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退席後的當代倫理討論,仍然樂觀嗎?


腕有一塊表,你以為知道準確時間;手拿兩表,反未必清楚;如對著三四個,就更犯糊塗了。當代倫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尤其硬把道德簡化為語言形式、生存方式、生物活動,真假是非善惡全成遊談無根。有論者提出普遍指令、超越與愛、公度與定向,圖扭轉偏差,然跟定然命令、神聖律法、天道人道這些非懷疑傳統,仍有間隔。能夠回溯道德之本,可以坦率為實踐作出規範,指明行為何以是正確,當代亦非沒有。像公教之自然法,新教之境遇愛,這些未離信仰立場的理性論證,毋必立刻亮起聖言,但于實踐作出肯否絕不成問題。然規範倫理非由宗教的立場,仍可以有理有據批判反省行之有效的道德必然根由。如舍勒現象學價值論,在人格由美到善之逐層追求過程裡,揭開愛的秩序;羅爾斯自由派正義論,提出自由平等與道義分配的二重原則,顯示公眾空間中,義務所含攝的道德規範。

舍勒和羅爾斯乃非宗教立場能講規範倫理學的成功例子,是繼康德後又一次對那些欲拿宗教直接為道德說事者的最好回答。不過大凡非信仰的思想探討,先天含味著問題意識,肯認之同時不能無疑惑。舍勒終身感困擾的是,何以並非愛的秩序反而是恨的失序更加普遍?可惜他五十三歲早逝,不夠時間找到至少讓自己足以滿意的答案。羅氏活到八十一,在其正義論出版之後有逾卅年從容處理他人的批評和自己的困惑。我們知道,二人本都是基督徒,舍勒公教,羅氏新教,但同都自宗教抽身而出站到非宗教立場,提出規範倫理。早年的宗教經驗,可有對其後來的學術產生影響?無論是正面或負面?起碼在他們大套能肯定為倫理設下規範的理性論述中,讀者很容易感受到背後存在若干執著:舍氏對人格之愛的渴望,羅氏對正義之感的信念,雖不直接在研究內被觀察,卻時或閃爍字裡行間,要我們跟他們一樣,不好拒絕。愛心與公義,皆信仰之正理,宗教之常道,念茲在茲的二人,後雖不再從屬任何具體教會組織為宗教徒,然而無疑終身仍是某種意義的宗教精神之奉行者。

舍勒的父親是路得宗,母為正統猶太教,少年時期傾慕天主教教導的愛,到四十多後才正式皈依公教。他出色的演講及為人的風采,吸引他與胡塞爾一位共同的猶裔優秀學生,亦是海德格的同工,由無神論者改信公教,她後來做修女,納粹集中營殉道,被教廷封聖。身為成名的哲學教授,他在教會圈子內,自然受歡迎。只是他年近五十,竟與助手熱戀,不惜離婚再與新人行世俗婚禮。觸犯教會婚姻法,使他開始疏離教會,但其哲學影響維持至身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哲學博士論文,便是據舍勒現象學探討建構基督徒倫理之作。晚年舍勒的信仰,接近泛神論,哲學關注的課題,轉向道德與政治。是他最早先知先覺到納粹运動與馬克思主義的極權性質,發出警告,同時又敏銳觀察出資本主義不僅是一種經濟制度,更屬自保焦慮之下的計量操控,將為全球化心態,貶抑個體價值,有必要防範。舍勒的現象學,放眼人格,別于胡塞爾的意識與海德格的生存,可視作由意識過渡到生存的中介。人格是價值體驗的中心,當個人意欲關心愛的先天價值秩序,求美求真求善求聖,在此人格呈現,而為一切行為之源。不過伴隨這愛的秩序,卻有價值的迷亂,愛的失序,恨帶來連串否定價值,與愛作對,打亂愛的秩序。晚年他針砭時弊,乃出于這一擔憂,現代社會逾來逾耽溺于感觀、功利與生存價值,忘記精神與神聖價值。然而最不幸的,是愛的錯亂,竟發生在自己身上,宗、哲雙全的他仍不得免。兩回失敗的婚姻,初次還可以說是第一任妻子橫蠻無理,但續娶的夫人賢淑,與他同甘共苦渡過患難歲月,但他卻背著深愛的人又移情別戀迎娶第三者。為甚麼愛總遭到顛覆?恨的突擊卻常常得逞?這些舍勒眼見又身受,但他只有困惑,未見答案。

舍勒困惑,羅爾斯亦然,只不過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咀嚼消化並解答。和晚年的舍勒一樣,羅氏特別關心倫理的政治意義。經幾番檢討,他再強調,制度倫理中,正義是首要又普遍之善,須藉政治的自由內核予以實現。維持正義毋需任何信仰體系作基底,政治是公眾彼此交換意見尋找多元社會共識的論壇,民主法治下寬容、中立的廣場。各方認同的程序和基本信念,並不先直接訴諸背景文化中任何的完備價值體系,無論宗教的或非宗教的。但同時應當尊重那些維護崇高價值的信仰,並保證民間多元信仰得以穩定自由發揮,因那才是政治共識裡的基本信念能以忠诚服膺的老根。換言之,民主政治中政教分離為當然之義,任何信仰都無絕對優勢可對眾人之事指手劃腳。這不等于要反宗教或抗拒宗教信仰,在公眾範圍還另有非政治制度所約束之公民社會的文化生活,那裡種種宗教種種信仰都須自由,維持自己之真理宣稱與踐證。簡言之,政治公共理性與宗教終極信仰並存:政治的公共論壇講理性而非信仰;然而文化的公民社會則須包括信仰,尤其宗教信仰。政治之自由,需要文化深根,否則民主制度難盡正義的倫理義務。質言之,信仰才講真理,政治只講正義;落實行動,信仰會先談目的,但政治唯問公共理性,討公道,申道義。

