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既然决定走出去,走向世界,就没有选择,就没有退路,就不可能避开锋芒,就要准备智慧而勇敢地迎战。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两天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全球的时代,倡议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
这一观点,迄今为止,仅得到了俄罗斯等其它金砖四国非正式的支持,基本上“流产”。
小川的倡议非同小可,如果说不是公开地向美国“叫板”,实际上已经别了美国的风头。
美国不高兴了,正如中国刚刚上市的热书,《中国不高兴》。
美国朝野上下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出手,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历史上,从来都是美国打上门来,而这次有点玄,中国找上门来了。
“是祸是福”,世界静观其变。
看不出,小川的倡议是对美国近日出笼的总额为1.15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的仓促应对,而更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义无反顾地准备实施国际化金融战略的前奏,表现了中国决心在金融危机尚未偃旗息鼓之际顺势走出去,走向世界,参与引领新一轮经济复苏并与美国在金融货币领域同舟共济的方针和意志。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第一波金融危机仍在不断发酵和升温的关头,公然要求美国退出国际货币霸主舞台,显然是一种即直接又委婉既合理又危险的“亮剑”。
结果,就像一枚投入平静池塘的无形炸弹,骤然间引爆巨波荡漾,震惊了美国, 惊动了世界。
立马作出迅速反应的不仅是美国财长盖特纳,而且总统奥巴马亲自批挂上阵,在第一二时间迅速地表达和澄清越来越不含糊的立场,主流新闻媒体和民间智库也纷纷走向前台,一面倒地附和美国新政的声音,释出坚定的信息:
那就是,美国依然强大,中国须三思而行,知难而退,免得伤了大家伙的和气。
3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后的第二次记者会上表示:“我不认为需要新的国际货币(global currency)。”
他一言以蔽之,否定了以新的国际货币代替美元的必要性。
他还说:“现在美元正展示坚挺之势(extraordinary strong),是因为投资者仍然认为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的国家。”
盖特纳挑的更白,他坚决反对中国将SDR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扩大使用范围的建议。
毋庸质疑,奥巴马和盖特纳的发言,就是对中国“动摇美元”立场的强烈抗议和坚定否决。
随着美国强硬的宣誓,市场急转直下,恢复平静,不再认为美元短期内会退居二位,或被其他货币所取代,美元基本上止跌,趋于稳定,国际舆论骤然没入沉寂,过渡到下一个话题……
小川是中国培养的土生土长的顶级金融学家,是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金融货币政策的娴熟制定者和执行者,还是中国政府高官中具有博士学位并公认为有真才实学和实践经验的决策者,因此,他的倡议绝非学术论文式的探讨,理应是代表中国政府的严肃政策宣示,可以理解为向美国和国际间抛出的一个战略性风向球。
中国总理温家宝此前针对中国在美资产“安全性”的讲话,与周小川随之提出的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倡议不谋而合,似乎是一场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演出的“双簧戏”。
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目标直指华尔街的第一声呼唤。
给世界的印象是,大戏即将登场,中国在行动,而且是具体行动,还高调的很,不掩锋芒。
美国朝野上下,一向视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为重大的国家利益,交出美元霸主权并非易事,要让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俯首称臣,拱手相让,没有理由不经过一场残酷的血战或最激烈的交锋来最后定夺。
而且,这场交锋,美国还必须是落败者,胜了只会使之霸气更盛,美元更难撼动。
谁都知道,金融体制里的水很深,玩钱者都是智勇双全的高智商,华尔街操盘手林立,还要有超级人脉,争取世界强国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力挺,而这恰恰是中国的“软肋”。
大中国的概念,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到现在还没有搞定,仍然排在议事日程之外,当然,更没有落实到自己管辖的边界内,如人民币、港币、澳币和新台币的统一。
中国还没有走出金融国有化的边界,哪里谈得上金融国际化的主导地位。
中国精英阶层深知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难度,“偷鸡不成蚀把米”、兵戎相见的结局,不可不防。
但他们同样知道,受制于美国的金融货币政策,中国将永远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出头,因此走向世界是必然的,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不会后退,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颠覆或打碎现有的国际货币系统,是一场艰难的没有硝烟的战役!
