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琐忆4--街坊四邻[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京师坊巷志稿》([清]朱一新)中记载我家住的这条胡同时说:“井二。采访册:灿公第在七条胡同。谨案:公为圣祖十五子愉恪郡王讳允礻禺之后。宸垣识略:一等超勇公第在七条胡同。案:乾隆时,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封超勇公,谥武壮。“

这胡同里面还真是有不少大宅子,哪个是书上记载的海兰察的宅子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个大门,院子大的横跨一个胡同,大门在我们胡同里,院子后墙在八条呢。那个院子,后来做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宿舍。较为有名的演员:李炎(《东进序曲》主演),刘江(《地道战》中饰伪军司令汤饼烩那位)都在那里住过。他们每天都坐同一辆大轿子车上班去,回来也一起回来。大轿子车库就在娘娘庙胡同口儿(文革中,小胡同改叫月光胡同了)。地道战一演,刘江立刻出了名儿。胡同里,只要他一出现,立刻就有小孩子跟在后面,还竖着大拇指比划着,口里念着让刘江出名的台词:高,真高!实在是高!在这大院儿临胡同高高的山墙上,还有嵌在墙里拴马的铁环和小桩子呢。

        在它西边紧挨着的也是个深宅。文革时期的国家体委主任住在那里(不是小庄儿、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是姓赵、叫赵正洪的那位)。后来,那个宅子又让据说是曾参加过遵义会议的李XX住进去了。

        八一厂宿舍对面也是个大宅门,是个解放军将军住在那里。再往东,有条横胡同,里面有个小门,不大,住过咱国家计委的副主任。快到东口,有个宅子是外交部宿舍,门前一棵老槐树,上马石就在树边上。那里住过几位共和国外交史上肯定有名的人 :像驻前苏联大使;还有我的同学他爹:曾为中美建交,尼克松秘密访华作过贡献的那位驻巴国大使,当时也在那个院子住。它的对面,又是个大门,是空军的宿舍。我的中学同学有两个在那里住。

    那个年代,这些大门总是闭着(当然,现在也还闭着),你一瞅,车库的门开了,出来俩便衣的勤务,就知道那首长该回来了。果然,小车儿(前苏联那种伏尔加,后来就是红旗)开进胡同,直接就进了车库;那勤务把车库的门关上,首长直接就登堂入室了

    胡同里也曾有过一位民主人士,政协的。此公据说做过国民党的典狱长。我猜他在解放前肯定做过有益于共产党的工作,否则也不会给他养起来。他住在一个四合院的前边,一进大门,穿过门洞,迎面影壁处就是这老先生养的鱼,右手有个小木门,老先生住的是南房。他的家在我家那块儿比较特殊,怎么呢?有个天棚,把小天井罩住了。所以什么时候都是凉凉的。他家的盆景可多了,小桥流水,奇峰怪石,怎么看也看不够。

        这老先生是个莳弄花草的好手,家里养着两盆昙花。每到昙花要开的时候,老先生总是写个告示,贴在大门口,告诉大家今儿晚上昙花要开,欢迎街坊们前来观看。这昙花本来就少,开花时间又短,让我们这些总种死不了,草茉莉,西番莲的主儿真是开眼。因此只要告示出来,肯定去看看。

        老先生还种着一样儿东西,快成胡同的地标了,因为在胡同里种东西,就他一家:在他的后山墙根儿底下,种着一大架瓜篓。这瓜篓是多年生爬藤的植物,可以入药。老先生总是开春把瓜藤从土中刨出来,用竹竿顺着墙搭架子;夏天瓜篓秧子爬满了墙,花儿有股淡淡的香气,挂果了,看着那瓜篓一天大似一天,慢慢的,深绿变浅,再慢慢变黄。等十一一过,老先生就卸架子,摘瓜篓,埋瓜藤,年年如此。那瓜篓最后就都进了药铺。

        66年夏,红卫兵“破四旧“如火如荼,老先生老两口突然就不见了。小木门上了锁,钥匙交给了他的邻居代为保管。

七荤八素 发表评论于
回复好好1的评论:

一直就叫娘娘庙,直到文革开始。改称月光胡同也还行。
好好1 发表评论于
哈哈哈,乐死俺了还有叫娘娘庙胡同的吗?故事讲的好听!俺成你粉丝了!
七荤八素 发表评论于
回复北京虎娘的评论:

to 北京虎娘:谢谢啦!实际上每个人的记忆,不就是历史吗?
北京虎娘 发表评论于
这位爷的故事讲的简直太好听了!这故事里面就含这历史噢,嘿这胡同里的名人开始出现了,您讲的不是俺们小时候的庄则洞啊?得俺敢上吸大麻上瘾了,每天都跑这惦记听您老的故事啊,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