公眾範圍分為公議的政治與公民的社會,嚴政教分離原則于前者,保障宗教自由于後者,這是羅氏之高明。不過問題是,政治非信仰化,公眾獨靠理性,理性畢竟是當作工具,還需基于人人自由平等合作關懷的信念,才會相互理解交叉協商,取得深思熟慮後直接了當的公共認識。人與人的差異,何以不是由敵我矛盾解決?而信當經自由平等達致?羅氏說,公共理性取得的共識,所以是民主信念,乃因信仰。信念非同信仰,不具完整價值的基底,但有促進協議協商的可行性。維持信念活力的本根,扎于信仰,所以政治的公共廣場與文化的公民社會不得隔絕。這與支持他的新實用主義者Rorty和羅氏支持的新馬克思主義Habermas不同,二人的政教分離反對宗教託詞介入公權力領域,故只許以私人空間的地位。但羅爾斯在公眾範圍,嚴分又共融政治的公共廣場與文化的公民社會,宗教的根深信仰當以其自身的方式于公開範圍行使,維護在公民社會內,毋必跟從政治的公共理性或溝通理性。

羅爾斯由正義論再到晚年講政治自由主義的公共理性,確為民主信念的實現,提出藍圖,給政治生活的倫理規範,寫下願景。政治上民主不是空的口號或虛的架子,如想假借信仰吶喊助威或裝潢門面,非僅無效反削弱其多元性,破壞民主的基本。毋需沉重的信仰,民主只要公共理性凝聚共識的信念,就能順滑開動,產生倫理的軌約。政治不必再是污濁的,清者要自清只好龜縮私人空間。「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最終須于政治實現,應非古人的白日夢,當代的倫理學可以指出一步一步靠近的路線。民主政治所需,是基本信念,不是完備信仰。民主政治的公共理性,必然取得信念,但與信仰獨斷格格不入。不過信念有其功用也有其限制,方便簡易卻乏深根,欲其行之有效歷久不衰,仍待向文化承傳中的信仰汲取活力,這是羅氏晚年慎思明辨的成果。他話雖至此,然隨人去,不無仍留困惑。公共理性抵達的共識,終極目的處還該開放,方法上或取得一致,並不意味結果必一致,初有規範之餘,多少乏確切性。單單憑信念,是否足夠承擔偌大的民主體制?此問題一。問題二,公共理性循水平引生的基本信念,雖可建構自洽的民主政治體,唯留在政治現實的同一層面,如何超越目下固有的成見,高瞻遠矚,必保清醒的批判?基本的信念,真已夠用嗎?堅定的信仰,可以不是政治倫理的禁忌,而更具積極的意義嗎?

問題的一與二,分別關于他信念與信仰的看法:政治中的信念,拒談道德之真理;文化中的信仰,肯定更高層次興趣的訴求。但兩個問題並不是孤立的,信念既要與信仰嚴分際又要相兼容,具體的可能性如何?在他逝世前兩年文章註腳下再表示:公共理性的精神,願接受更多討論促進更多理解,故宗教談真理亦非絕對不容許,只要合于公共理性,歡迎參與公共論壇。他舉例馬丁路德金反種族隔離,講人製定正義的法律須與上帝的法律一致,引證多瑪斯以不正義是缺少永恒法和自然法根基的人類法律,扭曲靈魂,傷害人格,故人為設法以種族為由把人類隔離便是惡法,這樣的論證,不乖理性,適合在公共範圍运作,不好執著表面宗教用詞概要排除。他終看信仰與信念並存,且為之作補充,此議已涉宗教觀,可惜這課題他生前一直緘默不表。去世後在他個人電腦檔案中,赫然發現一篇未發表短文《我的宗教》,屬最後遺作。不久在普林斯頓圖書館又尋獲一份本科論文《罪惡與信仰意義略探:從團體觀念進一解》,由這一早一晚新資料並配合他生平經歷,可略窺其信仰轉變的蛛絲馬跡。童年一次感染病,招致兩位弟弟死亡,他痊癒幸存但留下了畢生口吃的殘障。大戰同袍陣亡、廣島原爆加猶太人遭屠殺,使一度感召他的基督教教理,愈不適合自己。參軍前大學末期他宗教熱情一度高漲,那篇作業論文的主旨,是講對付罪惡,須靠「團體」。此團體的意義在于獨立個體之間合理的互相關係,這與他後來的公共理性概念一脈相承。不同在那時仍未覺理性的人與人存在不可避免的價值衝突,又人與人關係外還肯定人與神之一維。然一人不幸,人神之事尚可找神個別解決,今集體災難,連上帝似也袖手,他想大家就要自己來!此或其思路轉捩所在。羅氏信他的主意行嗎?看他最後自註又像說:宗教要來,該沒說不行的吧?

CC-BY-ND-NC ( 本文係原創,准作非商業性共享,轉載請保持完整,註明作者.謝謝. )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