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每天向世界输送天文数量的产品。这些产品全面消耗着中国的各种资源,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物能源。几十年后,至多几百年,我们将用光需要地球经过4亿年才积累起来的化石燃料性资源。世界各地态势基本相同,只是中国的消耗的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快。中国出口的越多,资源枯竭的就越快。一旦中国的资源全面枯竭,中国将可能很快跌为彻贫。这是极其恐怖的可能性。因为那个时候,各种资源都需要进口,而且价格是现在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少有份量的文章都预测,再过几年,石油可能涨到每桶300美元。2008年7月石油价格达到147美元,10年前的1998年,油价曾经只有10美元,1970年还只有1.39美元。虽然中国拥有大量的机器设备,但未来可能老化、闲置生锈而不堪再用;虽然中国现在挣了一些钱,但微薄的利润还根本不足以支付未来的资源价格的飙涨。2008年底的原料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回落,并不改变资源紧缺和价格持续走高的长期趋势。
从未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现在的发展,中国当前的盛世,有可能是短暂的盛世,有可能是泡沫的繁荣,而且是道德有缺陷的繁荣。因为中国正在面临资源枯竭。中国人当有非常清醒的认知,中国存在未富先枯竭的可能性。依靠微薄的利润率,仅仅依靠制造环节的利润,是很难做到真正富裕的。国外有文章分析中国,认为中国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指的是计划生育的后果;国内也有文章认为,中国存在未富先贵的问题,因为物价和人工持续高涨。无论如何,当今中国并未富裕,而且富裕的还仅仅只是少数人。
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不仅要全面消耗自身的各种各样的资源以供应全世界,包括基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木材、水、电、油、气等几乎是全方位的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不断透支环境和生态。现在,中国每周新建一座火力发电厂。从GDP角度看,这代表飞快的发展;从资源角度,每一座发电厂,以及相应的庞大产业生态链,都代笔煤、水、土地、环境、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其中,一些辅料和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中国现在的繁荣,确实存在不可持续的可能性:自然资源枯竭式的不可持续、生态环境资源枯竭式的不可持续、贫富悬殊导致的社会的不可持续、腐败和不公正导致的政治不可持续性。
中国存在这种前景:现代化之后,接踵而来的可能是彻贫,这个彻贫将是资源枯竭式的彻贫,包括环境生态资源的枯竭,如山西的地陷和煤炭资源趋于枯竭,东北和华北已经属于资源枯竭地区。这次彻贫,有别于中国以前百年来的彻贫。百年来的彻贫,是由知识贫乏而导致的彻贫。资源枯竭的彻贫,可能比知识贫乏的彻贫,更加难以应对。以上是从经济角度看。如果从安全角度,那么也可以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上,对于必要的资源,如果中国紧缺而且其它国家也紧缺,那么,中国还不算危险;但是如果中国没有而其他国家拥有,那么,中国就是危险的。现在的GDP挂帅、全面生产、全面供应世界、全面消耗资源、而且没有面向未来的适当应对的模式和政策,就有可能置中国于未来国际的不安全境地。中国不能因为对过去彻贫的恐惧,变成对当前繁荣的极端强烈的渴望,以至于达到不顾未来可能再度彻贫的地步。
目前某些对诸如稀土、焦炭和煤炭等资源的出口进口的应对政策,某些不合理的出口退税、能源补贴、煤价电价限制等政策,实际上成了中国资源消耗的加速器。中国的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美国的2.5倍、欧盟的5倍和日本的9倍,一吨钢的水耗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倍以上;目前中国GDP约占世界的5%,但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等实物产出分别占世界25%至40%。这些数据不会是偶然的,也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程度的问题,必然和国家政策导向有内在关联。中国目前拥有了世界上极大比重的纺织厂、钢铁厂、化工厂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竞争性产业。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一条资源高耗、能源高损、废弃物高排放、高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甚至不治理的路子。当前,很多产业的微薄的利润率,甚至还不够治理污染环境。未来,依然还是很不容乐观的局面,因为,社会的观念依然陈旧,依然是以财富创造为中心,依然是巧取豪夺,依然是以自身的短暂和局部钱财满足为最高目标。
由于资源意识薄弱,缺乏战略性的规划和调控,加上只盯着税收增长和GDP数字,曲解出口创汇和招商引资的真实价值,已经使中国矿产资源严重透支和严重流失。
专家估算中国的金矿还可支撑开采15年,银矿20年,铜矿31年,镍矿46年,石油30年,而其余大部分矿物资源也都在百年以内开采完毕。只要再二十年,江西的稀土资源矿将消失,世界储备量最大的钨矿资源也将消失;再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稀土矿的包头鄂博矿藏将消失。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铟在电子电信、光电领域、航空航太、国防、通讯等领域不可缺或,但全球储量仅为1.6万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铟国和出口国,原生铟产量占全球60%以上。80%都出口给日韩,但是定价权却在别人手里。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也是低廉,从而导致西方国家大量囤积中国稀土,同时却实行限制或停止开发自己的稀土矿。日本进口的稀土83%来自中国,映射了中国的出口强度。
钨矿资源是中国的国宝。二战时期希特勒曾哀叹:“要是再给我一万吨钨砂,就可以征服俄罗斯”。全世界消耗的80%至90%的钨资源,都是来自中国。由于滥采加上管理混乱,中国的钨矿资源已濒临枯竭。业内人士分析,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的10年以下的大中型矿山有9个,年产钨精矿1万吨以上,预计仅仅七八年后都将消失。现有10个大型黑钨矿山,8个矿山已开采了几十年进入到中晚期。
50年后,很可能不需要50年,中华子孙拿什么和别人竞争,如何生存于世?
