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的好看与不好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年四月初,有个朋友给我一个网上连接,讲的是张爱玲的最后这本小说的发现和出版的故事。不久回国后在家附近的一个小超市前的书摊上发现了这本书,随即买回去与老妈一起欣赏。看了不到四分之一老妈就先不耐烦了,说乱糟糟的,不吸引人,等我走后她再慢慢看。我也有同感,不过还是耐着性子把它看完了。
 

作为一本小说,尤其是张的小说,的确是不大好看,完全没有了她昔日的风采。前半部分尤其啰嗦,直到邵之雍出现后才好一些。小说里对性爱的描写之露骨倒是前所未及的,“一只黄泥坛子有节奏地冲击”这种描述大概也只有张爱玲能想得出来。 

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倒是挺好看的,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张迷们对她的私人生活的“偷窥”心理:和电影导演桑弧恋爱过?曾在美国做过人流?好友苏青和胡兰成上过床? 

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约55岁,应该是比较“看得透”了。不知她的本意是不是因为不满胡兰成的《张爱玲记》(绝大部分读者和张氏传记的作者都以此为原本展开他们的张胡恋,再加上自己的臆测及想象),而给读者提供第一手资料?还是来个总结,感叹一下人生,雾里看花地说说自己的情史?当她把这本“写得非常快”的小说底稿交给好友宋淇(张在遗嘱里将所有财产赠与他们夫妇)时,出于对她的爱护,宋淇劝她“暂时搁一搁”。 

对《小团圆》的出版也有两种极端不同的反映。反对的人认为皇冠出版社虽然有合法的出版权,但彻底违背了作家本人的意愿,是情感上的盗版,实属道德沦丧。而支持者则不盛感激,认为他们抢救了一本几乎要被烧掉了的好书,使它得以见天日。 

张爱玲可算得上是个天才,她对世事(尤其是人性的弱点)的洞察能力和她对文字高超的驾驭能力使得她大部分小说都很好看,但看完的同时又“让人心里添堵”(朋友语)。相比之下,我更加喜欢看她的杂文,简练,精辟而又风趣,常常有妙语连珠。提及她这个人,我是有种悲哀感的,她虽然才华盖世,出名早,名气也大,但却处于动乱年代,没有过家庭温暖后来又遇人不淑,在美国好像也不很舒心,最后孤独地挣扎与贫病之中,死亡后数日才被发现。这本书的出现在我对她的悲哀上又洒上了一层霜,但愿这是最后一层。

2009.7.29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