发表。

註八一﹕张磊,『孙中山思想研究』,(北平﹕中华
书局,一九八一年八月)页一九。

註八二﹕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三○。


註八三﹕朱坚章评「张磊著孙中山思想研究」,『中
国现代史书评选辑』第二辑(台北﹕国史馆编印,民
[91]

註八四﹕同註二五,页二九。

註八五﹕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三一~三二。

註八六﹕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五二~五四。

註八七﹕同註二五,页三二。

註八八﹕同註二五,页三三~三四。

註八九﹕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二○。

註九○﹕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七○~七一。

註九一﹕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七六。

註九二﹕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七八。

註九三﹕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八四、一一四。

註九四﹕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八四。

註九五﹕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九一。

註九六﹕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八七。

註九七﹕同註二三,张磊前引书,页八九。

註九八﹕李泽厚,「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歷史研究』(月刊)(一九五六年十一期),页四
    七~四八。


註九九﹕张磊,「试论孙中山的社会经济思想~~关
於民生主义的研究」,『近代史研究』第二期(北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年),页
一六○。

註一○○﹕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北平
﹕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页三四六。

註一○一﹕同註四○,页三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