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黄石公园的第一个晚上,我睡不着觉,觉得日子很难,快要撑不住了。因为那时候刚搬家,一切都在混乱中,身体上离开了家的混乱,脑子还在乱麻当中。老公安慰我,会好起来的,为了孩子。他还提到,你不就是想把孩子养得有特色吗?
那是他第一次这样表述他对我养孩子的看法。我竟然就安静下来了。
我自己未必这么想过,只是带着孩子们逃避一些东西。比方说很拥挤,竞争很激烈的学校,比方说很懒散,很庸常的社区。我总是把他们带到一个比较异类的环境里,如同一次次重复迈出国门来美国的旅程。
他们的学校,他们的夏令营,他们的旅行,都有些象是我在逃避一种东西。去年夏天,送儿子去了一个夏令营,差不多没有中国孩子,在加州很难得。今年他又去了。去的那天早上我起不来,因为头天晚上网友聚会,凌晨才回来,睡不够。他爸送完他回来说,在汽车站碰到了儿子同学的妈妈,她是去送朋友的儿子,那孩子是特意从北京来参加这个夏令营的。
当时有些吃惊 。过后在夏令营的网站看到一个很中国的孩子的照片儿,估计就是那个男孩儿。今天夏令营的最新消息说,上个周末之前,今年的夏令营还没有孩子因为想家而提前离开的。本以为今年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是这个星期有两个孩子很想家,还趁办公室没人的时候进去偷偷打电话给家里。后来终于无法挽回,只好跟孩子的父母一同决定,这个周末父母来接他们回家。
然后新闻转向了关于那个中国孩子的故事。那个北京来的孩子,英文说得很少。或许是他的父母刻意让他来接受纯美国环境的熏陶。第一个晚上,孩子到办公室告诉老师,夏令营很不好,他不喜欢,而且特别不喜欢这里的食品。
老师劝说了他半天,保证食品方面努力提高,并且发誓,如果必要,老师天天下山去城里的中餐馆买中国饭给他吃。接着男孩儿妈妈从网上给他写的中文信打印出来后成了乱码,无法阅读。老师给他妈妈写信说,请另外发一封信过来,普通格式的就好。等到晚上信来了,打印出来后,男孩儿首次咧嘴笑了。
男孩儿把自己写的中文字拿给老师看,老师们看得怪喜欢的,弯弯曲曲。男孩儿也拿来明信片,给老师们看中国的风景。终于,男孩儿觉得这里很好。
看了故事后我想不知道我家的傻儿子是否能用简单中文帮助那孩子一点儿。也想,那孩子的妈妈大概跟我有某种类似的倾向,希望把孩子养的独特一些,把他送到这么陌生的环境里过夏天。我心里好象更牵挂这个孩子些,希望他能高兴起来。好在看起来孩子适应得很快。
今年我真是不很牵挂儿子。倒是他爸每天积极地去网上看他们新贴出来的照片,在每一张照片上寻找儿子的蛛丝马迹,哪怕儿子的一只袖子、一只鞋出现在照片里,都会赶紧存下来。爸妈的位置颠倒,也是一种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