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达部队每年处置3万次非法入侵 F-22也难逃(组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09年07月15日 15:50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空军雷达学院为雷达部队输送了大量人才

【编者按】200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迎来60周岁生日。在空军这个大家庭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歼-10等各种类型的先进战机,还有很多默默无闻,一直从事“幕后工作”的成员,雷达部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92%的雷达站分布在祖国高山、海岛、戈壁和荒漠,但他们却捍卫着我们头顶的每一寸天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发自武汉、北京 近代中国国土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然而据美国《战略》杂志此前透露,“中国空军和各类防空警备部队,每年都要处置数十万起异常空情事件。其中,非法入侵的空中目标至少有3万多个。”这也表明,目前中国国土安全主要的威胁来自空中。

时刻紧盯非法入侵者

“对我们雷达部队来说,出现异常空情是家常便饭。”兰州空军某雷达旅长董友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国内外民航飞机可能因为机械故障或天气异常而临时改变航线、侵入领空,民间爱好者或企业商家庆典放飞的广告气球,甚至大型的鸟群都可能造成异常空情。

当然,在非法入侵者中出现最多的是相关国家的电子侦察机在领土争议地区的活动。

2008年底的一个清晨,驻守在青藏高原上的某雷达站值班室内的雷达屏幕上一个闪烁的小亮点,突然改变了运动方向,出现异常空情!

该雷达站值班室立即命令按照异常空情程序处置:一号班立即打开多部雷达同时上机,并及时向上级指挥所报告。数分钟后,该亮点转飞西藏方向。但没等值班官兵松口气,亮点再次转向成都方向。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这个不明目标三次西进,三次返航。每次航向变化,都被我雷达站准确无误地上报到了空情处置机构。

事后调查发现,该不明飞行目标是由西藏拉萨贡嘎机场起飞的运送新兵的飞机。飞机上有一名新兵突发疾病,但病情时好时坏,几经反复,因此飞机在天上绕了数圈。   

尽管是一场虚惊,但这背后体现的是我雷达部队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效的作战能力。“雷达屏幕上一个小小的亮点,可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机,可能是满载国内外乘客的民航客机,也可能是灾区人民望眼欲穿的救灾物资。不守雷达,不知责任重大。万一敌对势力的飞机或导弹入侵就出现大问题了。”董友和旅长介绍说,“开机即战斗”,值班的官兵必须紧盯雷达的电子显示屏,甚至不能眨眼睛,交接班必须做到“无缝链接”。出现异常空情后,在一分钟之内就能及时报告给北京。

雷达部队官兵紧急行动

让“隐形空军”无处藏身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时刻挑战雷达侦测技术的还有各种作战飞机隐形技术的发展。

空军雷达学院王永良教授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隐形空军”的发展给雷达部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部分隐形飞机可以将探测雷达发射的雷达波吸收或散射出去,这导致地面防空雷达本身无法探测到来袭的空中目标。

王永良认为,在理论上大部分隐形战机都或多或少地会散射雷达波,但是如果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式就可以发现并锁定目标,有的可以超过预警机的监测效果。

而此前香港《大公报》援引中国空军专家戴旭的文章称,世界空中对抗已经进入失衡时代,中国正面临着核威吓时代以来最大的战略威胁。尤其是美国隐形空军带来的安全挑战,“那些以俄罗斯战斗机和低空导弹系统为主的国家,其防空体系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已经面临集体失效的危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军现役的“猛禽”F-22战机和F-35战机具有较高的隐身性能,有侵入中国领空的技术条件。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军在日本的关岛等基地就部署了十余架先进的F-22战机。

对此,雷达部队积极探索在新军事条件下维护祖国神圣的领空。意大利《进步者》2008年12月披露,早在2005年中国研制的地面无源雷达系统已取得成功。试验表明,地面无源雷达系统3次成功发现并模拟拦截F-22战机,机载作用距离可以达到140公里,而地面作用距离则高达1800公里。据称该系统可以成功捕捉到美军F-22战机的身影,使其无处隐身。

F-22隐身战斗机

较量还在升级

作为获取空中情报为根本使命的雷达兵,本身自然也成了国外电子侦查的重要目标。自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以来,美军对中国的电子侦查事件时有发生。

电磁横飞,不见硝烟。为适应信息化战争趋势,雷达部队多次进行模拟电子干扰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信息化战争无论从哪个方向打响,预警监视系统都将首当其冲。而我们雷达部队则是全军预警监视系统的主力。”王永良教授指出,中国的电子对抗技术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进入新世纪后,各国预警系统面临的空天目标威胁越来越大,中国的雷达部队已开始运用多种探测手段,对各类空、天、地运动目标进行预警探测和监视,为空军、防空部队和二炮部队等作战系统提供预警情报支持。

