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经济危机的始发地在美国,恐怕地球上的人没有什么异议了。然而,对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经济危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可谓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
一些国家的人们认为,原因在于美国人超前消费寅吃卯粮之后不能按期还贷款造成的雪崩效应。但有些人不这么看,他们先后搬出几个说法,其中以下两个尤为流行。
一种说法是一个中国人创造的公式引发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这种说法就像是一个持枪杀人犯在面对警察的审问时,答复说是手中的枪而不是他本人杀了人一样荒谬可笑。众所周知,任何公式都有它成立的前提条件,一旦前提条件失去了,公式的效用也就大打折扣。美国人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说中国人创造的公式引发了金融危机,在看似高估中国人智商的同时,实际上旨在转移世人关注的目光,和当年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错在旧地图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另一种说法是中国人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一点是美国一些高官或学者们提出来的,目前在美国的群众基础也不错。甚至一些美国人相信中国人存钱不花却借给美国,不是在为美国提供便宜的信贷,而是试图让美国人养尊处优,不再努力工作是包藏祸心之举。这种说法也同样与理难通,而且堵住了将来借钱的路。试想,一个国家发行债券就是向别人借钱,卖出的债券借到的钱数量多少都是可由发行国控制。如果债券发行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责任要由借钱的国家来承担,那将来哪个国家还敢买另一个国家发行的债券?毕竟,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或不愿头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帽子,去干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不是吧?
前几天看了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评级机构的情况,感觉还算中肯。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美国人比较重视信用的建立和维护。像一个人有了信用卡后能按期每月还帐,就可以积累较高的信用分数,将来在申请贷款买车买房时,较高的信用分数有助于得到较低的贷款利率,以后贷款利息会少些。与此相似,如果一个公司有较高的信用评级,那么它也可以从银行拿到低息贷款,以较小的成本实现资产重组跨国购并扩大生产的目的。众所周知,在信用评级领域, Moody’s , Standard & Poor’s 和 Fitch 三家公司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均堪称此中翘楚,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这三家机构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们对那些房屋次级贷款债券无一例外地给予了投资级以上的评级,据统计,在去年破产或被收购或接受政府注资的公司中,至少有十家以上获得了投资级的评级,意味着投资者们可以信赖这些公司,进行继续投资。例如,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前几天, Moody’s 依然给予它 A2 的评级。 Moody’s 对 AIG 的资深非受保的债务更是青睐有加,就在美国政府不得不注资 1700 亿美元解救 AIG 的前一个星期, Moody’s 还给予它 Aa3 的评级,比给雷曼兄弟的评价还高。而 Standard & Poor's 和 Fitch 两家给了 Credit Suisse Group 最高评级 AAA ,但该公司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CDO) 上 亏损了几个亿。
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是这些公司们对亏损情况保密工作做到了家太狡猾呢,还是三大评级机构们太愚蠢?恐怕两种可能均不成立。纽约时报还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评级机构们先收了这些公司的几十亿美元的费用,再对这些公司的债券予以评级,似乎有拿人钱财与人方便之嫌。像我们熟知的股神巴菲特,不为人熟知的一面是,他还是 Moody’s 的大股东之一,拥有 20% 的股份。而 Moody’s 对巴菲特旗下的 Berkshire 的评级也非常高,为最高等级 Aaa 级,尽管 Fitch 在前些日子刚刚给 Berkshire 首次调低了评级。巴菲特对 Moody’s 的态度也非常耐人寻味,按理说 Moody’s 犯下了这么大的失误,他作为大股东应该予以批评建议才是,但他表现的是少有的缄默。
Moody’s 也声称自己很无辜。公司发言人说,那些依据 Moody’s 的债券评级买入相应公司股票的人是在误用数据,尽管按照这一标准,很多人都犯了这个错误。
不管怎么说,评级机构们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至少有失查职责,例如,未能及时地了解一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调低一些公司的评级,致使这些公司得以继续顺利引资,消费者继续赔钱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在滚滚而来的美元面前,似乎失去了自己一再标榜的客观公正独立的评级准则,在客观上起到了助纣为虐为经济危机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一言以蔽之,经济危机当道,评级机构责任难逃,其咎难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