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

相信的就是真实,难以置信的就是虚构。我随便写写,你随便看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早就觉得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很值得介绍一下,最近跟网友讨论死亡和自杀时又提到这本小说,于是决定写一点感想。关于故事的情节和故事中人物的现实生活原型,可以参看网上的介绍。中文和英文维基百科链接如下:少年维特的烦恼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为了让不愿意花时间去看维基百科的读者对小说的故事有个概念,我简单介绍一下情节:维特是个对人生目标尚不明确的年轻人,有点兴趣想做艺术家。他在W城偶遇公务员的女儿绿蒂,绿蒂在母亲去世之后照顾着八个兄弟姐妹,相当能干和温柔。维特知道她已经订过婚,但还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他们两个人在艺术上也相当有共鸣,一起度过了不少纯洁而美好的时光。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出差回来了,阿尔贝特很善良体贴,维特决定离开,淡出。维特在大使馆的工作死板而枯燥,使充满浪漫艺术气质的维特很幻灭,他回到了W城。在阿尔贝特出差时,维特再访绿蒂,两人共读莪相(OSSIAN)的作品,狂感动而拥抱接吻,但绿蒂还是挣脱了,并发誓永不相见。维特彻底绝望,他写了一封诀别信,并以要旅行为借口向阿尔贝特借了两把枪开枪自杀。次日早晨,人们发现他身着他标志性的蓝-黄衣服死去了。 

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774年,据说第二天就轰动了,甚至有人说这是歌德成名的主要原因。其实,歌德最伟大的作品是《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只是他一时“失恋”,作为一种“升华”而写的一篇小东西。写完了也就完了,不当那么一回事。问题是,广大的读者却太把它当成一回事,有一些年轻人效仿维特,失恋后用枪自杀。这本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狂热欢迎,却受到教会等传统势力和很多批评家的反对,其原因在于,歌德以维特作为他小说的中心人物,而这个人物完全违背了当时市民社会的规则。维特是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他与当时的传统观念完全相悖。他们认为《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和传统文学决裂的书,认为这本书颂扬了与他们的利益相悖的价值标准,赞美了自杀的行为。 

这本书在三四十年代被郭沫若翻译成中文,好处是使当时的年轻人开了眼,看到了西方世界的人性和爱情。但不幸的是,该书在当时的中国也引起不少失恋的年轻人效仿用枪自杀。年轻人思想不成熟,很容易效仿书中的主人公。歌德写完了就宣泄玩了,郭沫若翻译了也是他的一件成就。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这本书的影响,确实间接造成了一些年轻生命过早的夭折。当时的正统势力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禁止该书的发行,也是有一定的实用道理。冯•戴尔比(von Derby)主教和布里斯托(Bristol)爵士指责歌德诱惑他人自杀,歌德对此指责的答辩是:“现在你却把一个作家托来盘问,想对一部被某些心地偏狭的人曲解了的作品横加斥责,而这部作品至多也不过使这个世界甩脱十来个毫无用处的蠢人,他们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只好自己吹熄生命的残焰。(韩耀成译)”我个人觉得歌德把责任全推到一时想不开的年轻人身上,把他们贬为毫无用处的蠢人”,有失公允和忠厚长者之风。

对该小说可讨论之处很多,相信网上有很多讨论文章,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也可以参加讨论。在此,我想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提出一个观点。维特的自杀,表面上是退出三角恋,好象很高尚,其实是他很恶意地把愤怒向自己和向三角恋中的另外两个人的发泄。他自己死了,但是却通过遗书和借枪让那两个人永远地背上了内疚的包袱。从精神医学角度说,自杀永远是不正常的,维特这个人存在严重的病态人格。要是我老河早生几百年,给他做
talk therapy(谈心)”,行话叫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不但他能多活几十年,全世界有不少年轻人也能苟且偷生,不至于有这么个坏榜样,一失恋就想给自己一枪。当然,要是维特不自杀,我们就少了一本很好看的小说。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维特的自杀,表面上是退出三角恋,好象很高尚,其实是他很恶意地把愤怒向自己和向三角恋中的另外两个人的发泄。他自己死了,但是却通过遗书和借枪让那两个人永远地背上了内疚的包袱。”

维特可能想通过这件事影响另外两个人的生活,可是人家受不受影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好像一个小偷到别人家偷东西,结果不小心在门廊上滑倒了,摔成骨折,然后要起诉主人家要求赔偿。主人有义务赔偿他吗?
riverside 发表评论于
围城就不写了吧,评论文章已经很多了。
有趣的是,同一部作品,比如《围城》,有些人看到谈情说爱,有些人看到婚姻的无奈,有些人看到那段历史早年留学生海归的历史。即使是同一个人读,年轻时看到的跟二十年以后再看心情和感触都会不同。
一件好的艺术品就象一个艺术空筐,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具体会想象到什么那就看每个读者的了。
水波蓝影 发表评论于
回复riverside的评论:
Hi,河医生,晚上好!昨晚和你开了个玩笑,逗着玩儿呢!
你提到的《围城》俺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读,只听朋友讲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是这样的吗?如有时间的话,请你给俺介绍一下,行吗?多谢了!
水波蓝影 发表评论于
回复riverside的评论:
Hi,河医生,晚上好!昨晚和你开了个玩笑,逗着玩儿呢!
你提到的《围城》俺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读,只听朋友讲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是这样的吗?如有时间的话,请你给俺介绍一下,行吗?多谢了!
水波蓝影 发表评论于
你怎么又换成中文回贴了?在和我玩儿中英文藏猫唬哪?
riverside 发表评论于
这种大作家的小作品蛮有味道的。另一个好例子是钱钟书的《围城》。
水波蓝影 发表评论于
回复riverside的评论:
Yes,the novel is still lovely and touching now, but I
no longer like the character of Werther. In the real life,
this kind of man is not my type.
riverside 发表评论于
Love the novel, it is just the moment.
When you ar old enough, you can still enjoy reading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you (I mean a young man) can still learn from reading it, but you will not identify yourself with Werther. That is the way how we grow up.
水波蓝影 发表评论于
呵呵!河边G, 俺先敲敲门在进来。先谢一下你对俺的《杰》欣赏!

《少年维特的烦恼》俺在杰的家读过,当时年少,特爱那个维特。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你的介绍及你的见地,俺严重同意维特有病态人格,需要像河边G这样的医生给智智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