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三国(中)维也纳的小夜曲

维也纳是欧洲帝都之一。早在2006年就想一睹其风采,当时德国世界杯期间,已经到了只有两小时车程的布拉格,却因为行程实在太紧张不得不放弃。2008年举行欧洲杯的时候,终于得以成行。

Vienna,又叫Wien,怎么听起来都是极其女性化的名称。雅典到维也纳的飞机,短短2小时。想想在北美, 两小时的飞机可能只是飞过几个州而已,而且起点和终点,风景人文并无大的不同。 放到欧洲,两小时的火车就可以穿越两三个风格迥异的国家。

维也纳和雅典, 两个女人的名字,两个同样风情万种又毫不相同的绝代佳人。

维也纳的历史,人文,建筑等等不用多言,大家都可以很方便地了解。下面一些街景,相信很多朋友在其它的贴子里都有看到过。



市政大厅的傍晚,正在举行德国对奥地利的比赛。晚些时间克罗地亚对波兰的比赛,球迷也早早到场占据有利地形。



欧洲的球迷,年轻人居多且多身材保持得不错。情侣一起看球也非常常见。



广场前有各参赛队的战靴。巨大的球鞋,引得游客纷纷与之合影。


不但有巨型的球鞋,在中央火车站还有巨型的球员模型。友谊还是比赛第一,就看大家如何理解了。



和欧洲各大城市一样,维也纳有壮观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







还有雄伟的钟楼和肃穆的教堂。







维也纳还有所有音乐。这次维也纳之行,没有特别作什么功课,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去拜谒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

维也纳中央公墓安葬着莫扎特(衣冠冢),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等20多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外,还有一座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的纪念碑。

谁比谁更伟大,没有统一的说法。对舒伯特的喜爱,来自孩提时盛夏夜晚。闷热的家乡,人们都在月光下纳凉。有人吃着西瓜,有人擅着蒲扇唠着家常。但是当父亲提着琴出来时,人们都安静了。父亲先拍拍我的头,然后张弓搭弦,闭着眼睛深呼吸一下,小夜曲的旋律便缓缓流淌出来。舒伯特,是我记住的第一个外国人名。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他于1828年11月19日死于维也纳,哥哥费迪南德的公寓里,卒年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墓边。

1872年,弗兰克 舒伯特的纪念碑在维也纳的中央公园被建立起来。我站在这里,向伟大的音乐家致意。



找来小夜曲的六种版本,一一听过,算是对大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仰。


(1.小提琴版;2. 长笛版;3. 娜娜德语版;4.国语版; 5.吉他版; 6.改编版“偶然”)

曾经听说中央公园里音乐爱好者常在大师纪念碑前演奏,动情之处泣不成声。当时还在想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会碰到。在施特劳斯金像旁,一对白人老年夫妇就兴致所至,哼起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并跳起了华尔兹。这时两个同胞走过,停下了脚步。一位拿出摄像机;另一位拿出口琴,熟练地吹奏起那著名的圆舞曲。一曲终了,老夫妇和口琴青年热烈拥抱,游客纷纷鼓掌。维也纳人的音乐修养,让人钦佩不已。

只顾着欣赏他们的即兴表演,忘记了也录下来当作旅途的花絮。心里虽有小小遗憾,更多的是感动。

正如徐志摩的“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原载 1926.5.27 《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