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观看中国剧目 舆论称向中国释放积极信息


作为朝鲜的最高领导人,在金正日的“政治学”当中,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充满了“音乐元素”

《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国内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这部上世纪60年代由中国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剧目,讲述了上海解放后不久人民解放军抵御住了资本主义“糖衣炮弹”,并最终保全了革命果实。最近这部影片又在朝鲜焕发了生命力。8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观看了该话剧,并指示朝鲜话剧工作者要重新排演此话剧并隆重上演,表示发展和巩固由金日成和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建立的朝中友谊是“朝鲜劳动党和人民的不变意志”。

朝鲜自今年试爆核武器以来,外界舆论认为“中朝关系转冷”,而此次金正日通过观看中国话剧释放的信息,被外界解读为“朝鲜在向中国释放积极信息”。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今年6月份,金正日还观看了朝鲜文艺工作者表演的《红楼梦》,外界对此有着类似的解读。

金正日是一个爱好文艺的人,他曾称“自己的第一个恋人就是音乐”。作为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政治学”当中,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充满了“音乐元素”。

朝鲜没有“靡靡之音”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徐文吉教授,曾在朝鲜学习多年,他对朝鲜极富特色的文艺印象深刻,他回忆道,“走在朝鲜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见喇叭播放出的振奋人心、激昂澎湃的音乐。”“利用融入在这个民族血液中的音乐元素做宣传是很有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董向荣如此解读金正日的“音乐政治”。

“靡靡之音的旋律则不可能在朝鲜的上空回荡,”徐文吉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朝鲜大多流传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红色”题材、激昂奋进的歌曲。另外,大合唱、团体操、乐器合奏……这些集体形式的文艺活动,在朝鲜十分受欢迎。由十多万少女表演的《阿里郎》大型团体操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每到重大节日,在朝鲜这是必演的一个节目。

金正日也是文艺粉丝

文艺之所以在朝鲜如此风靡,这自然与他们的领袖金正日的爱好有很大的关系。

朝鲜媒体曾公开发表了一些金正日有关音乐的语录。比如“革命没有歌声就不能胜利”;“离开音乐的政治犹如没有灵魂的肉体,离开政治的音乐如同没有根茎的花朵”……对于不会音乐的人,金正日毫不留情地把他们归入“21世纪的三种愚人”之一。

除了音乐,金正日对电影也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2004年,他会见对来访的韩国新闻界总编辑代表团时曾说,“你们知道我最想从事什么职业吗?告诉你们,是电影制片人或者影评人。如果我不当政治家就会干这一行”。

朝中社播发的有关金正日的新闻稿中,很多都是关于他视察部队文艺团体,观看文艺节目并作出重要指示。2006年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还报道说,金正日准备给士兵们配发卡拉OK,因为军人一起唱歌可以让上下级关系更融洽。

霓虹灯下的中朝友谊

金正日不仅擅长于“文艺治国”,而且也喜欢搞“文艺外交”。徐文吉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文艺外交’是朝鲜常用的外交手段之一。”

这样的例子在朝鲜外交上俯拾皆是。比如2008年底,美国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在平壤演出曾经震惊六方会谈各国。韩国《中央日报》评论称,朝鲜正启动“音乐外交”,企图通过“非政治”的方式来改善最“政治化”的朝美关系。

对于此次金正日选择观看中国剧目《霓虹灯下的哨兵》,并强调中朝传统友谊。徐文吉教授认为,面对朝鲜投来的“友谊”,徐文吉说,“中国应该‘友谊归友谊,制裁归制裁’,我们欢迎朝鲜和中国保持友谊,但是对于朝鲜不顾各国反对进行核试验,中国还是要继续反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璟贝)
 
文章来源: 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