中国的对手是强中之超强的美国。
中国的醉翁之意不在是否马到成功,而在制定长期的战略,聪明地造势,形成国际间气候,为逐步参与引领国际新经济秩序的重定和重建,争取更多更实际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作准备。
过去的中国,即使发出这样的声音,美国绝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这一次就不同了,奥巴马亲自接招,两次都由奥巴马亲自回应,可见美国对美元地位的关心程度,以及对中国存有的根深蒂固的戒心。
中美之间本来错综复杂的关系,会不会因小川的“叫板”变得越来越微妙?
金融是经济的精髓,政治是经济的延伸,而军事为政治和经济保架护航。
在21世纪的今天,高度发达的西方制度和文明已经完成了一个美丽的轮回,自然显得力不从心,危机四伏,正处于革新换代的生死存亡之际,应该说十分正常。
一旦转型成功,浴火重生的美国将更加强大,无与伦比,不可小视。
要美国放弃得天独厚的美元独霸地位,则意味着让美国自动推出金融帝国的历史舞台,以自残的方式削弱其赖以维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三大板块的主导权和核心实力。
理论上讲,除非美国整个疯了,否则至死都不会放弃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硬通货的控制和操纵。
这种肆无忌惮唯利是图的控制和操纵,利益覆盖面太大,只有美国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才能挥洒自如,称王称霸,连结在同一条藤上的瓜的欧盟,都自感无力,被排除在外。
欧元的重整和崩溃只是时间问题,难以相信,13个“各怀鬼胎”的欧洲国家一时心血来潮建立起来的欧元体系,会有多强的生命力?
而美元的强大,在于美国举国上下的凝聚力,它极大地与美国国家的重大利益挂钩。
多年来美国凭借其美元的霸主地位,透过主导国际金融体制而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捞得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结果是,美国总是好处占尽,渔翁得利,而将风险转嫁出去,世界逆来顺受。
美元的霸主地位使美国独大,专横和霸道,是美国近代强盛的秘诀。
美国财政上一旦出现危机,其“杀手剑”便是利用美元占世界实体商品结算的垄断地位大印钞票,将由此产生的赤字以公债的形式“打包”在全球市场出售,让整个世界为其买单,消化赤字,人为地制造市场流动性,而对世界是否出现通货膨胀和人民生活生灵涂炭完全不屑一顾,毫无担当。
2009年3月20日,美联储推出总额1.15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其中3000亿美元用于购买长期国债,7500亿美元购买由房利美和房地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最高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使美联储今年以来购买这两大房贷机构的债券总额翻番。
尽管如此,以印钞的方式由政府回购国债,意味着向市场上投放等量的流动性。这种方法的好处远远大过直接向市场内投放现金,因为后者会造成通货膨胀。
由于美国金融风暴仍在肆虐,加上过度举债,赤字膨胀,开动“印钞机”人为地注入市场大量流动性,未来势必出现美元贬值、全球金融动荡的局面,这种单一强势美元货币的地位令人担忧。
一旦美元因滥发而贬值,倒楣的是整个世界,谁也逃不掉,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
而一旦美元失去其霸主地位,美国的诸多好处也会随之而去,美国将沦落为衰落的大国,风光不在,这将是美国不可忍受无法接受的结局。
可以想象,美国怎么会放弃什么好处都占尽的美元地位?
