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营创新
———————————————————————————————————————
四通故事(27)告别会
我和李玉、万方(1984年,北京)
从1984年3月初在印甫盛家里首议办公司,到我9月初离京赴美,整整六个月,前两个月筹备,后四个月运行。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投入了自己巨大的热情。我不惜力气、努力实干。我知道,我们是在拓荒,而拓荒者的故事。总是那么激动人心。
人生挥洒的空间,有政、学、商三界,也因此需要三种不同的境界。从政需要独立和远见,其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治学需要废寝忘食的刻苦,其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商需要长袖善舞、善抓机遇,其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哈哈,我这是在歪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要由“灯火阑珊处”的蓦然回首,回归到“人憔悴”的青灯苦读,有点难。而我,还是按原来的计划去美国当访问学者了。
临走之前,一连安排了三个会:一是面对地方上的各路神仙;二是面对领导和左邻右舍;三是面对公司内部的同仁。
1984年9月1日,在香山卧佛寺,以四通电子贸易部开业的名义,邀请了海淀区政府、工商、税务、银行、环保、市容等地方上的方方面面。向他们汇报公司取得的成绩,拜托他们以后多多关照。
第二天,9月2日,在四季青乡贵宾室,以四通技术开发部工作汇报的名义,邀请区领导贾春旺、邵干坤、张福森、四季青乡乡长李文元、名誉董事长于光远、顾问冯兰瑞以及一条街上兄弟公司的各位老大,向他们汇报公司的发展规划,请他们多多指导。
第三天,9月3日,在板井村线路板厂,举行了四通全体员工午餐会,也是我和大家的告别会。
这次讲话,有个记录整理稿,下面是其中的一些原话:
“因为日程安排紧,走之前没有更多的机会了,利用这次午餐会的时间,同大家集体聊聊天”。
“为什么这时候去美国做访问学者?虽然这是早就定下来的事,但去与不去,我也权衡再三。公司初创,按理这时候不应该离开大家。但公司现在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事业也有了基础,势头也不错。生意做起来了,赚到了第一笔钱,口袋也鼓起来了。我现在走,公司垮不了。”
“出国的机会难得,因为四通迟早要走向世界,这次出国,可以投石问路,在海外寻找合作和合资的对象。现在就走,步子是急了一点,但将来回头看,也许这样并行作业,为我们将来的发展争取了时间。”
“大家要继续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不管海外有没有机会,我们的根基,还是在国内。这是我们的根据地,一定要建设好。人才、资金、技术、渠道、市场,是公司立足的根本。”
“四通的兴旺发达靠什么?靠人才,也就是在座的各位。纳贤,是四通的成功之道。我们的重视人才,在社会上颇有好评。人们说:四通内部团结、四通的班子整齐、四通聚贤能力强。这种评价,更多是一种期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靠事业去吸引,才能凝聚到高素质的人才。用人固然要不拘一格,三教九流、鸡鸣狗盗、不忠不孝,唯才是用,但也要注意,不要因此而伤害了公司的肌体。”
“关于技术和贸易的关系,我们的方针是:以贸养技,以技促贸。”
我同时宣布了人事安排:在我赴美期间,沈国均任代总经理。三位副总的分工是:王安时负责贸易、刘海平负责实业、李文俊负责行政、财务。我父亲万老任总会计师。
1984年9月5日,李文元、沈国均、王安时、李文俊等人,到首都机场送我离京赴美。
同日,李玉飞广州转深圳,调深圳大学电脑中心工作。
暂时的,我完美谢幕。
———————————————————————————————————————
(第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