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的唐人街

美国各城市里的唐人街说起来都大同小异: 老城里狭窄破旧的街道里排满一家家餐馆, 食品店, 杂货店和招揽游客的礼品店. 在美国人眼里, 唐人街里充满了异国的色彩, 是个国中之国.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旅游指南的册子里都给予重点的介绍, 以四星或五星等级向游人大力推荐. 而中国人, 尤其是这些年从大陆来上学工作的新一代移民看来, 唐人街更多是些负面的形象.

旧金山唐人街的独特在于它的历史. 它是北美的最早的唐人街.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加利佛尼亚和西部各州在经历疯狂的淘金热和横跨北美大陆的火车线开通后, 陷入了一轮经济危机. 在西部做工的几万华人便成为白人发泄不满的直接对象. 在政治家的参与下, 这场肮脏的种族歧视运动最终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对华劳工限制法案. 在西部各州的华工纷纷被迫迁至旧金山城里这个不过十几个街区的蛋丸之地, 形成了一个闭封, 相对自给自足的社区.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前后, 住在唐人街的华人开始陆续向旧金山其他区, 如Richmond迁移, 以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居住条件.

对游人而言, 唐人街只不过是个华人经营零售业的集中地, 尽管透过这商业氛围也能对中国文化略见一二. 旧金山唐人街生意最集中的是Stockton 和Grant两条街. Grant上铺面稍大一些, 以针对旅游人的礼品店为主. 出售的商品在我看来多是些样式简单, 做工粗糙的廉价品. 即使有游客一时高兴买下各把件, 带回家后也会迅速地被遗忘在哪个角落里. Stockton街上更多的是小杂货店和食品店, 顾客自然是住在附近的华人. 从蔬菜水果鱼肉调料到电话卡彩色扩印, 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大致在这里都能满足. 要是能再添上小吃的摊子, 修鞋修锁裁衣服的生意, 就和国内小城镇的风格没有两样了. 街道两侧的铺子都大敞着门, 摊子常常直接摆到门口, 让你能看到各式鲜活品, 五颜六色. 各家都在门前挂着被大小汉字充满的红底黑字的招 牌, 更有众多周末的购物者挤在店门口本不宽敞的便道上, 让你感到热闹非凡.

我只在纽约的法拉盛见到类似的热闹场面. 芝加哥和华盛顿的唐人街里, 如果将餐馆和用餐的人抹去, 夸张地讲, 唐人街也就跟着消失了.

估计是我没找对地方, 见笑了.

旧金山唐人街里有不少中餐馆. 吃了四五家印象都一般. 饭菜味道平平, 餐具店堂陈设低档陈旧. 食客们不是周围广东移民全家老小, 就是仍搞不清甜酸鸡是美国菜还是中国菜的老美游客. 象我们这样只图就近方便, 一日三餐都在这里随便滥吃的中国人少. 难怪久居旧金山或湾区的 “新移民”都只推荐 Richmond或东湾的中餐馆. 不知是因还是果, 反正老唐人街里的中餐馆生意只能称是 “一般般”状态. 我们在街上不止一次见到站在店门口一脸焦急期盼神情的服务生; 甚至还被在手里 “强行”塞入就餐 的coupon.

倒也不都是坏的印象. Washington街上大华阁的早茶就是我们所爱. 这有三点缘由: 第一, 早饭的点钟 就能吃到品种丰富的早茶, 完全不是我们居住的那个中西部城里进化成午餐的代用品; 第二, 和广东老乡一起用餐. 听他们嗓音洪亮的谈天打招呼, 看他们都吃些什么, 哪一道先上哪一样后吃; 第三, 听用广东话吆呵出来的菜名. 再按普通话给它串音变调, 把我们的肚子都笑疼了. 自然我们点的几样小碟味道也是都非常好. 再有是在新杏香吃的一顿中午饭尚可算是美食. 鱼香茄子和烧龙虾两道菜, 色香味型均可称道. 尤其龙虾刚端上来时, 造型漂亮, 色彩鲜艳. 邻桌的一家老美哇呀地一通赞叹.

其实, 在唐人街除去杂货店和餐馆之外还能看到很多. 比如从不少建筑二层窗口伸出的 “万国旗”---晾晒的各式衣服, 我能体会到在这里打工居住的新移民或偷渡客或毫无意识, 或无可奈何地保持着故乡的生活习惯; 窄窄的巷子里从二层楼上飘下的地方戏曲的唱段和门口挂的某某戏曲学校的牌匾; 巴掌大的学校操场上挤满了小学生, 说笑的噪声传到两条街之外, 从老师到学生无一例外的是华人.

说过旧金山老城的唐人街, 忍不住还要提一下湾区Milpitas市的新中国城. 称它是 “城”不恰当, 它其实是个标准美国模式的购物广场. L型的单层建筑落在近乎长方形广场的两条边上, 大约二十多家生 意占据建筑的所有铺面. 一色儿全部都是华人的生意!! 以餐馆为主, 另有书店, 小杂货礼品店等, 和一家食品超级市场. 从坐落的位置便知, 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硅谷一带几个小城市中的华人中产阶级. 夜里十点多, 从一家广东餐吃罢馆出来, 又进了一家东北餐馆. 居然没有位子, 只好等了近十来分钟. 餐馆里满眼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聊天喝酒吃火锅, 象是回到国内. 十二点出来时, 馆子里仍坐着七八成的吃客. 真是只有加州才能见到这般阵势了, 领教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