美国绝对不会同意中国的倡议,而作为同一个集团的欧盟和日本最终也一定会支持美国。
有能力支持中国倡议的大概只有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他们在“廿国集团”中只佔少数,均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圈子,时时面临自身难保的困境,而且立场漂移不定,指望有限。
不容置疑,世界有理由希望,美国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强行地变成世界流通货币的霸权货币政策时代应该结束了,因为只有产生一个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和由此引发的形形色色的危机。
现实是,美元霸主地位是美国的历史和强权以及其他众多因素促成的,要改变它,就必须得到美国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否则,所谓“只有世界各国团结起来,方能消除和改变不公平的世界货币政策”的呐喊,只能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
就实力而言,美国虽然遭受百年不遇的由次贷危机引爆的重大金融危机,进而触发全球性实体经济危机,但美国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美国传统上是一个崇尚传播忧患思想和推崇危机意识的民族,似乎每一天都在你死我活的阴影下迎送着世界末日,以此凝聚举国上下的民心共识、激发众志成城的战斗氛围,其阴阳之谋和真正实力从来就深藏不露。
中国人的危机意识远不如美国人,常常是,只有当外敌的入侵发展到刀架在脖子上,才会引起警觉。
30多年来,中国的整体实力得到空前提高,然而,中美之间的实力仍然相差悬殊。
美国2008年的GDP接近1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几乎30%。
而中国只有4万亿美元,仅占5%。
中国和俄国加在一块的GDP还不到美国的一半,而由13个国家组成的整个欧盟也只有17万亿美元,根本无法挑战美国。
美元背后代表的是美国的整体实力,目前世界上还不可能有代替美元的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面临三极鼎立的局面。
美国、欧盟和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将着力于如何加快经济复苏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定和重建,中国率先倡议的“终结美元霸主地位”旨在抛砖引玉,精彩之戏远未开锣。
美国引爆的金融危机继而演变的全球性实体经济危机带给世界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如果美元不行,那么可替代货币是什么? 怎样才能实现?
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都致力于解决国际货币问题,并绞尽脑汁建立了各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美元越来越受制于美国政府的政治考量,几近崩溃的边缘。
此次金融危机表明,美元问题不仅远未解决,反而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愈演愈烈。
中国的美元资产面临风险。
中国虽然强大了,但还没有强大到与美国一对一摊牌的地步,实力有限,因此,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中国的金融产业完全是国有化,没有全球化,远未与国际金融体制接轨,甚至还没有跨过华尔街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众多的中国的访美交易团、抄底团和采购团只是走马观花,参观交流,仅仅游离在华尔街国际金融体系的外围。
中国的国际化金融机构也只是在香港和美国等地设立了几个分店。大
中国的货币地位受制于国家的出口创收型结构,在买方主导的市场,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既要求对方买你的货,又要对方用你的货币来支付。
而美国则相反,美国是一个以消费为乐趣的进口型国家,买方市场决定了美元的强悍霸主地位。
除非中国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发生改变,可能吗?
至少在短期内只是一种奢望,出口型决定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是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的“基本生态”所决定了的。
美联储购买1.15万亿美元债券意味着开印1.15万亿美元的新钞票,向市场注入美元的流动性。
美元贬值的风险不可避免。
随着美元贬值压力加剧,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也面临风险。
中国的外汇储备去年底已高达1.95万亿美元,其结构以美元为主,美元的大幅贬值,将令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下降。
截止今年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共达7390亿美元,中国已经“荣升”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或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投资者。
中国已经和美国紧紧地绑在一条航船上,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度过危机。
为保护中国的自身利益,中国提倡终结美元的特殊霸主地位并建立超越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但美国却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中美之间的竞争趋势暗潮汹涌,要有充分的准备,两国相连的海洋将经常伴随着飓风海啸,“擦枪走火”,屡见不鲜。
一场围绕国际储备货币的全球“货币战争”正在发酵和升温。
金融危机和货币战争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同时,也给中国金融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走向世界,与国际金融体系和华尔街接轨是必由之路。
快速提升中国金融业走向世界的最有效方法,是与华尔街和美国金融机构领先企业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合作,实现危机中的战略抄底,势在必行。
欧美公司参股中国企业比比皆是,而中国企业参股欧美大公司却屈指可数,如今这种局面可能发生深刻的改变。
中国需要借助这样一场百年一遇的危机突显激流勇进的强国之志,正面接招,迂回迎战,深入“敌后”,以极小的代价跳跃式切入华尔街和美国产业腹地,参与引领全球新一波经济的复苏。
倡议取代美元霸主地位是中国伺图参与重建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第一步!
既然发出了第一声呼唤,美国和世界都已听到了中国的声音,也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中国没有选择,只有跟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