神秘的中国雷达部队

100%的雷达学院学员毕业时会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因为92%的雷达站就分布这些地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发自武汉、北京 “我需要准确的空袭情报!在日军轰炸机沿途部署人工观察哨,受天气影响太大,漏报、误报现象太严重!”面对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的狂轰滥炸,防空情报官员“杨立仁”显得焦虑不安。

尽管这只是时下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令人心酸的一个镜头。但它却揭露了一个事实:60多年前,中国的防空预警系统异常原始——只能用肉眼去望穿天空,依靠双耳捕捉云层中日军轰炸机罪恶的马达声。

直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支雷达部队在上海安国路成立后,中国才具备了真正守卫蓝天的能力。

为奥运安保提供空情警戒的空军雷达

远离“灯红酒绿”的神秘力量

“雷达部队是国家领海领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军所属的雷达站,92%分布在高山、海岛、隔壁和荒漠等艰苦边远地区。”空军雷达学院蓝江桥院长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由于城市电磁干扰严重,雷达部队通常不会部署在城市地区,这也注定了雷达部队是一支远离“灯红酒绿”的神秘力量。

兰州军区空军雷达某旅旅长董友和永远不会忘记半瓶“矿泉水”的故事。2000年春天,董友和到某基层雷达站检查工作,一名驻站战士第一次见到矿泉水,还误以为是白酒。在得知矿泉水是经过几十道工序净化处理的产品后,这名战士显得非常好奇。对此,董友和非常心痛,让战士拿来杯子,与驻站的官兵们第一次分享了“矿泉水的滋味”。

董友和旅长的雷达旅分布在祖国的大西北地区。这里不仅海拔高、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通常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高原反应明显。而且,夏季40多度的天气长达三个多月,冬季则酷寒无比。

长年驻守在沿海地区的某雷达站排长廖建建则表示,“这些恶劣环境算不了什么,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雷达设备的防风防雷。”每逢恶劣情况,包括炊事员在内的全站人员都会上阵,风大无法行走,大家就匍匐挪动。天线在风的作用下经常随意转动,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就爬上雷达天线,逆风推天线并将其固定住。

廖建建透露,防雷工序更加危险,因为雷达本身的金属构造和发射的电磁波极易引来雷电,进行防雷操作都会心惊胆颤,“每次完成任务时,我们都会擦擦汗,然后彼此之间会意地一笑。这种微笑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心态。”

广空某高山雷达基地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雷达

雷达部队的官兵已经习惯了24小时“无缝监视”,正常空情下的枯燥无聊,出现异常空情后的紧张忙碌,但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此外,“雷达人还要有一颗母爱的胸怀”。

“雷达是种非常精密的仪器,有时他像个小孩,需要呵护”,位于新疆边境的某雷达站雷达情报录取助理工程师刘华介绍,维护雷达系统的顺畅运作是雷达兵最基本的工作。2007年4月,某型雷达开机时出现故障,刘华检查时发现是变频调速器出现了问题。但该器件是由外国进口的,制作精密,按规定不能拆开。但基地没有备用器材,新器材空运过来至少需要4天时间。

该雷达站距离边境200多公里,担负着对多个方向的空中预警和“西北三防”的警戒任务,战备繁重,4天的监控盲点是决不可接受的。刘华果断地拆开了损坏的元器件,换上一个新电阻之后,终于使雷达天线正常运作了。

近年来,一线雷达部队通过远程教育、雷达学院专家连线讲座等方式,已经突破了雷达官兵“军事素质的盲区”,甚至在紧急情况下炊事班都能上阵操纵雷达。

雷达人讲究“三到一长期”

鲜为人知的是,人数众多的空军雷达部队却有着一位共同的母亲——空军雷达学院,该校坐落在长江重镇武汉。

“30多年来,我们培养的3万多名毕业学员,100%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100%服从分配,100%按时报到,扎根基层建功立业,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当不容易”,空军雷达学院政委黄宏自豪地对《国际先驱导报》指出,该院长期推行“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三到一长期”育人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荒凉寂寞的孤岛,严寒缺氧的雪域高原,还是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都有雷院人的身影。

“‘三到一长期’的育人模式绝不是一句口号,她已经渗透进了学院文化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黄宏政委指出,这一切只是为祖国的万里蓝天设防。

业务过硬是雷达学员毕业生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据黄宏政委介绍,该院毕业生中有2000人成为部队科技人才,73人荣立一、二等功,15人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带出了甘巴拉雷达站等12个被中央军委、空军党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基层标兵单位。

/>

成空雷达某团进行野外机动训练

中国新型DWL002机动式被动探测雷达系统,该雷达可有效发现隐身战机

中国军工企业展览的新型雷达系统。图为YLC-2V型S波段机动三坐标警戒雷达,以及CLC-1型低空目标搜索雷达。

中国军工企业研制的多种新型相控阵雷达。

中国装备国内的机动式相控阵雷达

解放军新型移动式战场雷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