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古典音乐:第二幕:莫扎特(6)

采集家坛的学习种果树和他在车坛的Steelers的一些随笔及胡说八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一幕(序曲)班门弄斧: (I),(II),(III)。
第二幕:莫扎特: (1),(2),(3),(4),(5)。

行了,扯了半天,就为了说莫扎特有辨认绝对音感的能力,而且还非常的精确,非常挑剔。他小的时候,对噪音特反感。他喜欢钢琴,提琴等乐器,却非常害怕铜管乐器(brass),因为他觉得声音不纯。有一次,他姐姐跟他开玩笑,偷偷拿个小号在他耳边使劲吹了一下。小莫扎特立马紧张的全身痉挛晕倒。吓得别人以后再也不敢在他面前吹号了。这个“恐惧心理”一直到了十几岁才克服。后来小莫还为小号谱写了协奏曲啥啥的。不过现在市场上经常听到的“莫扎特小号协奏曲”是他爸爸老莫写的。他自己写的据说已经遗失了。不管怎样,莫扎特后来学会并喜欢小号,在他的交响曲里面也经常使用。

咱们回忆总结一下,小莫扎特小的时候是啥样子?天真烂漫,爱动,精力旺盛,一有风吹草动就一惊一眨的,但是一旦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能够专心致志浸进好几个小时在钢琴上,且极富有创造性。

换句话说,小莫扎特具有典型的ADHD(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症状,中国话说就是他具有“注意力缺失多动症”。(注:ADHD中的H,hyperactivity有不同的轻重程度。即使有的人没有特明显的H,也都被算成是disorder)

想想,假如小莫扎特要是生活在现在21世纪的美国,车水马龙的,那会是啥样?自己一人坐在钢琴前自言自语几个小时?肯定被当成自闭症患者,推荐给心理医生治疗,然后学校提供special education。要是家长不同意,小莫就被社工人员带走,政府出钱交给谁家寄养了。太惨了。幸亏乾隆二十几年的时候,美国还不存在呢。



事实上,ADHD这个名词和诊断被说成是一种病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对它的烟酒,治疗,用药被心理学家,教师,药品公司,媒体等炒作起来的年代刚好跟美国的整体社会走向LIBERAL的,家庭解体,总体教育水平开始走下坡路的六七十年代相吻合。这是巧合还是误导?

咱们想想,人类几千年来,男孩子多动,不是最近才有的吧?可是如果孩子在野地里追跑,在球场上奔波,爱迪生一个人神神道道的坐在一个鸡蛋上孵小鸡,贝尔(Alexander Bell)一个人拿着个话筒自言自语,咋没人给他们吃药,治疗他们多动呢?可是到了课堂上,普及大众化教育的时候,这个变成一种病了。课堂上,男孩子吗,还是男孩子。他们不傻,他们动是因为他们不想睡觉,找点事情做。

可是在课堂上谁COMPLAIN呢?老师,还有女孩子的家长。什么,“你儿子推了我女儿一把。这样不行。你要管管。你不管,我就告警察。”“你儿子老说话,影响我女儿学习,影响我女儿爬疼。”等等。这种事儿妈家长爱告状,学校老师就更着急了。

小学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人?大部分都是女的。女人为什么喜欢当老师,俺不明白。不过女人跟男人不一样,这是肯定的。女人的世界是ORDERLY的,有条不紊的,安静,整洁,稳定的。男人正好相反。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是女的。她们看不惯,不理解,也忍受不了好动调皮的男孩子。却又没有啥办法,又不是她们自己的儿子。于是她们去找学心理学的人。心理学的人正郁闷不受重视呢。啊,太好了,这肯定是病!吃药!



老师咋没自己想想。你如果走进一个小学生的教室,环顾四周,那教室的墙上面有空儿地吗?全都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东西。注意力能集中吗?那些小毛孩子们都怎么坐着?散坐在地上,或者长桌子边,一个挨一个坐着。能不做小动作吗?学生上课发言被镇压吗?当然不,要鼓励发言。踊跃发言好,培养孩子自信心。K,那人家孩子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调皮捣蛋,你老抱怨什么?干吗老到学生家长那里告状?或者写条子打小报告啥的?

有些人,比如说,无主席,看半文半理的边缘科学,比如说,心理学的,就跟莫扎特到酒吧间看醉鬼弹琴一样。您忽悠就忽悠吧,叫忽悠科学。可是人家不甘示弱,得整出一些数据,弄一大堆假设,再把correlation和causation混在一起,然后正儿八经的分析,验证,写书,写论文发表。整成了一门冠冕堂皇的科学,还有教授,博士,博士后啥啥的。让人哭笑不得。

本来正常的人,愣给当成神经病来养,长大以后,不想当神经病也不行了。



言归正传。

咱们别尽讲小莫的优点,也来讲他一个缺点,一心不能多用。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对其它的不管不顾。比如说,玩琴,好几个小时,就抱着一个琴玩。连续几个星期,几个月,就学一个琴。到了识字的年龄,认字念书。人家就连续几个月,不玩琴,就练写字,认字啥的。算术也是。连续好长时间,啥都不玩,就是加减乘除。他家的桌子上,凳子上,墙上,地板上,到处画满了各种算术数字。这点儿,小莫多亏了他妈妈照顾他。要是搁到现在,你能想象哪个老师会容忍某个学生在教室的墙上,桌子上乱画吗?哪个妈妈容忍孩子整天把家里四壁涂满了东西?。可是人家莫妈妈就容忍了。他妈妈对他满处乱画从来不生气,也不说他。就是笑呵呵的,每天不厌其烦的把他用粉笔画的那些数字擦掉,就跟以前擦他流到钢琴上的哈喇子似的。现在哪个孩子敢成天把哈喇子流到钢琴键盘上?