在宏观政策引导和允许下,云南、四川、陕西等重要西部矿业省份,制定了优惠的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地方法规。贵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的猫岭金矿、云南的播卡金矿,都是探明储量超百吨,远景储量达数倍的“世界级金矿”。但是,这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掌控,控股比例高达85%、79%、90%,而且是被外资低价圈占,同时还享受西部免税等优惠政策。
如果说,用牺牲子孙后代的富足,来换取自己一代的富足,不仅是自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犯罪;如果连自己的人民都没有享受到,只是出口到国外让别人享受,则不仅可能是一种犯罪,更是一种愚蠢。
未来的国家竞争,既拼发展速度,也拼资源保持速度。持有资源到最后者,将是笑到最后的。现在的中国,恐怕已经笑不出来了。
美国前国务卿黑格1980年就说了,“资源战争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输不起的最后战争,将是世界战略资源争夺战;中国最不该输的战争,是自己国土之内资源的世界争夺战。资源,包括能源,应当成为国策和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经济政策最高优先度之一。
2008年12月30日,在纪念有色金属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强调全面提升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合作的层次、规模和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康义也指出,3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到全方位的开放。2000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等六部门颁布指令,进一步开放非油气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允许外商独资进行勘查,允许外商购买国有企业的探矿权、采矿权。
可以看出,政策的时代敏感性是不足的;甚至,有些和应有的却是背道而驰。贵州云南等三大世界级金矿廉价地被人搞走,不是偶然的。政策的错误,源于意识的偏差,源于没有意识到资源对中国长远发展的关键性价值和长远成本极度高涨的经济规律。
中国应当及时建立资源的抑出励进的政策,实施全面的全球资源战略。在金银方面,目前中国实际上的政策是限制金银进口,鼓励金银出口。进口金银要有人民银行的批件,还要收17%的增值税。进口半制成类黄金,均征收50%的进口关税。而出口金、银,却无任何关税。中国的黄金国家储备只有1000吨,其中600吨,还是李先念总理时代攒下来的。金银之外的工业资源,更应当实行全面的抑出励进政策。
中国的矿务资源,不仅不应当对外资开放,甚至,重要的资源还应该国有化。私人拥有矿田也有财富不公平、以及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不利等宏观弊端。社会暴露出来的某些山西煤老板的行径,其乱采乱伐的糟蹋资源、奢侈示富的冲击社会节俭道德、不公暴富的贫富悬殊化,是应当有系统性的纠正举措了。中国应立即开始严格的资源节俭的战略,不仅仅因为节俭是一个现代社会的重要的道德支持,更由于节俭是中国这种资源贫乏社会的重要支撑。中国不仅要技巧地中止资源对外开放战略,而且要适时中止资源输出战略;还要全面关注各种资源,而还不仅仅关注稀土、焦炭、煤炭、钨等重点资源。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制造中心,资源损耗已经极其严重,每天的透支巨大,早就是吃不饱了,还要支援别人,既不公平,也不智。
除了自然矿物资源短缺外,中国的生态资源也已经严重短缺和透支。中国的酸雨的覆盖率达到国土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至1949年的工业化以来,百分之八十的中国江河湖泊断流或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沙漠化土地每年递增3400平方公里,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等五类水。环境生态资源,也是到了不能再透支的地步。
中国真正的资源高损耗时期其实是最近60年,尤其是最近30年。幸亏时间还不算是特别、特别长。虽然透支巨大,但还是可以、也应该亡羊补牢。补牢的基本途径,就是放弃以财富追求为中心的策略,转以和谐为中心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