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网
缅甸奉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缅甸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重视发展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不分国家大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并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国际新秩序,联合国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缅甸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1979年9月退出,1992年9月重返不结盟运动。缅甸还于1992年加入防核扩散条约和1949年订立的关于保护战争受害者的四个日内瓦公约。1997年7月,缅甸加入东盟。截至2002年底,缅甸与8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缅甸与中国的关系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建交。中缅领导人一直保持互访传统,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领导人都曾访缅,缅甸吴奈温、吴山友、吴貌貌卡等领导人也多次访华。1988年9月缅甸现政府执政以来,中缅继续保持友好交往。数十年来,双方在政治、经贸、军事、文体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胡锦涛主席、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李瑞环主席、罗干国务委员和吴邦国委员长先后访缅。缅甸国家和发委主席丹瑞大将、副主席貌埃上将、第一秘书长钦纽中将和第二秘书长丁吴中将等也分别访华。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友好政策,从不干涉缅甸内政,因此,保持和发展了同缅甸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2、缅甸与美国的关系
1948年,缅甸与美国建交。1988年以前,美国每年向缅提供约800万美元赠款和500万-700万美元禁毒援助。自1988年缅军接管政权后,美国从他们的“民主”和“人权”观念和标准出发,对缅甸一直持批评态度,并且对缅甸实行“制裁”。1990年美国就已撤回驻缅大使;1993年6月,克林顿总统发表声明,支持参议院于该年5月通过的制裁缅甸的法案,表示将寻求各种方法,促使缅甸政府将权力移交给1990年大选中获胜的政党。1997年4月,克林顿又签署了参议院提出的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的提案。2003年7月中旬,美国国会两院以缅甸的所谓“内政问题”为由先后通过一项对缅甸实施新的制裁法案,主要内容包括:禁止进口缅甸产品、冻结缅甸军政府在美国的各种资产、禁止向缅甸政府官员发放赴美签证、禁止在缅甸投资和向其政府提供贷款及技术援助。
总的来说,美国对缅甸的制裁是逐步升级的,主要在三个方面对缅甸施加压力:
(1)在民主问题上,要求军政府同昂山素季对话,承认1990年5月大选结果并将政权移交给民选政府。
(2)在人权问题上,指责军政府在建设工程中强制征用大量劳工,强制原居民搬迁。
(3)在禁毒问题上,指责缅甸军政府包庇和纵容毒枭和贩毒集团,禁毒不力,致使毒品大量流入美国。
3、缅甸与东盟的关系
缅甸于1997年7月23日加入东盟,成为东盟的第九个成员国家。
加入东盟以来,缅甸为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尽快与东盟国家接轨,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由于东盟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其主要成员国自顾不暇,在经济上对缅甸的支持和援助有限。同时,由于缅甸与泰国在诸如毒品、“互不干涉原则”等问题上的矛盾,缅甸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基本处于维持现状的局面。
缅甸自加入东盟后,一方面,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与东盟国家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合作,另一方面,缅甸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东盟国家,努力为加强缅甸与东盟国家间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据官方统计,到2003年为止,缅甸国家领导人曾15次出访东盟国家,也共有来自东盟的15次高层互访到达缅甸。
4、缅甸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
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与美国一道对缅甸政府实施了制裁,除人道主义援助外,基本停止了直接向缅甸提供政府间经济、技术援助及出售军事装备,但对民间企业在缅甸的投资则采取较为宽容的政策以继续保持与缅甸政府的联系渠道,双方接触也从未完全停止。2000年3月5日-6日,在韩国首都汉城举行了关于缅甸问题的国际会议,在如何对待缅甸的问题上产生严重意见分歧,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瑞典和葡萄牙为代表的对缅强硬派主张维持对缅甸的制裁并继续孤立缅甸,他们认为政治变革是对缅甸给予援助的前提;而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为代表的温和派主张对缅采取接触政策,他们强调希望民主在缅甸国内取得进展,但不能将其视为能否给予援助的前提,应当用说服而不是强制的方法去促其实现变革。
缅甸与日本于1954年12月建交。日本是缅甸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债权国。一方面,作为西方大国俱乐部的一员,日本在“人权”问题上要与美、欧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因为日本与缅甸有着传统的良好关系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日本的态度与欧美有所不同。
来源:中国—东盟投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