莫扎特妈妈和姐姐


而且现在的小孩多忙啊?谁家孩子一天就干一件事情?每天在学校里就够忙得了,算术,spelling,phonics,剪纸,project啥的。课后更忙!中文,画画,游泳,钢琴,芭蕾,足球,下棋,哭忙。小莫扎特要是到了现在,每天就干那么点儿事,这家长简直是虐待,不负责啊。小莫被社工带走寄养。

好么,小莫这已经是第二次被社工带走寄养了。他要是生活在现在,肯定是个弱智儿童的说。

现在的社会出现不了莫扎特。

俺拿起军用水壶,喝口水,收收缰绳,看看咱们这故事都跑蹄跑到哪儿了?



哦,小莫的姐姐比他大五岁。天资聪颖,学习特快。她爸爸老莫特喜欢,每天都教她学音乐。等到小莫长到三岁,就开始不老实,好动,经常给他姐姐捣乱。于是,他老爸就在他姐姐学琴的时候,把他赶到另外一个屋子去。有时候,老莫发现,小莫姐正在练习一个曲目,还没练好弹熟的时候,隔壁的屋子传来叮咚叮咚的琴声,这曲子有人已经在那屋给弹出来了。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莫妈妈弹的,后来发觉不对。莫妈妈在厨房做饭呢。老莫一着急,拉门看,原来三岁的小莫坐在一架翼琴前,摇头晃脑地正演奏莫姐练的那个曲子呢。这位小弟弟,无师自通!

小莫小时候非常调皮招人喜欢。等到他四岁,老莫决定亲自教小莫学习音乐。咱们以前说过,莫姐姐是天才,gifted, gate,跳级,顶尖私校录取的,报送上大学的人。学东西特快。可是老莫发现,这个“弱智儿子”学东西更快。才四岁的小莫半个小时就能学会一首小步舞曲顺带再学一首三重奏,而且还弹的贲滚瓜烂熟的。就半个小时!

文学城里好像家里有天才儿童的挺多的。跳一级不够,得跳三级。来跟咱们的“弱智儿童”小莫扎特比较一下。



小莫他呢,还有个毛病(这么多毛病,肯定不是三好学生)。爱争强好胜。小时候没啥玩具,家里到处是琴。来个客人,小莫就跟客人玩比赛,谁输了,谁就得唱歌或者拉一首小提琴,弹一首小步舞曲啥的。没人的时候,自己拿着个小羽毛笔,在五线谱上画来画去的。反正不闲着。

有一次,老莫带回家一个客人。他们抿嘴微笑着听小莫弹琴。老莫问他,你这弹的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呢?谁的曲子?小莫告诉老莫,是他自己新写的钢琴协奏曲。老莫不信。小莫找来一个破五线谱本子,上面乱七八糟涂满了墨水。老莫说,这比草稿纸还乱,到处涂鸦的烂纸上有你谱的曲子?不信。原来小莫手小,每次拿着羽毛笔粘墨水的时候都把笔全部伸进墨水里,然后再拿出来到纸上写。那沾满墨水的笔,啪,就掉下来一大滴墨珠,小莫用手在纸上一抹那墨珠。您想想,那纸上能不乱吗?

小莫听老莫不信,特委屈,小眼泪立马就要出来的意思,不理他爸,到厨房找他妈去了。老莫在灯下,把小莫的那些涂鸦翻出来反复看了半天,终于看明白了。那确实是一部新作的曲子,小莫新谱写的曲子。这时候老莫拿着那个涂鸦破纸的双手微微发颤,二行热泪真的出来了。赶紧的,老莫给小莫赔礼道歉说,你这首钢琴协奏曲没法弹,太难了。小莫破涕为笑地说,7~,这是钢协耶,同志,不是小步舞曲。钢协是需要练习的。练习以后才能弹,喏,就这样。说罢,小莫到钢琴上演示给他老爸和客人看。

那年是乾隆25年,小莫四岁。



四五岁的小莫开始学琴,谱曲的生涯。他老爸还常常带着他上舞台,扮演小演员唱歌剧。从而莫扎特对歌剧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歌剧大虾(果农注:因此排名在贝多芬前面)奠定了基础。

老莫确实是好爸爸。为子女教育不遗余力。可惜他生不逢时。后人对他多有褒贬。要是生在现在,肯定是哈佛爸爸,出书立转的说。

这么过了二年,小莫和小莫姐在当地成了名人。老莫深知,萨尔斯堡虽然崇尚音乐,毕竟是小地方。而且当时萨尔茨堡的风气是大主教(国王)喜爱音乐,王宫贵族都是拍MP,附庸风雅,其实不懂。他们要想发展,必须得去大城市。因此他开始设计巡回演出的计划。先是去了家边上没多远的慕尼黑,牛刀小试。成功!老莫的虚荣心和野心开始膨胀。计划带着他家的二个侠客,去江湖闯荡,扬名立万。侠客行,首站就去当时音乐名城维也纳。

一般的家长这个时候,都是遍寻天下名师,千方百计让孩子拜在名师门下。可是,老莫当年已经是名师了,内功外功皆趋化境。黄药师的儿子还能拜谁为师?海顿?

老莫这个划时代的决定。奠定了小莫名扬四海,也注定了后人对他的微词评价。俺想,以老莫当年的身份和职业,做出这种决定并不奇怪。他身为国家干部,教授,院士,名人,骚客,名利之心肯定极重。咱们在FREAKONOMICS里面讲过,“推”的父母受二个人类基本感情所支配,怕和荣誉(Fear and Pride)。老莫在虚荣心和金钱的诱惑下,带着小莫和小莫姐顺着蓝色的多瑙河杀向维也纳。


calmker 发表评论于
连前面的几集一块顶了, 写的太精彩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